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到惊吓,神经产生恐慌,这时家长该怎么办?

如题所述

“最近真是要烦死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对我家闺女了?!”刚到公司,一个妈妈就开启了吐槽模式!

“自从在学校看了同学的《查理九世》,里面有个情节说一根头发能变一个鬼,孩子就天天说害怕,晚上不敢自己上厕所、不敢自己在房间写作业。学校老师还给放电影《侏罗纪公园》,一个大恐龙啊,‘蹭’地就窜出来,她就更害怕了!”

妈妈很气愤,准备去找老师理论,不过孩儿爸是坚决反对,说这都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是练胆子的机会。可是,妈妈却觉得这样会让孩子没安全感,而且都上二年级了,天天半夜把大人摇醒陪上厕所也实在不是个事儿。

这个问题让许多父母都很困惑。的确,老人常说胆子是练出来的,其实就是鼓励孩子多探索增长见识和胆量。比如,孩子很怕见陌生人,一到外面就往父母怀里钻,大家就会觉得该练练。

还有一些孩子刚学游泳怕水,教练就是把他们直接扔进泳池里,最后暑假结束,孩子们也都克服了对水的恐惧,学会了游泳!

可是另一方面,常爸又隐隐不安。就像这个妈妈说的类似恐怖片的情节,常爸也是有经历的。小时候总忍不住想要听哥哥姐姐们讲鬼故事,听的时候很过瘾,但当天晚上一定是害怕得睡不着的。这个跟我们前面说的胆子是一回事儿么?是不是要多看几部恐怖片多听一些鬼故事更练胆子啊!

从小到大,孩子们一定都免不了会受到惊吓,作为父母咱们是该袖手旁观,让孩子自己经历并成长,还是该出手,如果出手的话,又如何出手呢?

小马君对这个问题,还挺有研究,下面我们就请出他吧!

作者/小马君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硕士,现居美国,任职于美国最大的早教机构之一的Bright Horizon,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战经验。(小马君受常爸之邀,到“常青藤爸爸”公众号开设专栏,每周四和大家聊聊科学育儿。)

看上面常爸和这个妈妈的叙述,最大的疑惑就是孩子受到惊吓,家长该不该出手!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此时不出手,更待何时?!

不管孩子受到了怎样的惊吓,父母都应该引起重视。但不必因此焦虑或惊慌,而要根据孩子受惊吓的程度和原因,采取相应的策略。

本文干货

❶ 孩子受到惊吓,家长出手前,要先分析孩子恐惧的原因和程度,再决定应对策略。

❷ 其实不是胆子练出来了,而是随着孩子的认知水平和人生经验的增加,孩子更聪明了。

❸ 孩子害怕时告诉你,是对父母的信任,父母要理解孩子、拥抱孩子安慰Ta。

❹ 面对恐惧,父母可以坦然地分享、讲述,孩子也就不会紧张了。

❺ 鼓励孩子讲出恐怖的场景,并接着编故事、改变结局。

❻ 教会孩子疏解恐惧的方法,比如自我安慰、云上呼吸法、索要拥抱等。

❼ 把战胜恐惧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掌握、发现好的方法。

关于孩子“恐惧”“受惊吓”这事儿,哈佛儿童发展中心就曾经做过专门研究。

结论比较两面化,一方面发现如果孩子早期经历了过分的惊吓,会对孩子的脑部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所以家长就得重视起来。

一方面,哈佛报告同时也指出,孩子被惊吓的行为和他的年龄有关,美国医学会的统计数据发现,大约43%的6-12岁孩子都说自己经历过不同程度的惊吓,因此父母无需过度担心。

所以,面对孩子受惊吓这事儿,父母得注意,但不必惊慌。

研究里重点总结出了孩子们可能会受到的几种常见的惊吓,我们会发现这和年龄有很大关系。

9-10个月

陌生人焦虑

一个孩子在9-10个月的时候,会出现“陌生人焦虑”。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如果看到妈妈不在了,见到陌生人会大声地哭泣。

这个家长不必焦虑,这恰恰说明孩子的认知水平提升了,能区分出熟悉和陌生了。

4-5岁

对黑暗、鬼、怪兽的恐惧

在4-5岁的时候,孩子开始害怕很多东西,比如怕黑不敢关灯睡觉,怕鬼、怪兽出现。

这也是非常普遍和正常的,因为孩子在这个时候还没办法分清什么是想象的、什么是真实的。

7-8岁

不那么恐惧了

到了7-8岁的时候,孩子认知会有很大的提升,能够清楚地知道哪些是“make believe” (制造出来让你相信的)。因此成人会觉得,孩子渐渐长大之后,他们的胆子似乎也变大了。其实并不是胆子练出来了,只是脑子更聪明了。

看到自己孩子受惊吓的样子,估计每个爸爸妈妈都心疼坏了。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到底该做些什么又不该做什么呢?首先,

最不该做:主动强化孩子的恐惧感!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妈妈因为自己的焦虑反复询问孩子是否害怕时,会强化孩子恐怖的感受。

比如常爸这个同事,在孩子面前表现得不耐烦、过度愤怒等,会让孩子产生疑惑,并且认为“恐惧”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感受。下次,孩子有同样感受时,很容易就会隐藏自己的情绪。

因此在我们知道孩子产生恐惧之后,最不应该做的就是用激烈的情绪去强化这种感受,而是应该用冷静与坚定去面对。

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做呢?Michele Borba曾经撰文为父母支招,我对她的方法进行了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❶ 帮助孩子养成把“恐惧”与全家人分享的习惯

首先得说,孩子让你看到Ta的恐惧,就是一件很赞的事。因为这说明孩子很信任你,能够在第一时间向你表述自己的感受。

当孩子告诉你,“妈妈,我好怕床底下有怪兽。”

你可以摸着孩子的头,并且告诉他,“恩,妈妈小时候也会这样的恐惧。以后如果有这种感受,你可以随时和妈妈分享。”

如果恰好是晚饭时间,可以把它作为餐桌的讨论话题,爸爸妈妈一起讨论,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恐惧。

❷ 给孩子安全的肯定,而不是只让他“不要害怕”

父母容易犯的错误,是会告诉孩子,“你是男子汉大丈夫,这有什么好害怕的。”

其实害怕或者恐惧是再正常不过的感受,我们要学着理解孩子。当孩子告诉你这种感受后,你应该首先用肢体做出回应,可以紧紧地握住Ta的手,或者给Ta一个有分量的拥抱,然后坚定地说,“一切都会变好的!”

❸ 教会孩子一些常用的“自我安慰”的方式

我们不能保证孩子害怕时都陪着,但我们可以教给孩子一些自我安慰的方法。心理学认为,一些自我暗示的语句对于缓解恐惧心情有非常好的作用。

比如你可以告诉孩子,非常害怕时可以对自己说:

“我能够做到的!”

“我能搞定的!”

“我会OK的!”

此外,父母还可以帮助孩子记住一个独特的减压方法——云上呼吸法。

● 第一步,靠想象力,让孩子想想自己躺在云朵上深呼吸的感觉。

● 第二步,用孩子能懂的方式记录下来,让孩子随时看到。

比如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同画画,一个孩子躺在云朵上呼吸,并且把这个画贴在家里的冰箱上。还可以写一张小纸条,把小纸条塞在孩子的铅笔盒里。目的是让孩子害怕时,立即想到这个独特的方法。

如果这些都不管用,你还可以教会孩子“索要拥抱”。如果感受到害怕,可以向身边的人,无论是谁,来上一句“我需要一个拥抱”,肢体的接触可以很快让人的恐惧感受降低。

❹ 利用孩子的想象力编故事

当孩子和你说,非常害怕怪兽或者做了一个恐怖的梦时,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复述场景、用图画或别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沿着孩子的想象往下编故事。

比如孩子说,“我梦见我的床底下有个黑色的怪兽,好恐怖。”

你可以接着说,“后来有一个科学家出现了, 发明了一种专门赶走怪兽的神奇药水,只要往他身上一喷,怪兽就逃走了。这个科学家把神奇药水的制作配方告诉妈妈了,妈妈现在就给你去配置哈。”

然后你就可以去厕所,在喷水壶里装一点水,然后最好再加点颜色。非常神圣地把这个喷水壶交给孩子,告诉孩子只要感觉怪兽出现,使劲喷一喷就行啦。

据说这个方法非常管用,父母都可以试一试,跟着孩子的想象力把一个恐怖故事编完。

❺ 帮助孩子自己制定减压计划

如果孩子稍微大一些了,可以引导他自己想出如何对抗自己的恐惧。

比如一个孩子可能会说“妈妈,晚上我看到影子印在墙上,我非常害怕。”你可以直接问孩子,“怎么做可以让你感觉更安全呢?”让孩子自己脑洞大开。

美国的家长反馈,当她问了孩子这个问题之后,孩子想了很多方法,最后他说,“妈妈,我想要一个手电筒放在我的枕头底下, 只要我看到影子,往上面一照,这个影子就会不见,我就不害怕了。”妈妈非常开心,马上就给孩子买了一个手电筒。

要知道,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我们不可能永远成为他的保护伞,让孩子尽早地自己想出好办法面对恐惧,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0
家长应该多观察孩子的情绪是否安稳, 抽多一点时间陪伴孩子,让他过度这个不安稳的时期。
第2个回答  2020-09-10
这个时候父母的陪伴最重要。可以抱抱孩子,多关心孩子,甚至可以陪孩子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放松一下,缓解孩子紧张的情绪。
第3个回答  2020-09-10
这时候,家长应该陪伴着孩子的身边。并且给孩子适当的安慰。这样才能够缓解孩子的这种症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