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不知道为什么大人都爱说“我都是为你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30
前言:人们常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个专题的目的是传播知识,答疑解惑,以增进读者大人们的认知。因为人们只有在自己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才能理解新事物,而如果连相关的概念都不曾听说过,何来解决之法。所以看本专题文章时请各位读者大人怀着一股求知探索的心来阅读和思考。人类科技发展到现在,对于自然已经有了很多了解,但对于人们自身的了解依然甚少,而认知科学、脑科学、认知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等等学科的目的就是为了解释为什么人们的行为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希望各位读者大人在这个专题中有所收获。

相信年龄不大的大孩子小孩子们平时听到长辈师长职场前辈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里一定有“我这都是为你好,你怎么就不懂呢?”,也许有人觉得这是因为他们控制欲强,又或者是好为人师的虚荣在作怪,可是这依旧是陷入了我们上篇文章所说的思维深度停留在一个新的名词上而不去深究其原因,但如果从认知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来看其实会豁然开朗。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得从头说起,看看自然界和人类历史中有哪些影子可供我们探索,最后在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情景中。

21世纪大家的常识是当今存在的生物都是由亿万年进化而来的能适应当前环境的最优生命体。但为什么人类会有没用的扁桃体和阑尾?既然进化是为了生命体的生存,那为什么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种生物能够长生不老?为什么硅鱼要以生命为代价回游千里产卵?为什么孔雀要背负着背捕食者发现的危险而长出华丽无用的大尾巴?这个时候肯定有人会认为是为了种群的繁衍生息,但即使是这样依然无法解释为什么狮群中一旦有了新狮王,前任狮王的后代会被全部屠杀,如果从为了种群的好便无法解释此类现象。至于为什么,请听我慢慢分解。

在年轻人的圈子里流行着这样一些话:一言不合就开车、一言不合就发图、一言不合就洒钱……这里的一言不合说的其实是两种文化观念的不合,两个人的看法不相同就会产生矛盾。可是为什么人人都想认为自己是对的呢?为什么人人都会有说服别人的冲动呢?再往大了说,在中国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一些观点就是西方文化侵略中国,我们应该抵制外来文化,不过洋节,不用洋货。这后面深层的原因又是如何呢?

中国文化中非常核心的一条就是养儿防老,诚然,在古时物质稀少,百姓主要依靠体力劳动获取食物的时候有年轻劳动力的确能够带来生活上的保障。但在现在信息时代甚至是不久的将来的智能时代,人们获取生存资料的方式越来越依靠脑力,同时还有逐渐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这个时候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培养下一代的意义又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人们依旧会有结婚生子的愿望呢?把这个观点再往上继续延伸就能得到逼婚这个现象,这个大龄单身年轻人回家最为头疼的事。甚至会有人会说让爸妈早点抱上孙子,可是在当前这个环境下,年轻人往往没有太多能力同时工作和带孩子,因此为什么爸妈们会愿意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再用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培养自己的孙子呢?他们往往不能直接享受到孙子们的孝心啊?

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因为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所以自己才愿意付出那样多来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可是这个观点只要一种情况就不攻自破。因为从这个观点出发可以推导出当自己孩子长大之后自己的使命就算是完成了,难道这个时候就代表父母可以心满意足的离开人世了吗?既然孩子是自己的延续,那为什么古往今来还是有那么多的人会追求长生不老?而且我们的衰老、重大疾病为什么大多是在生育能力下降之后?

要回答上面这些疑问,让我们再来学习一些概念和观点。

现代生物学的基本框架是生命的遗传物质是基因,正是因为基因里所蕴含的信息才使得我们有了各种各样的性状。但达尔文的进化论里隐藏着更深层次的观点,即进化其实并不为了生物体的好处,它只关心基因自己能否得到保存。只不过从宏观上看好像是通过自然选择使得生物体因为基因变得越来越适应环境。 当生物体繁殖下一代时,基因本身就得到了复制和延续。 它甚至产生一种奖励机制让我们不自觉地认为生育后代是一种快乐的事。

模因这个词来源于对基因的引申,指的是文化中类似于基因一样能够通过不断复制而让自己得到延续的东西。在《人类简史》中对于这个概念也有非常详尽的叙述。实际上,人类文明中几乎所有的观点、概念、说法以及真理等等都是模因,包括我现在所说的观点。而它和基因一样,基本属性就是自我复制,表现在文化中就是人们会不断地将自己的观点加在别人身上,以期他人和自己的观点相同。 当我们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一个观点时,这个观点本身就得到了复制和延续。 这个过程往往是自发的、不自觉的,它太平常了以至于我们根本意识不到这有什么问题。我们只是简单地习惯性地告诉别人我们认为对的观点,并在别人不接受的时候试图用各种方式去说服他人。

之所以把这一条称为假设是因为可能有些人是反人性的,在此我们针对普通大众进行展开。

基因一路走来,从单纯的生物大分子,到形成细胞、多细胞生物,从无性繁殖到有性繁殖,从海洋到陆地,从单个个体到群居,从低等生物到人类,这些过程中有无数的生物灭绝了,但即使是在人类身上也能找到亿万年前三叶草的基因。而基因做这些只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好的得到保存和延续,因此进化出某种生物体不是终极目的,让基因保存下去才是。对于模因也是完全一样。

在人类社会中,这两者往往能够相互联合形成非常强有力的组合而让人们无处可逃,无力抵抗。最为明显的例子包括婚姻制度、种族屠杀、种姓制度等等。以种族屠杀为例,纳粹当年声称日尔曼民族的血统最为高贵,犹太人是低等民族,因此对犹太人大肆屠杀。一方面,这样的行为扩大了日尔曼人的相对基因比例,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日尔曼文化在相对比例,换句话说就是日尔曼人的基因和模因都得到了保存和复制,因为他们减少了一部分竞争者。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清除异己都是基于此因,而决不是有些民族善良,有些民族勇武。 

前面有提到有很多的现象,其中基本都可以用观点1来解释,即基因的诉求是让自己通过复制最大化地得到保存和延续。

先看新狮王屠杀幼狮的例子。新狮王体内的基因要求得到复制,而有幼狮的雌狮并不会排卵,因此只有将所有的幼狮全部屠杀才能让雌狮进入待孕状态。另一方面,幼狮体内有其他雄狮的基因会造成对自己的竞争压力,杀掉它们后相对扩大了自己的基因比例。因此从这两方面雄狮有足够的理由对幼狮进行屠杀,即使这对于繁衍种群实际并无帮助。

再看硅鱼的例子。同样是因为其体内的基因要求得到复制,所以硅鱼才会回游千里去产卵以至于在产卵不久后就因为消耗过度而死亡。同样,这对于硅鱼个体的生存和硅鱼种群的状态都无益,只能是让其基因得到保存和延续。这个延伸出来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大多数生物在繁殖期过了之后就会衰老生病或是死亡。我们现在知道很多疾病都是因为基因有问题而造成的,这些致病基因如果在成年以前表现出来那么它的载体,也就是各种生物体就会死亡,基因本身也就无法保存下来,因此逐代累积之后很多致病基因便在老年时表现出来了。这样就阻止那些失去生育能力的老年生物与新生生物争夺资源,从而使得基因可以千秋万世不断得到延续。

我们已经知道,模因这种文明种的基因也有自我复制的需求,因此它一旦占据人们大脑便会想方设法地让自己得到传播和扩散。表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就是我们经常会听到各种各样的诸如“男生就是应该让着女生啊”、“30岁前就该结婚了”、“人始终是要建立自己的家庭的”、“我都是为了你好啊,如果是陌生人我才不会告诉他这些呢!”……其实对于最后一种情况我相信如果他们有能力说服陌生人,他们一定也会不遗余力地去说服他们,从而让自己脑中的模因得到传播。他们为了让自己的观点得到认可会用尽一切可能的方法,尤其是在恋爱中,如果妹子说服不了自己的男友便会使出一招“你一点都不懂我!”。其实他们并不知道自己作为有意识的人的真正诉求,只是做着模因的傀儡,换句话说就是,被人卖了还帮别人数钱。

当然,不是所有的说服都是这样的情况,有一些确实是人们内心的诉求,出于自己真实的希望,比如我想去看电影放松放松,于是便软磨硬泡地拖着旁边的同学跟我一起去,这种情况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范围之内。

这个理论也能让文化侵略的现象得到完美解释。其实文化的侵略并不是有意为之,因为大多数人都无法完全抵抗模因,他们只是单纯地想将自己的观点传播出去而已。不过至于很多国人认为西方文化比中国传统文化好而去刻意模仿,就是完全另外一回事了,这涉及到灵长类动物中的上位模仿现象,有兴趣的读者老爷可以去搜搜看,这里不做详细解释,因为不涉及到一方的主观说服和另一方的被迫接受。另外还有美国特意制定的对华文化入侵策略背后是政治因素,并非自发性的模因问题,此处也不做探讨。

逼婚其实来源于两个方面,即基因和模因。前面也已经说到,在人类文明中,这两者可以结合从而形成对人类个体强大的控制力。

一方面,基因要复制,当家长们要求孩子尽快结婚生小孩的时候,他们自己的基因也得到了保存,虽然可能只有1/4,但基因的生存法则是有比没有好,所以在基因层面上我们会被逼婚。另一方面,家长们年轻时选择相信人都是要结婚生子这个概念,因此这种模因也就深深地扎根在了他们的意识之中,当自己的孩子或者别人的孩子很大年龄都还没结婚时就和他们意识中的模因发生了冲突,于是模因本着复制自身的目标便驱使着这些家长开始不断地告诉年轻孩子们该结婚生子了,当他们成功之后这个模因便得到了保存和延续,因为它在另一个人的意识中有了副本。基于这两个方面,我们便可以理解为什么逼婚这样的事会成为热门。

基因和模因的结合,在有关人类生存繁衍的所有场景都存在,它们相互促进,相互结合,使得人们有了非常多实际上并不利于个体的制度,尤其是不适应当前社会。比如婚姻制度、养儿防老的说法、四世同堂的理想等等。当一个人对结婚生子发起挑战时——因为对于个体来说,他的首要任务是生存和自己的快乐,而不是繁衍后代——他受到的将是周围人的不接受,被他人当成异类,而如果他变换了阵地,这些人便会趋之若鹜地告诉他各种人生经验。

1.基因是生物界中不断复制增殖的部分,模因是人类文明中不断复制增殖的部分,它们的第一要务就是复制自己。

2. 人类个体生存的第一要务是让自己快乐健康有意义地活着。

虽然我们的理智面对着两大劲敌,不过好在我们具有足够的智力能够对基因和模因的问题进行反思,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自己作为人类个体的幸福和快乐,就能有希望摆脱基因和模因的控制百成为我们真正的自己,而不是一直在和自己打架。上篇文章提到大脑的两种心智,即爬虫脑和前额叶皮质,加上这里的基因和模因,便是我们人类所具有的一般认知结构。而我们真正的意识和思想只存在于前额叶皮质中,可以看到她非常脆弱和无力,要和两大敌人相抗衡才能获得自己的解放。

不过至于如何做,就得我们每个人不断地反思自己,用理智的思考规划自己的生活,运用一些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的方法让自己活成文明人,而不是用本能活着,成为基因和模因的奴隶,时不时地告诉周围人:“我都是为了你好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