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当时的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8

1. 文言文中,那些可以指代开始的意思

一、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或曾经发生,如:尝,其意思相当于“曾经”。

①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魏学洢《核舟记》) ②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柳宗元《捕蛇者说》)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司马迁《陈涉世家》) 二、表示动作、状态在继续进行或持续存在,如: 1、会,意思是“恰逢”、“正赶上”。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司马迁《陈涉世家》) ②会宾客大宴。(林嗣环《口技》) 2、方,意思相当于“正”、“刚”。

①方欲行,转视积薪后。(蒲松龄《狼》) 3、正,“正好”、“恰好”的意思。

①正沉吟间,夏侯敦入帐,禀请夜间口号。(罗贯中《杨修之死》) ②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论语/述而》) 三、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发生,如:是时。 ①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林嗣环《口技》) “当是时”,即“正在这个时候”的意思。 四、表示事件或动作行为突然发生,异常迅速,出人意料,如:忽,忽然,暴,急。

①忽一人大呼:“火起。” (林嗣环《口技》) ②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 (罗贯中《杨修之死》) ③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林嗣环《口技》) ④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蒲松龄《狼》) ⑤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

(干宝《宋定伯捉鬼》) ⑥急令医士调治。(罗贯中《杨修之死》) 例①~④“忽”“忽然”“暴”都有“突然”的意思。

例⑤⑥“急”是“急忙”的意思,除表示动作的急促之外,它还着重表示仓促、忙乱的意思。 五、表示同时发生,如:一时。

①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林嗣环《口技》) “一时”译为“同一时候”,表示行为、状态存在的时间短暂。

六、表示过了很短的时间就发生,如:顷之,俄而、未几、少时,顷刻、少顷、间,相当于“一会儿”“过了一会儿”的意思。 ①顷之,客请与予对局。

(钱大昕《弈喻》) ②俄而百千人大呼。(林嗣环《口技》) ③未几,夫齁声起。

(林嗣环《口技》) ④少时,一狼径去。(蒲松龄《狼》)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蒲松龄《狼》) ⑥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林嗣环《口技》) ⑦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韩非《扁鹊见蔡桓公》) 七、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在前不久发生或完成不久,如:初,甫。 ①大儿初醒声。

(林嗣环《口技》) ②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钱大昕《弈喻》) 八、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其间相距的时间较短,如:既而,寻,相当于“不久”“旋即”的意思。

①既而儿醒,大啼。(林嗣环《口技》) ②未果,寻病终。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九、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动作就要发生或完成,如:将,意思是“快要”“就要”“将要”。 ①不治将恐深。

(韩非《扁鹊见蔡桓公》) ②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季氏》) 十、表示过了一些时候才发生。

如:已而。 ①已而太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十一、表示时间过了很久,如:久之,“很久”的意思。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蒲松龄《狼》) ②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司马迁《陈涉世家》 二是用干支记年。

干,即“天干”(天干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地支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是我国古代用以记录时间的一套专门的序数系统。

干、支按顺序两两相配,至六十次为一循环,称为一个“甲子”(或“花甲子”):甲子、乙丑、丙寅……辛酉、壬戌、癸亥。如: ③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

(四册·《西湖游记二则》) ④己亥之二月也。(五册·《满井游记》) ⑤天启壬戌秋日。

(四册·《核舟记》) 三是用国君的年号记年。我国古代帝王年号,从汉武帝刘彻“建元”年号开始,此后多以年号记年。

如: ⑥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二册·《桃花源记》) ⑦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三册·《记承天寺夜游》) 二、记月 古代记月的主要方式有三种: 一是用地支记月。按阴历,寅为正月,卯为二月,其余(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依次类推;二是在春夏秋冬各季前(分别)依次加上孟、仲、季等字,组成孟春、仲春、季春……孟冬、仲冬、季冬,古人用它们作各季中相应月份别称;三是如同现代记月,在月前加数字记月。

初中文言诗文中常见的是第三种,如: ⑧胡天八月即飞雪。(四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⑨五月人倍忙。

(五册·《观刈麦》) ⑩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六册·《墨池记》) 三、记日 古代记日的主要方式亦有三种: 一是用干支记日。

如: 是月丁未。(旧教材·《登泰山记》) 二是用特定的节日、节气名称记日。

如: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一册·《过故人庄》) 三是在一月之内,古人常用“朔”(农历每月初一)、“月出(fěi)”(农历每月初三)、“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等表示日期。

如: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三册·《观潮》)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旧教材·《登泰山。

2. 文言文中,表示先前意思的字词,试举出4个

初,向,昔,尝

1)初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诸葛亮言家事》

先前,诸葛亮自己向后主表明说:“成都有桑树八百株,……

2)向

向为身死而不受。《孟子·告子上》

先前为了义(羞恶之心)宁愿死了而不接受

3)昔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龙门子凝道记》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

4)尝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我曾经整天不停地思考,却不如(实际去做的过程中)片刻学到的收获多。

3. 表示时间文言文词语

来日 未来的日子。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少年中国说》) 累日 连日。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旦旦 天天。

“岂若吾乡邻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说》) 昔日 从前。“试用于昔日。”

(《出师表》) 朔 农历每月初一。“朝菌不知晦朔”(《逍遥游》) 望 农历每月十五。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望日 农历十五日那天。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与妻书》) 既望 农历每月十六日。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观潮》) 。

晦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旦 早晨。

“旦辞爷娘去。”(《木兰诗》) 夙 早晨。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 晓 天亮。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卖炭翁》) 曙 破晓,天亮。

“鸣鸡外欲曙。”(《孔雀东南飞》) 质明 天刚亮的时候。

“质明,避哨竹林中。”(《〈指南录〉后序》) 平明 天亮的时候。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史记?留侯世家》) 侵晨 快天亮的时候。

“侵晨探采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采桑女》) 东曦既驾 日神已经乘车出来,指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清晨。

“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促织》) 日中 中午。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 晌午 中午。

“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冯婉贞》) 亭午 中午。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暮 傍晚;日落的时候。

“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日暮 傍晚。

“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冯婉贞》) 薄暮 傍晚。

“每薄暮下管键。”(《狱中杂记》) 日将暮 天快黑了。

“日将暮,取儿蒿葬。”(《促织》) 暝 夜晚。

“晻晻日欲暝。”(《孔雀东南飞》) 昏 天刚黑的时候。

“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促织》) 莫夜 晚上,莫通暮。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夕 晚上。

“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即夕 当天晚上。

“即夕行步如平常。”(《狱中杂记》) 宵 晚上。

“今酒宵醒何处?”(柳永《雨霖铃》) 夜阑 夜深。“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中夜 半夜。“中夜闻鸡鸣。”

(《祖逖》) 夜分 半夜。“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 晨夜 日夜。“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

(《赤壁之战》) 旦暮 时间很短暂。“吾攻赵,且暮且下。”

(《信陵君窃符救赵》) 昔 从前。“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亦无可救,”(《谭嗣同》) 往昔 从前。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 畴昔 从前。

“立乎今日以指畴昔。”(《少年中国说》) 畴日 昔日。

“见故国之旗鼓,感生平于畴日。”(《与陈伯之书》) 曩 从前。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捕蛇者说》) 曩者 从前,先前。

“曩者坝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周亚夫军细柳》) 向 先前。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鱼我所欲也》) 向时 先前。

“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游黄山记》) 今 现在。

“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今者 现在。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今兹 现在。

“实荆今兹所见。”(《察变》) 方今 现在。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庖丁解牛》) 而今 现在。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姜夔《扬州慢》) 当世 当代。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当下 立刻。

“当下茶果已撤。”(《林黛玉进贾府》) 登即 立即。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孔雀东南飞》) 即便 立即。

“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范进中举》) 旋 立刻,马上。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活板》) 旋即 立刻,马上。

遽 立刻,马上。“遽刻其舟。”

(《刻舟求剑》) 当是时 在这个时候。“当是时,魏将相宗室满堂。”

(《信陵君窃符救赵》) 当其时 在那时。“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

(《西门豹治邺》) 至其时 到那时。“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

(《西门豹治邺》) 方是时 在这时。“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游褒禅山记》) 尔来 从那时以来。“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 尔时 那个时候。“尔时预复莽索,未得其女。”

(《李寄》) 甫 刚刚,才。“惊魂甫定。”

适 刚才。“适得府君书,叨日来迎汝。”

(《孔雀东南飞》) 始 开始。“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六国论》) 始而 开始。“始而惭焉,久而安焉。”

(《原君》) 始尔 开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孔雀东南飞》) 初 起初,刚开始。“初一交战。”

(《赤壁之战》) 行将 即将,将要。“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赤壁之战》) 久 很长一段时间。“天下苦秦久矣。”

(《陈涉世家》) 久之 很久。“之”为语助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良久 很久。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琵琶行》) 俄 不久。

“俄有。

4. 文言文里表示时间的词有哪些

一、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或曾经发生,如:尝,其意思相当于“曾经”。

①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魏学洢《核舟记》) ②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柳宗元《捕蛇者说》)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司马迁《陈涉世家》) 二、表示动作、状态在继续进行或持续存在,如: 1、会,意思是“恰逢”、“正赶上”。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司马迁《陈涉世家》) ②会宾客大宴。(林嗣环《口技》) 2、方,意思相当于“正”、“刚”。

①方欲行,转视积薪后。(蒲松龄《狼》) 3、正,“正好”、“恰好”的意思。

①正沉吟间,夏侯敦入帐,禀请夜间口号。(罗贯中《杨修之死》) ②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论语/述而》) 三、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发生,如:是时。 ①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林嗣环《口技》) “当是时”,即“正在这个时候”的意思。 四、表示事件或动作行为突然发生,异常迅速,出人意料,如:忽,忽然,暴,急。

①忽一人大呼:“火起。” (林嗣环《口技》) ②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 (罗贯中《杨修之死》) ③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林嗣环《口技》) ④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蒲松龄《狼》) ⑤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

(干宝《宋定伯捉鬼》) ⑥急令医士调治。(罗贯中《杨修之死》) 例①~④“忽”“忽然”“暴”都有“突然”的意思。

例⑤⑥“急”是“急忙”的意思,除表示动作的急促之外,它还着重表示仓促、忙乱的意思。 五、表示同时发生,如:一时。

①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林嗣环《口技》) “一时”译为“同一时候”,表示行为、状态存在的时间短暂。

六、表示过了很短的时间就发生,如:顷之,俄而、未几、少时,顷刻、少顷、间,相当于“一会儿”“过了一会儿”的意思。 ①顷之,客请与予对局。

(钱大昕《弈喻》) ②俄而百千人大呼。(林嗣环《口技》) ③未几,夫齁声起。

(林嗣环《口技》) ④少时,一狼径去。(蒲松龄《狼》)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蒲松龄《狼》) ⑥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林嗣环《口技》) ⑦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韩非《扁鹊见蔡桓公》) 七、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在前不久发生或完成不久,如:初,甫。 ①大儿初醒声。

(林嗣环《口技》) ②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钱大昕《弈喻》) 八、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其间相距的时间较短,如:既而,寻,相当于“不久”“旋即”的意思。

①既而儿醒,大啼。(林嗣环《口技》) ②未果,寻病终。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九、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动作就要发生或完成,如:将,意思是“快要”“就要”“将要”。 ①不治将恐深。

(韩非《扁鹊见蔡桓公》) ②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季氏》) 十、表示过了一些时候才发生。

如:已而。 ①已而太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十一、表示时间过了很久,如:久之,“很久”的意思。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蒲松龄《狼》) ②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司马迁《陈涉世家》 二是用干支记年。

干,即“天干”(天干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地支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是我国古代用以记录时间的一套专门的序数系统。

干、支按顺序两两相配,至六十次为一循环,称为一个“甲子”(或“花甲子”):甲子、乙丑、丙寅……辛酉、壬戌、癸亥。如: ③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

(四册·《西湖游记二则》) ④己亥之二月也。(五册·《满井游记》) ⑤天启壬戌秋日。

(四册·《核舟记》) 三是用国君的年号记年。我国古代帝王年号,从汉武帝刘彻“建元”年号开始,此后多以年号记年。

如: ⑥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二册·《桃花源记》) ⑦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三册·《记承天寺夜游》) 二、记月 古代记月的主要方式有三种: 一是用地支记月。按阴历,寅为正月,卯为二月,其余(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依次类推;二是在春夏秋冬各季前(分别)依次加上孟、仲、季等字,组成孟春、仲春、季春……孟冬、仲冬、季冬,古人用它们作各季中相应月份别称;三是如同现代记月,在月前加数字记月。

初中文言诗文中常见的是第三种,如: ⑧胡天八月即飞雪。(四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⑨五月人倍忙。

(五册·《观刈麦》) ⑩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六册·《墨池记》) 三、记日 古代记日的主要方式亦有三种: 一是用干支记日。

如: 是月丁未。(旧教材·《登泰山记》) 二是用特定的节日、节气名称记日。

如: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一册·《过故人庄》) 三是在一月之内,古人常用“朔”(农历每月初一)、“月出(fěi)”(农历每月初三)、“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等表示日期。

如: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三册·《观潮》)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旧教材·《登泰山。

5. 当时这个词语,算是文言文中的补语么

不是。“当时” 在文言文中可以作补语,表示某个事情处理得很适时。

“当时”,用在谓语中心词前面,可以作状语,如:宋· 沈括《梦溪笔谈》:“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

用在主语或宾语前面,可以作定语,如:清 纳兰性德《采桑子》词:“近来怕说当时事,结徧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

“当时”,作为名词,可以作主语或宾语。人们大多知道“当今”作为名词是指皇帝,很多人不知道“当时”也指皇帝。封建社会,人们对正在位的皇帝称“当今”,而在记述历史情节时,对事件中那个时候在位的皇帝称“当时”,如:明 陈汝元《金莲记·廷谳》:“试读桧枝词,掉舌刺当时。这根株深泉无曲处,分明是妬杀九重飞。”

6. 在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有哪些

来日

累日

连日

旦旦

天天

昔日

望日

既望

质明

平明

侵晨

东曦既驾

日中

晌午

亭午

日暮

薄暮

日将暮

莫夜

希望采纳,您的采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