💡【国培记事】13关注目标指向,锤炼高效课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4
国培第三天,我们来到了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这一天为我们做课的分别是来自江苏省连云港市师专附小的于明月老师和来自江苏省南京市金陵小学的胡建同老师。

其实,昨天我们就已经见识了于明月老师的风采。虽然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小学丁伯春校长因事未能来到淮北师范大学,亲自为我们分享他关于“语文要素”的详细解读和写人叙事类文本教学的策略,但是,通过于明月老师丝丝入扣、款款深情的讲述,我们依旧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接触到了很多的理念。

于明月老师不仅讲座游刃有余,课堂教学亦是精彩不断,下面就让我借助文字,重新走进于明月老师的真实课堂,去发现她对于语文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

于明月老师的课堂教学可以说是创意满满!首先,她导入环节就让人眼前一亮。起初的看图猜寓言故事,似乎有些平淡,孩子们轻轻松松就完成了任务。就在孩子们兴奋得有些坐不住的时候,于明月老师抛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训练――看字猜寓言故事。当“柳”字出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孩子们一个个都被惊呆了,“这会是哪个寓言故事呢?”孩子们有的托着下巴想,有的抓着脑袋想,有的皱的眉头想,有的转着眼珠想……总之,就是“百思不得其解”。当于明月老师把答案分解成告诉孩子们的时候,孩子们这才豁然开朗地大声欢笑起来。原来,这个答案竟然如此简单,就是今天所要学的课文《守株待兔》!于明月老师这样的设计,真的很有智慧,不仅复习了以前学过的知识,还完成了新课的导入,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切实地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其次,于明月老师的识字写字教学也令我刮目相看。“冀”的字形和读音很容易犯错,为了让孩子们加深读写印象,于明月老师出示了另外一个字“翼”,让孩子们主动地去观察,去发现,去交流,去汇报,这样一步步地扎实推进,孩子们对于“冀”的认识与理解就更加深刻了。于明月老师对于“耕”字的教学设计更加精彩:首先,她让孩子们去寻找和“耕”字相关的另外的一个字,当孩子们顺利而快速地找到“耒”字时,她便借助图片指导学生进行溯源识字,理解“耒”的意思。随后,他有带领孩子们去探寻后半部分“井”字的含义,通过再一次溯源识字,孩子们也明白了“井”的意思。接着,她让孩子们试着将两个部件的意思组合在一起说一说“耕”字的意思,因为有了之前很好的铺垫,所以孩子们说得既正确又流利。最后,她又让孩子们用“耕”字进行扩词,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她又适时地出示图片,给孩子们搭建一个有效的学习支架。

再次,于明月老师的朗读指导也是层层递进效果明显。为了让孩子们读好小古文,于明月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了三大法宝,分别是“用拼音读准字和句”“加停顿读得更好听”“看注释读得更明白”。在孩子们朗读的过程中,于明月老师非常重视评价的引导和激励,她用“我可以读的更好”让读得不是很好的孩子再读一遍;她用“你为什么这样读?”启发孩子主动思考停顿的理由;她用“你可以在书本上去寻找寻找答案”来引导孩子自主地解决问题。除此以外,于明月老师还积极利用教师范读和合作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在一遍又一遍地品读文本中,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最后,于明月老师的文理领悟更是让人拍手称妙。“大道至简!”这句话说的一点没错,往往被认为最复杂、最难以解决的问题,有时候越是简单的方法,越能受到最好的效果。于明月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时,既没有过多的渲染,也没有复杂的铺垫,她只用了两个问题,便引发了孩子们的精彩。

“种田人没有等到兔子,那他最后等到了什么呢?”于明月老师这简单的一问,就像一把钥匙,一下子打开了孩子智慧的大门。有的说他等到的是禾苗枯萎,颗粒无收;有的说他等到的是最后被饿死的结局;当然,也有的孩子说他等到的是宋国所有人的嘲笑。这时候,于明月老师就顺理成章地抛出了第二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善良的宋国人,你以为怎样劝说这个种田人呢?”于是,孩子们又开始了左思右想,很快,一个个有趣的答案就出来了,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所谓的“不劳而获”和“侥幸心理”。最后,于明月老师巧妙地将故事的哲理引向了之前学习“耕”字时,她刻意地板书在黑板上的“耕耘”一词,并顺势将其补充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在我看来,于明月老师的这堂小古文阅读课是非常高效的,因为她做到了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着明确的针对性,那就是指向学生的语文素养,那就是指向学生的关键能力。只要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能够努力地在自己的课前备课与课堂教学中,切实地关注到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关键能力,那么,我们每一个老师也都能成为高效课堂的实践者,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社会的安定和谐营造良好的氛围,更为祖国的迅速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