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是否应该降低就业期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15
应该从底层做起,应该放下一切构思好的想法,一步一个脚印学习想学的技术和工作经验,有一个平台有一个锻炼机会,让自己能力提高了再选择适合自己的最好的职业生涯或理想的创业项目。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办法:1.客观认识自我,适当降低对就业的期望值。就业期望值与就业现实不一致时,就业焦虑会越变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放弃就业观念中的“绝对化的思维”,以客观的角度审视社会环境,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以平常心参与就业竞争,这样有利于缓解自己的焦虑。2.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宣泄和调节情绪。比如,大哭一场、找人倾诉,或者当自己焦虑不安的时候找一本有趣的书来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做一些体育劳动,这样可以将自己的烦恼和郁闷发泄出来。3.以平常心对待每一次面试。每次面试之前告诉自己“你一定可以!”,面试的时候告诉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放轻松!”,面试完告诉自己“我已经好好完成了,等通知就好。”每一次面试不要紧张,告诉自己放轻松,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就算没有面试通过也没关系,静下来好好想想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下一次面试的时候拿出自己更加完美的状态。4.如果有些焦虑严重,可以找寻心理医生,进行一些专业的心理调节,这样也可以缓解自己的焦虑。
第2个回答  2022-05-15
学生们马上就面临着毕业找工作。除了选择考研成功上岸的同学。对于找工作的时候是否应该降低就业期望,主要还是看自己的期望值,以及自己的学识能力。还有自己所学专业的市场需求来决定的。如果自己所在的学校是非常知名的品牌大学。而且自己所学的专业。也是非常热门抢手的专业。那那就不用降低就业期望,自然就会有很多企业来挣着应聘你。你也可以谈自己期望的薪水待遇。来自主进行选择。

相反,如果你的学校不是知名的学校,自己所学的专业也是大众专业,没有任何的特长。本人能力也一般的话。就不要抱太大的期望,适当的降低就业期望。这样才能够找到工作,毕竟现在的工作非常难找,就业竞争非常大,如果你的就业期望值过高,那么很长一段时间内,你将处于迷茫期,找不到理想中的工作。或许会打击你的自信心。不如降低就业期望,先找到一个职位。初步的了解工作的流程。磨练自己。通过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够适当的提高自己的需求。找到自己心仪或喜欢的工作。

所以在毕业的时候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定位,不要好高骛远,准确的找到自己在的价值。才能够更好的去发展。工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的提升自己,工作也会越来越好。
第3个回答  2022-05-15
如果就业期望过高,容易导致找不到工作。对于大学生来说,先就业再择业无疑是一种好的选择。所以,就业期望不要过高。大学生如何能够快速地找到工作?1.看清自己的兴趣爱好。现在的年轻人,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大多数都还是有自己的主见。但是未来的求职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因为自己喜欢的事,才能干得长久,也才能干好,并找到工作的成就感。2.明白自己的专业特长。应该说,现在的就业市场,对同学们的专业要求是既严格又宽泛的,同学们在规划职业方向时,要提前做足功课,对于一些工科类对专业有明确要求的,则一定要匹配,而对于一些管理类,对专业要求不是那么严格的,则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综合考虑。3.认清职业的发展潜力和稳定性。从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市场看,有部分同学由于考虑不周,大学毕业后,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有的甚至频繁换工作,尽管原因是多方便的,但这样经常换工作的状态也是不提倡的,一方面对自身的考验是很大的,另一方面,换的太频繁,也给未来的雇主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我觉得应该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并且认真的审视自己到底处于什么样的位置。现在中国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很多都是就业困难,而这就有很多很多的原因,比如社会原因,自身原因等等。很多学生走向社会的时候都没有清楚的认识到社会生活和学校生活是不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应该先过渡一下。大部分的学生对自己的自身能力认知不足,盲目的追求薪水较高的职位,很容易被其他的竞争者筛选下来,第一首要的就是认清自己的自身价值和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其次就是还有很多的原因导致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很困难。比如说学习的专业很小众,没有合适的工作岗位,户籍不在所在地,没有当地户口没办法与自己想要待的地方工作。
第4个回答  2022-05-15
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应该降低就业的期望,因为除非你特别优秀,那么你可以希望高一些,如果只是普通人的话,不妨先降低一下就业的期望,先就业,然后有了能力以后再去择业,这样可能比较有利于个人的成长。
第5个回答  2022-05-15
一、降低期望值是为了让大学生更合理地就业。一些大学生降低身价后找到了工作,却对工作机会不珍惜,干不了多久就辞职。“招得进来,却留不住。”这也是很多企业不愿意招高学历人才的原因。我们期待大学生转变观念,放弃偏见,不再把工作分成“好的”和“不好的”,而是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份工作。这样,才算是真正降低了期望值,摆正了就业心态。
二、“降低期望值”是近几年提倡的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一个就业观念。这里的“期望值”由工作薪酬、工种前景、用人单位规模、工作地域等要素构成,即要求大学生们不要因为把各要素想得太高、太好或想一步到位而错失“就业”的机会,要“先就业、再择业”。

  在毕业生数的增量大于社会所能提供的岗位增量时,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地区,这种观念是必须的,它能帮助大学生们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并与用人单位找到磨合点,达成用工协议。因此,这个观点也越来越被大学生们接受。
三、大学生降低就业期望值可以解决“发达地区人才过剩、边远地区人才不足;热门行业竞争激烈、冷门行业无人投考”等结构性问题;而“由于素质未达到无法高层次就业,导致出现大学生就业层次低现象”等相对性问题,则需要提高大学生“就业力”寻求解决的办法。“降低期望值是必须的,但也不能忽视就业力的提升。
大学生要具备适应环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大学校园与社会毕竟有差距,甘于从低做起,提取经验,关键依靠的就是适应力。还有求职能力,包括个人面试素养,前期准备工夫等,不是一朝一夕‘临急抱佛脚’可以换来的,而是要长年累月的锻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