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古墓葬的明清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一)明左副都御史罗亨信墓
罗亨信(1377-1457年),东莞篁村人,明永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官至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罗亨信卒于明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以其有功下诏赐葬。罗与其原配刘氏合葬于篁村麻地岭祖墓地(今莞太路边)。墓地3坟并列,即罗亨信夫妻合葬墓,其父母合葬墓,祖父母合葬墓。1988年4月,省、市博物考古部门联合对该墓地进行发掘。发掘前墓面较为完整,墓前有石牛、石马、华表、神道碑等石雕群。出土文物有:
罗亨信夫妻合葬墓中罗墓穴出土青花瓷罐5个,青花碗2个;直径3.8厘米的金钱2块,共重5.83克;青石印一方,一面刻“都御史章”4字,另一面刻“永乐第一科进士”7字;铜镜1面;铜钱2枚;圆形油烟墨1块;墓志铭一方。罗亨信之妻墓穴出土有银簪、银耳环、铜钱、陶罐、陶碗等。其父母合葬墓,出土小陶罐、铜钱及墓碑、墓志铭。其祖父母合葬墓出土陶罐、绿釉陶罐等。
(二)明右副都御史、资善大夫彭谊墓
彭谊,莞城市桥人。明宣德十年(1435年)举人。曾任山东左布政使、工部左侍郎、工部司务、湖广道监察御史、右副都御史。为官清廉,甚得民心。成化十四年(1478年)致仕归。弘治十一年(1498年)卒,年88岁。朝廷遣使谕祭葬。墓在古塘垒村北千子岗,现尚完整。墓长150米,宽110米,占地16500平方米。墓正门宽5米。墓前有华表一对,两排石刻有石狗、石马、石人各1对。
(三)明右金都御史卢祥墓
卢祥,东莞樟村人,明正统七年(1442年)成进士,历任南京礼科给事中、吏科给事中、太仆寺少卿、顺天府丞、右佥都御史等职。所至皆有政声。为人正直敢言,不媚权贵,曾为浙江饥民请命申冤。巡抚延绥边防时,挥师拒敌,平定边陲。成化三年(1467年)告老回乡。翌年卒,年66岁,朝廷遣官谕祭。卢祥墓在莞城罗沙卢家山。
(四)明通议大夫李桤墓
李桤,莞城县后坊人,明崇祯刑部尚书李觉斯之父。卒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年78岁。以父凭子贵,得朝廷诰封为通议大夫、工部员外郎,获赐葬,与其妻邓氏合葬于桥头镇石口村龙盘岭。李桤墓规模颇大,长14米,宽4米。墓前有青石雕群:华表1对(现仅残存1条),石人、石马、石狮、石狗各1对。
(五)南明兵部尚书张家玉墓
李桤墓
墓在厚街三屯村竹溪将军岭牛眠冚,建于张家玉死后两年,即南明永历三年(1649年)。灰沙构筑。墓前有墓碑、墓堂和华表1对。1988年7月,该墓所在地因基建需要,由市博物馆进行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只有绿釉陶罐2个,高14.5厘米,口径10.4厘米,腹径14厘米,底径9厘米,均完好。发掘中,发现墓室位置特殊,它不在墓碑之后,而在墓碑前50厘米的祭台之下。打开墓室后,只有头盖骨1个。
(六)明楚雄知府戴记妻王氏尸墓
1974年2月,在大岭山大沙乡下虎山飞鸾峰发现一座明代王氏女尸墓,即由省、县文物部门进行现场发掘清理。据墓碑记载,王氏是明朝刑科给事中王希文之次女、监察御史戴铣之媳、云南楚雄知府戴记之妻,生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卒于万历十年(1582年),终年55岁。女尸出土时,全身呈褐色,肌肉有弹性,头发乌黑,眉毛完好。用X光透视,全身骨骼完整无损。经解剖,发现口腔、食道内有水银2.5公斤。其内脏各部标本送中国科学院研究。
出土文物主要是殓装。其中丝质衣裙在开棺时还很完整,花纹清晰美观,色彩鲜艳,但稍后即变色,一触即破。棉服装经洗洁后经纬清晰。
王氏女尸出土前390多年不腐的主要原因是密封良好,其墓室外用石灰、红糖夯筑成一米多厚的保护层;棺与椁之间用一层很厚的桐油灰封密,棺内装有黄褐色、气味芳香的防腐液体。
(七)清广东陆路提督卫佐邦墓
卫佐邦,莞城墩头街人,行伍出身,历任营千总、守备、都司、总兵、提督等职。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朝廷因其镇压东莞一带的红巾军有功而授予换赏花翎官服。光绪三年(1877年)卒,年69岁。墓葬在大岭山飞鹅岭。墓为花岗岩石结构,长15米,宽7米,墓前有华表、石狮、石马、石牛、石羊各1对。
(八)孙戊申墓
孙戊申,字礼堙,东莞上沙人。明代授登仁郎。墓在长安镇上沙村,西南向,长9.5、宽4米,有祭堂、享堂各1个。墓为灰沙夯筑;保存有同治三年(1864年)和民国37年(1948年)重修时立的墓碑2通。
(九)清道滘大坟
这是明末清初抗清义士殉难的合葬墓,俗称万人坟,坐落在道滘镇北永乡金牛村北。南明永历元年(1647年)三月,兵部尚书张家玉在道滘率领明兵和义士抗清。坚持月余,粮尽援绝,遭清兵包围,被杀数千人,尸填河边大氹,即今大坟地方。清道光六年(1826年),举人叶安济(道滘人)带头捐银,共募捐得白银千两,重修大坟,铺砌墓地和建筑围墙,围墙自高1.8米处,分4级从内到外依次降至1米,成一大拱手状。墓座南向北,长30米,宽20.85米,后因公路占用,成为长21米,宽15米。正墙立墓碑3块:正中碑,刻“大坟”二字;右边碑,刻张家玉祖母、母、妹和义士、烈女等殉难者的名字;左边碑为墓志铭。殉难者葬于当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乡民每年是日来墓前祭奠。1987年,道滘镇人民政府重修大坟,坟前建起牌楼,周围种松树、九里香等花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