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个醒来的瞬间,看到你可爱的微笑
也许昨天你的宝贝又将你惹得的心中一阵堵,然而晨光微熹中,当他睁开眼睛就冲着你可爱的微笑,你只会觉得我家这个就是天使啊!
2.第一次叫妈妈
相信所有已为人母的女性,再没有什么比孩子第一次开口叫你妈妈更加幸福了吧?相信还有很多妈妈,在第一次听宝宝叫妈妈的时候热泪盈眶,这标志着这个小生命从此开始真正的认识了妈妈的身份。
3.将最喜欢的零食毫无保留的给妈妈
孩子与母亲天然便存在着一种旁人无法超越的亲密,爸爸都做不到。母亲可以用生命去爱孩子。而我们懵懂的小娃娃们也会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回报妈妈哦。他们会把自己最最心爱的零食无条件的贡献给妈妈,别人?不可能!
4.人生第一步
当他颤颤悠悠、晃晃荡荡的迈开人生第一步时,也许都站不直,也许还扶着桌椅板凳以防止摔倒。可就是这样的他,妈妈却怎么都觉得比维密的模特们走的还好看。他蹒跚的在前面走,间或回过头向着你笑,一瞬间觉得世界都亮了。
1.妈妈是否快乐
前段时间看了一篇演员杨迪和母亲张加丽的采访文章,很有感触。
荧幕里的杨迪一直以来给大家的印象都是积极欢乐的,这一点受妈妈的影响很大。
在演员杨迪的记忆里,妈妈似乎永远都是快乐的。
他在文章中提到:
“我妈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她太希望给我一个非常好的、完美的、其乐融融的世界,不想让我看到一丝负面情绪。包括她跟我爸,我没见过他们吵架,我爸有时脾气怪,说话不中听,只要我在,我妈也不恼火。”
妈妈对他影响至深,让他明白了快乐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他也因此收获了快乐的能力。
快乐的妈妈很容易感染孩子,孩子的世界充满了明朗阳光,内心充满了安全感。
相反,一个不快乐的妈妈,很难养出一个幸福的孩子。
在妈妈充满抱怨的人生里,孩子就成了最大的牺牲品,他们长期吸收来自妈妈的焦虑、坏脾气、怨气和负能量,焦虑感甚至会大于妈妈。
网上有一位妈妈写了这么一句话:“你的孩子不需要一个完美的妈妈,他们更需要一个快乐的妈妈。”
我希望大家能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快乐幸福,请一定要让自己先快乐起来。
2.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
网络上曾经有个很热门的话题是:父母很恩爱是种什么体验?
很多网友分享了小时候被父母“秀”到了的趣事:
“把他们的婚纱照挂了一幅在我房间里!”
“结婚20多年,牙刷还要用情侣款。”
“我爸每天回家第一话就是:你妈呢?”
“妈妈挽着爸爸手散步,我跟在后面像条被溜的狗。”
“我跟我妈吵架,我爸爸对我说:给我老婆点面子,别闹了!”
看似吐槽,其实孩子对于父母之间这种爱的流动是喜闻乐见的,因为他们看到了婚姻最好的状态。
毕淑敏在《家问》中写道:“婴儿降临世上,家是包裹他的蛹壳。”
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往往也就意味着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不和才是对孩子身心最大的伤害,它比离婚带来的伤害更大,也更隐秘。
在我身边有一些经历过父母离婚的单亲孩子,但很意外,有的孩子也能过得很幸福、很满足。
虽然家庭不再那么完整,但家里没有了针锋相对的争吵和攻击,父母各自重新出发,努力充实自己,让自己开心快乐,让孩子在家里也能感到愉快和安全。
“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一定不幸福”这句话是一个伪命题。
孩子幸福和与家庭是单亲还是双亲的状态无关,与家庭氛围有关。
个人的幸福感来源于自己。
今天,在抖音里看到了一个作品。
一个退休的阿姨,每个月领着8000元的退休金,自我感觉挺好,深感反正以后也不指望孩子来养老,所以经济上既不帮扶孩子,也不帮忙带着孩子。还时不时外出旅游。
有的说,有孩子后,生活太累,看着孩子嗷嗷哭就烦,还有婆媳关系、教育问题、经济问题,想想都头大,很后悔。
有的说,有孩子后,感觉动力十足,做什么都很有劲头,夫妻两个都改掉了以前的坏毛病,非常勤奋能干,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有的说,不要孩子,夫妻关系很好,好好享受生活,幸福指数很高,孩子就是累赘。
有的说,年轻的时候贪玩,不想要孩子,结果年龄大了,看着人家孩子绕膝,很幸福的样子。两个人回家一人拿一个手机各玩各的,真没意思。
看了很多朋友的答复,到底是有孩子的家庭幸福,还是没孩子的家庭幸福,并没有标准答案,不同家庭的感受不同。英国行为科学家保罗·多兰在《从此幸福》中提到,调查研究了已婚、未婚、离婚、分居和丧偶的成年人的幸福感水平,结果显示未婚和无子女的人群幸福感是最高的。
这个结论还是很颠覆的。
作为一个有孩子的妈妈,我的心态也有过起伏,曾经感觉要孩子就是给自己找罪受,让孩子跟着受苦,真不该要孩子。
刚有孩子那段时间,生活很辛苦,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经常回到家,冰箱里空空如也。经常在孩子需要我的时候,还要加班工作。
一度很迷茫,既然不能好好照顾孩子,为什么还要生孩子?
人到中年,变得喜欢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这时才明白,有孩子后到底有多幸福,感触太深了。心理学上有个“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被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人的最高需求就是自我实现,实际上就是指在精神上被人所需要。
孩子年龄小的时候,我们有一种被需要的强烈的满足感。因为孩子自己什么都不能做,需要我们帮他解决吃喝拉撒睡的问题,需要我们教他说话、认字、学习各种技能,孩子的能力达不到,总是向我们求助,我们的能力得到最大实现。
孩子在家的时候,喜欢准备丰盛可口的饭菜,一个人在家就是糊弄凑合,提不起做饭的兴趣,百无聊赖。
虽然养孩子过程很艰辛,但是看到孩子从柔弱的小人,一点点强大起来,变得无所不能,看到孩子吃饱喝足的样子,所有的辛苦都会烟消云散。有人说,成就感是支撑人积极生活的原动力,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成就孩子,其实孩子也在成就我们。
有了孩子,我才感觉有了无尽的学习动力,为孩子去学习一些之前感到很难的事情。
在孩子小的时候,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学习了各种早教知识、多学科学习方法,带孩子英语启蒙、科学启蒙、思维训练、练习写作,上学的时候都没有这么用功过。
孩子大一些,开始出现叛逆行为,又去了解儿童心理学、青春期相关知识,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
因为陪伴孩子,才逼着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也有了一些余力去帮助更多的人,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其实我想要的,来自孩子的幸福,很简单也很平淡,就是他能够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就足够了。
说出来或者会惹大家笑话,或者会有人质疑,为什么不是一个特别的时刻,或是发生重要的事件,才会让你深深地感受一把幸福?
例如孩子第一次学会独立走路,感觉自己这一年来的悉心照顾有了回应,会感受到来自孩子传来的幸福感。
或者,孩子幼儿园放学,你煮好晚饭,孩子跟你说:谢谢妈妈给我煮饭,妈妈辛苦了。你也会热泪盈眶。
再就是,孩子幼儿园放学,书包里放着几个鹌鹑蛋。听老师说,他午点不舍得吃,静悄悄地放回书包里,说回家给妈妈吃。你会忍着热泪,抱抱孩子,说他真是个傻孩子。
又或者,去市场买菜的时候,才三四岁的小男生就挣着要帮忙提东西。
…… …… ……
上面这些确实都是孩子给到我的感动,但它们都是感动里的锦上添花。
有,会很好; 没有,也可以。
只要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就好了。只有经历过生病,才能体会到健康的弥足珍贵。而孩子的快乐,是他们成长的阳光和养分。所以,我渴望的,来自孩子的幸福,简单但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