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功大于过?”怎样评价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11-10
晚清重臣李鸿章,尤其是关于他后期外交上的功与过,一些学者提出了完全不同于我们印象中的看法,很耐人寻味。   北洋大臣李鸿章一生多次参与与外签约,其中,他的确软弱妥协、卑躬屈膝过。这是长期以来的“盖棺定论”。但李生活在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时期,生活在世界形势巨变的大环境下,他有自己的苦衷和无奈,很多时候,却让他背负了一个朝廷的罪过。   李氏一生有不少大举措,近代工业、军事、通讯、教育,都有涉及,许多地方值得肯定。比如兴办洋务。甲午中日战争中,他苦心经营的淮军和北洋舰队首当其冲,随后在那场完全不对等的马关谈判中,他遇刺中弹后说:“舍予命而有益于国,亦所不辞。”为尽量减少赔款,他苦力相争,后几近声泪哀求,其情其景,令人感慨,“戎马压境之际,忍心吞声之言,旁观犹为酸心,况鸿章亲历其景者。”(梁启超语)《南方周末》经常会有一些对历史人物的多方位评介,这种力图还原史实的努力,深得我心,因为,历史很难“盖棺定论”,定论往往遭遇尴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