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休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1
“每天一语”:工作是为了得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资,为了得到我们可以消费的物品,我们必须做的事。休闲是人们可以在道德、智力和精神上获得成长的所有那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人们能实现人格的完善,履行其道德和政治义务。(美国哲学家艾德勒)

休息、玩耍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生活的必须。

一张一弛,也是生活之道。不懂得休息的人也不懂得工作,只有休息好,才能以充足的精力、饱满的情绪投入工作之中。而玩耍,从本质上来说也和睡眠等休息一样,通过转换思维,放松心情,达到一种精力的复原。

除了必要的家务劳动,人情应酬,大多数职场之人生活的主要内容就在工作与休息(玩耍)之间循环,工作之后休息,休息充足投入工作。

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虽然也有滋有味,但总觉得距离幸福的味道还缺一种调料。

缺什么呢?

休闲。

休闲和休息(玩耍)不同。

在原始社会,原始人大部分时间为求生存而奔波劳作,除了睡眠等休息,生活基本没有闲暇时间。到了奴隶社会,社会出现了阶级分化,奴隶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劳动,而奴隶主由于脱离了生产劳动,所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在那时候,劳动是奴隶的职业,而休闲是贵族的特权。在闲暇时间,大多数贵族的生活是玩耍——喝酒、打猎、赏景等;而一少部分人则开始在艺术和科学上有所作为——书法、绘画、音乐、历法等。亚里士多德说:“艺术和科学既不以世人的快乐为目的,也并非生活所需,他们最先出现于人们有闲暇的地方。数学之所以最先出现在埃及,就因为那里的僧侣阶级有闲暇。”

从这个角度讲,闲暇产生智慧。

休息和休闲同样发生在工作之余,而且是自愿为之,可做可不作。但以消磨时间、摆脱烦恼为目的的活动是休息(玩耍),以提高道德、精神水平,增加知识为目的的活动是休闲。

一个人幸福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休闲时间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一个主要为生存而上下求索、四处奔波的人是没有多少幸福可言的,而对于一个生活基本被工作填塞满的人,也很难说有较高的幸福指数。许多教师之所以产生职业倦怠,主要原因在于:由于缺乏真正的休闲,所以生命之树缺乏滋养,从而慢慢干枯,本应是生机勃勃教育工作就变成日复一日机械、枯燥的漫长劳役。

教师与教师的主要区别形成于于八小时之外。八小时之内的工作大多是相同的,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而八小时之外,有的被琐碎的家务、人情杂务等缠绕,有的消磨于电视、电脑、打牌等玩耍中,而有的沉浸在阅读、书法、摄影等休闲活动中。久而久之,人与人的差别就显现了。前两者生命被限制容易沦为教书匠,而后者逐渐走向自由,在教育中享受人生的乐趣。

是不是休闲,并不单纯取决做什么,同样是旅游,大多数人仅仅是感官的享受——饱览美景,赏心悦目,忘记烦忧,而余秋雨却览今思古,思绪飞扬,写出了《文化苦旅》。

是不是休闲,主要取决于是否能促进心智的成长。大多数现代人混淆了休息(玩耍)与休闲的差别,误认为休闲就是娱乐,娱乐就是休闲。这和市场经济社会有一定关系,在工业革命之前,社会主要分为劳动阶层和有闲阶层,大部分劳动者忙于生产而没有休闲的概念。而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大量出现,许多原本由人来完成的工作被其替代完成,加之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这导致两个结果:一方面,大多数人拥有了更多的空暇时间,另一方面,人们把物质的增加片面地理解为生活的全部目的。大多数人在紧张的工作之后,主要把空暇时间用来消遣和娱乐,以便更好地投入工作。其实,攫取物质只是生活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某种程度说,休闲才是生活的主要目的,休闲就是享受生活,就是做那些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休闲绝不是无所事事,而恰是有所创造。虽然工作也能进行创造,但休闲是自由创造。正因为人从繁重的劳作中摆脱出来,有了休闲,才能仰望星空,朝向自由,走得更远!

亚里士多德说:“娱乐是为了严肃地工作,娱乐似乎是一种休息,因为人们不能持续不断地工作,所以需要休息。反过来,正如战争是为了和平一样,工作是为了休闲,幸福基于休闲胜于其他事务。”

许多人误解了休闲和工作的本质区别。

有的人认为八小时之内的事就是工作,八小时之外的事就是休闲,但对一个痴迷于绘画的艺术家来说,可能上班时的创作就是休闲,而下班后的家务活就是工作了。

有人认为工作是辛苦的,而休闲是轻松的,但对于一个业余登山爱好者来说,冒着生命危险艰难地征服一座座大山,这对他来说却是休闲。许多人整天无所事事,躺在看电视,漫无目的地玩手机也是相当疲乏的。

有的人认为打球、跳舞、四处旅游就是休闲,而公文、会议就是工作,但对科比、姚明等职业球员来说,打球等就是他们的工作。对于导游来说,穿梭于各大旅游景点恰是他们的工作。

有人认为工作有报酬,而休闲没有报酬。但诸如李镇西等名师,他们休闲时的创作收入可能比工资要多得多。而有些工作,如家务活,你必须做但还没有报酬。

有人认为工作有强制性而休闲没有强制性。但对于一个虔诚基督徒来说,定期参加宗教仪式对他来说也是有强制性的。

工作和休闲的区别,不取决什么时候做,做什么,以及有没有报酬。而取决于你在做的时候是否有自由,以及怀有怎样的心态。同样是参与慈善事业,对于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就是工作,因为他必须做,而且是抱着完成工作的心态,而对于发起“乡村教师计划”的崔永元来说,就是休闲,因为他可做可不做,是抱着体现个人价值,回报社会,播散爱心的心态来做。同样是养花,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就是休闲,可养可不养,是抱着欣赏、享受的心态,而对于种植花卉的商家来说,这就是他谋生的手段,是以盈利为目的。

工作和休闲是可以转化的。在年少求学时,学习对于我而言就是工作,苦不堪言,而随着年龄的增加,现在学习就转化成了休闲,自主选择,乐此不疲。硬笔书法家庞中华原是体制内的公务员,休闲时醉心于钢笔字,随着书法造诣的日渐精深,名气逐渐增加,硬笔书法后来就成为了他的主要工作。

美国哲学家艾德勒给工作和休闲进行了这样的区分:“工作是为了得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资,为了得到我们可以消费的物品,我们必须做的事。休闲是人们可以在道德、智力和精神上获得成长的所有那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人们能实现人格的完善,履行其道德和政治义务。”

由此可知,大多数人之所以从事的是工作而不是休闲,是因为你得依靠它来养家糊口、谋生度日,不想做也得做,没有选择。同样大多数人只有休息(玩耍)而没有休闲,是因为在活动的过程中,只有身体、情绪的放松与调整,而没有心智的成长。

但,假如做一项工作,不是以获得薪酬,不以谋生为目的,而是自愿主动参与,在做的过程中,不仅身心愉悦,而且自身能获得成长。

你说,这是工作还是休闲呢?

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休闲。

工作是不是成为休闲,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检测:

第一、如果你不以此来谋生,是不是还乐意主动去做。如果你还乐此不疲,那么,这项工作就成为你的休闲了。

第二、你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是否有界限。如果做一件事时你时刻惦记着下班和放假,那么你做的就是工作;如果在你的生活中,工作日与休闲时间已经几乎没有界限,那么你的工作基本就是休闲了。

从这个角度讲,要想免除工作的劳役而终生生活在休闲中,有两种选择:一是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职业;二是真正爱上你的工作,为之牵肠挂肚、魂牵梦绕。

如果工作恰是兴趣和擅长之所在,如果能从工作中找寻到内在的价值而不仅仅是为了薪酬,如果从工作中能得到心智的成长而不仅仅是消耗生命,那么,工作就和休闲融为一体了。

抱着工作的心态做事,你只能做一个合格的职业人;抱着休闲的心态做事,方能成为一名卓越者。

上一堂课,是工作;上好一堂课,可能就是休闲;做一名教师,是职业,但当一名卓越的教师,可能就是休闲。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休闲比工作重要。

高质量的休闲和工作是水乳交融,融为一体的。

记得在海南的那段岁月里,往往经过一整天艰涩的啃读,就选择欣赏一部电影来调节大脑,放松心情,但看电影时,又对阅读内容有许多启发、感悟,看完后,还能随性写一些观后感。这时,你就难以分清,这是休闲还是工作。

一些教师一开始对许多卓越的新教育人不理解:

周末、节假日也工作,他们不需要休息吗?他们不购物、访亲、做家务吗?既没有上级的硬性规定,也不能赚取更多的工资,为什么要如此辛苦呢?

如果理解了这一点,答案就迎刃而解:他们看似每天在工作中,实则在休闲中。他们已经超越了为薪酬而做事的境界,而从做事中寻找到人生价值之所在,在做事中自身得到真正的成长。

工作时,身心忙碌,无暇顾及灵魂;休息时,又忙着把身体交付给各种聚会、郊游、棋牌各种娱乐、玩耍中,不愿直面灵魂。

现代人因此而失去了自我。

何不在闲暇之中,给休闲也留出一点时间:

阅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聆听一曲音乐,培植一下阳台的花卉,书写几张毛笔字;或者是在静静的山林里,凝视一朵花,沐足山泉水;或者一杯清茶,三五知音,清谈历史、哲学等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