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管理的那些事6:如何避免信息传递中失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8
我们都听说一个试验,就是在一个班级50个人中,从第一个人开始,“把我家昨天有个小母鸡走失了”这个依次写下来,传递给下一个,结果最后传递到第50个人中,已变成“  ……   ”。

变成什么,我是忘了,反正意思就是说,同一个信息,经过若干层的传递,已变得面目全非。。。

在管理中,也有学者统计,如果一个信息在高层管理者那里的正确性是100%,那么到了信息接收者手里可能只剩下20%的正确性。(见《管理学原理》,主编 白瑷峥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项研究表明,企业董事会的决定通过五个等级后,信息损失平均达80%。保真率依次是副总裁一级为63%;部门主管为56%,工厂经理为40%,第一线工长为30%,职工为20%。

所以,高层管理者不要为下属没有执行对,或是没有好好贯彻而恼怒。要明白这是一个正常而普遍的现象。面对下级没有好好贯彻自己的意图,甚至走歪的现状,作为管理者没必要一味埋怨下属笨,而要从自身找原因,要思考的是管理层面有没有做到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尽可能保真!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信息在传递中失真呢?

1、根据上面实例,可知道,中间环节不能过多,环节设置越少越好。比如,有的集团董事会明确要求,审批环节不能超过7人签字。

2、全方位传递信息,确保下属于知领神会。

有的管理者就通知一遍,然后就当检验一样,去看下属有没有做好。实际上,对说一遍就期望下属能一字不漏地复述,那只能是对高级秘书、大国外交翻译官那样的要求。其实,对普通的下属,应该不厌其烦地去说,去培训,要确保下属明白,而不是把命令当成考题。这也是以前管理口诀常说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好,本着这个目的,传递一个信息,应该走这样的流程:口头通知,书面通知、开会讨论、培训、听取反馈。持续改进。当然,这是比较全面的说法,实际信息传递如果真的传达没有失真,则可以省掉一些环节。这就要管理者的职业判断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