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的意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24
孩子的阅读可以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为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阅读方法。我们都知道教育要因材施教,阅读也是一样,在适合的年龄段用适合的阅读内容和方法,父母在建立亲子共度之前,首先要做一些了解,否则很容易在实施过程中产生挫败感,导致放弃。其实,知道了这四个阶段的特点,实施起来也就很轻松了。

孩子的第一个阅读阶段,是从1岁到2.5岁。
小朋友在1到2.5岁期间已经能够咿呀学语了,处于初步掌握语言的时期,但是注意力很不稳定,所以如果父母展开一本书说:“来宝贝,我们看这本书吧。”可能看了第一页小孩就转身玩起手指、唱起歌了,所以在这个阶段给孩子读书的父母会有严重的挫败感。

父母们要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注意主要是受兴趣和情绪主导,他们只能理解事物的表象,所以颜色鲜艳,形象生动,富于变化,并且能够联系到日常生活经验的事物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而念书无疑是最无趣的事情之一,孩子又怎么可能老老实实坐在那里呢,话说回来,如果孩子真的坐在那里听你把书念完,你是不是又有点担心了呢。这种心理正反应出父母内心的矛盾,其实只要掌握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就无需担心了。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请把书放一边,他们需要的就是一张嘴。不论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阿公阿婆,每天都跟孩子聊天。千万不要怕孩子太小听不懂,理解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让他浸润在充满语言的环境中,这是学习语言最快的方法,同时还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如果你能坚持这样做,那么等孩子到2岁的时候,他就可以听你读故事了。

孩子的第二个阅读阶段,是从2岁到5岁。
小朋友在2岁到3岁期间,生理、认知、个性都在飞速发展,这个阶段父母需要着重培养给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而最好的方式就是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喜欢听故事,最终达到爱上阅读的目的。

这个时候,讲故事的要点是:切忌照书念字,要看图说故事。家长要先把故事看一遍,了解内容,然后用图给孩子讲故事,在讲的过程中,有的孩子会提出问题,表达想法,这就是启发思维、训练表达的好机会。家长可以设置互动环节,积极回答孩子的问题,引发思考,把一个简单的绘本故事延伸出其他更丰富的内容,让孩子的世界在阅读中不断扩大。

孩子的第三个阅读阶段,是小学一年级或大班下学期。
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开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认字学拼音,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会对文字产生兴趣,比如他会指着书中的字问妈妈“这个是什么字?”家长一定要很有耐心的解答,即使是同一个字问了5遍,也不要觉得不耐烦,甚至怪小孩不认真,其实很有可能是你没有用心教!

这个过程的阅读要点,是要引导孩子的关注从图像信息转移到文字信息上面,鼓励孩子多认字,结合文字和图片讲一段完整的故事。现在有很多校外培训结构,培训阅读、写作、表达,其实这些能力只要坚持阅读就能够养成,不需要付出额外的金钱和精力。

孩子的第四个阅读阶段,是小学二年级以后。
这个时候,孩子能够进行独立阅读了,那么还需要家长做什么呢?共同阅读。注意,不是亲子阅读,因为孩子大了,有自己的喜好和个性,更不需要家长在一边费尽心力的引导,所以家长要做的是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共读的目的是创造共同话题,也许在茶余饭后,也许在晚间散步,也许在睡前闲聊时,你们可以就一个情节、一个个角色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互相交流中建立更深的亲子关系。那些担心孩子叛逆、受委屈、太霸道、开小差、逃课等等的家长,其实只要静下心来,多和孩子聊聊天,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知道他在想什么,就不会这么手忙脚乱忧心忡忡了。

以上四个阶段,需要父母在孩子生命的头十年里做到最高质量的陪伴,父母会比较辛苦,须得使劲浑身身解数让孩子爱上阅读,然而渡过这几年后,当孩子真正进入自主阅读的阶段,享受阅读乐趣,源源不断的获得知识和智慧,你会发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这十年里为孩子培养的良好阅读习惯,就是你送给孩子这一生最好的礼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