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襄公能被后来史学界的一些人评为“春秋五霸之一”呢?

如题所述

春秋五霸,除了齐桓公、晋文公和楚庄王外,其他两位是谁,说法不一,一般是指郑庄公、秦穆公、楚成王和宋襄公中两位。按照称霸的标准,要会盟诸侯,并在诸侯们的推举下成为霸主,并且能领导诸侯“尊天子以令不臣”,才标志着霸主地位的形成。也就是说,既需要会盟诸侯的形式,还需要尊王攘夷的号召力。按照这个标准,我们来对照一下宋襄公。

宋襄公霸主地位受到质疑的原因

    1.会盟诸侯的形式

宋襄公第一次会盟诸侯,是在帮助齐孝公即位后,参加会盟的国家只有卫、邾、曹、滑这几个小国。大概觉得与会国过于寒酸,周襄王十三年,宋襄公在鹿地再次会合诸侯,这次齐、楚两个大国与会了。

盟会由宋襄公发起,他也就不谦虚地以盟主自居,举行了相关礼仪,会盟结束,他还宣布秋季举行再次会盟。

也就是这次会盟,宋襄公遭遇了耻辱性的结局。会前,宋襄公不顾公子目夷的告诫,对楚成王过于信任,不带军队出席会盟,结果被狡诈的楚成王带兵俘虏,楚成王不但抢了盟主位置,还直接把宋襄公抓到楚国。后来在鲁国的调停下,才被释放回国。

从表现形式上看,宋襄公的盟主有点勉强,第一次连自己都不好意思说,第二次虽然有齐和楚两个大国,但数量不够。第三次数量和质量都不错,但为别人做了嫁衣,自己被弄成个笑话。

    2.“国际行动”的号召力

这方面宋襄公更苍白,第一次会盟,他令邾国国君把鄫国国君当祭品,扔进睢水,谈不上“国际行动”。唯一一次能体现他价值的“国际援助行动”,是他应齐桓公生前之托,率领卫、曹、邾及本国人马,平定了齐国内乱,协助齐孝公登基。

不过,这次行动是在他图霸之前。

如此看来,宋襄公称霸,有打了折扣的仪式,无霸主的实际作用。从形式上勉强算霸主,从实质上根本算不上霸主。这就是长期以来,宋襄公春秋五霸地位受到质疑的原因。

宋襄公的“仁义”表现

对宋襄公的“仁义”,历史上争议颇多,我们先来看看宋襄公的“仁义”,体现在什么地方:

    1.推让继承权

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嫡子,但不是长子,长子是目夷。但目夷是庶子,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宋襄公是理所当然的继承人。

但宋襄公对父亲说,请立哥哥目夷为太子,因为目夷比我更“仁”。目夷说,要说仁,哪有让君位的弟弟“仁”呐。于是目夷干脆逃到国外,坚持不受。

在这种情况下,宋襄公才继位为君,而后他立刻召回哥哥目夷,委以国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