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陶罐和铁罐》是三下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则很谦和,争辩几句后,不再理会铁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已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这篇寓言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说明道理。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借助课后练习第一题,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通过朗读对话,体会两个角色不同的性格特点。比如:“陶罐子”“儒弱的东西”“你算什么东西”“我要把你碰成碎片”等语言,表现了铁罐的做慢无礼,而“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则体现了陶罐谦和、友善、克制的性格特点。此外,文中还有很多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如“做慢”“轻蔑”“恼怒”等词语,就直接展现了铁罐的横无礼,而“谦虚”“不再理会”等则表现了陶罐的谦和友善。

        同时,利用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帮助学生梳理出故事的两个场景:国王的橱柜里、荒凉的废墟上。据此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幅插图描绘的是陶罐和铁罐对话的场景,展现了两个角色不同的性格特点,铁罐是一副做慢的表情,闭着眼,又着腰,鼻子高高地粗着,满脸的不屑。陶罐则是一副谦和友善的模样。

        第二幅插图画的是许多年以后的场景,画面上只有一个陶罐,仍完好如初,而铁罐却无影无踪了,暗示了两个人物不同的结局。两幅插图将故事的主要情节直观地展现了出来,图文对照,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引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基础上,结合两个人物的结局,让学生谈一谈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则寓言带来的启示。

        首先拓展到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也像陶罐和铁罐一样,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铅笔和钢笔、叉子和尺子。由物推及到人,认识到每个人也是如此,既各有优点,也各有不足。学生结合自己来谈,也可以谈谈其他人,从而让学生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寓言中的两个人物是各有优缺点的。但对于三年级学生,往往会因理解能力的局限,有的学生就误认为陶罐完美无缺,而铁罐一无是处。于是,我组织学生讨论,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长处和短处,启发学生各抒己见,明白在这个故事中人物的结局是由各自的特点决定的,从而帮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懂得在生活中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的道理。

      部编教材的亮点在于,课文后的阅读链接,能很好地对文章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课后练习第四题,让学生进行《北风和太阳》与课文的对比阅读。

        不足之处:没有更好地让学生思考:“北风和太阳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故事最后,北风为什么悄悄溜走了?”相信有这两个问题的引导,学生会读懂这个故事。接下来再联系课文《陶罐和铁罐》比较北风和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从性格和结局两个角度进行对比,性格上的相似之处在于两个人物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认为自己最了不起。结局上的相似之处在于两个人物最后都以失败告终,铁罐最终连影子“也没见到”,而北风最终“悄悄溜走了,”更深入地体会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