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6
不知道多少人心中仍有“让我心中装秦汉,梦回大唐画牡丹”的豪情?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唐,她是那岁月风烟中的一曲霓裳舞,她是诗人袖间所捧的一缕无暇皓月光......千百年读来,千百遍读来,仍是如此温暖人心。诗是人写的,也是写给人的。人的一生,从纵向看,是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对应着人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从横向看,是喜怒哀乐怨五情。而唐诗之美,正在于有情。人有五情,人就活着。诗有五情,诗就永恒。

提到蒙曼,大部分人最先想到的是《百家讲坛》上侃侃而谈的历史学者亦或是《中国诗词大全》、《中国成语大会》等文化节目中那位爱穿民族服饰,潇洒幽默,特别会讲故事的评委。也有人高度评价蒙曼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蒙曼是这样评价自己的:“我只是在做自己的事情,所有的角色都源于我是一位老师。”

好了,作者介绍就先到这里,接着我们来聊聊《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这本书。这本书以喜、怒、哀、乐、怨五种人生情感为切入点,通过解读老师精心收录的三十余首诗歌,将唐诗的精神情感与现代的我们连接起来,为我们展现了唐诗永不过时的生命力。

【喜】

中国有人生四大喜的说法,讲的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经常有人嘲讽社会很单纯,复杂的是人。诗人也是人,他们的心是敏感而丰富的,因此,喜绝不会仅仅是喜上眉梢,也会有喜极而泣,悲喜交加。

譬如朱庆馀这首《近试上张水部》,诗云: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水部:可以理解为官职,停红烛:让红烛通宵点着。停:留置。舅姑:公婆。入时无:是否时髦。这里借喻文章是否合适。这是什么意思呢?昨晚洞房花烛彻夜通明,今天天还没亮,新娘子就梳洗打扮,等着到堂前拜见公婆了。新娘子精描细画之后,还不放心,还要低低地问一声身旁的丈夫:你看我这眉毛画得是深是浅,是否时髦?活脱刻画出了一位娇羞新娘的神态。但这首诗仅仅是表达一下新婚之喜吗?

中国从《楚辞》开始,就有拿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上下级关系的传统。举子参加考试,和年轻姑娘出嫁一样,都是终身大事。考生面对主考官的心情,也正如新娘子见公婆,有紧张,又有期待!不言而喻,朱庆馀这首《近试上张水部》,就是这样一篇温卷之作。

【怒】

喜是一种极其正面的心情,而怒刚好和它相反。古人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古往今来,所谓愤怒,无非就是这两种情况,一种是公愤,一种是私愤,可能境界不同,却都是真切的情感,难以抑制,脱口成诗。譬如李白充斥怒气与豪气的《行路难》,诗云: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万钱),酒美价高。直:价值。

《行路难》是乐府旧题,讲道路阻塞、世事艰难,也讲离愁别苦。谁都知道,李白是喜欢享乐的人,他说:“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还说:“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太白爱美食,更爱美酒。仿佛只要有酒有肉,他就能快乐,就能豪放。可是现在,面对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居然没有像往常那样“一杯一杯复一杯”,没有“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没有豪饮,没有沉醉,反倒“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太不可思议了!

这首诗正是写在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之后,所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已成笑话,“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更成泡影。英雄失路、报国无门!李白没有直说世路艰难,而是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想要渡过黄河,冰把河塞住了;想要越过太行,雪又把山封上了。黄河和太行,是大山大河,也是康庄大道,是诗人的理想;而冰和雪,是强大的阻力,更是冷酷的现实,冰塞川、雪满山这样的意象一出来,连我们都觉得彻骨的寒冷。正是这种彻骨的寒冷、巨大的失望才让诗人“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毕竟是诗仙李白,伤痛不会让其消沉,只能激发他更强的斗志!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姜太公和伊尹,“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在古人先难后获、先苦后甜的人生经历中得到勇气。但是,从理想回到现实,前途的困惑再上心头。“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那颗忐忑不安的心越跳越快,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当年的少年宗悫回答“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激励着当年的李白呐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正如他的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更是激励着一代一代的奋斗者。

【哀】

怒的前提是不平,而哀的前提则是可怜。哀总是针对着大大小小的悲剧,有的属于国家,有的属于个人。唐朝的历史上有一个惊天动地的大悲剧,叫安史之乱,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个大悲剧里又套着一个动人心魄的小悲剧,叫马嵬之变,那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由恩爱到死别的转折点。在历史长河中,这悲剧只是一个瞬间断面,但在诗人的心灵里,它却成了那样深不见底的一个空洞,盛着无穷无尽的叹息与回味,也盛着无穷无尽的感慨与哀愁。

谈到“马嵬之变”,人们会自动关联上白居易的《长恨歌》,殊不知就艺术成就和思想深度而言,李商隐的《马嵬》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一点儿都不输于《长恨歌》。诗云: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在《长恨歌》里,白居易写道:“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在这远离人间的神仙世界,杨贵妃继续生活着,她不曾忘记唐玄宗,也不曾忘记两人愿生生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她让道士把当年的定情信物带给唐玄宗,还说“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这是多么美好的期盼啊。而李商隐只用“徒闻”两字,把这幻想打破了。他说:“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所谓海外还有九州、世外还有神仙只不过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传说罢了,来世如何,无人知晓,但此生,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缘分已经尽了!有些人宁愿活在虚伪的世界,也不愿面对现实的残酷!一句“他生未卜此生休”,硬生生把人拉回了现实!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只听到禁军卫士们敲着宵柝打更,却再也没有官员送进报晓的更筹,马嵬喋血的前夜悄然拉开帷幕。

江山如画不如你眉眼清浅,山河千秋不及你泛笑风华。“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明明说好了朝朝暮暮常相伴,终究抵不过残酷的现实!人生有时候,总是很讽刺。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唐玄宗作为一个统治大唐四十多年的太平天子,为何不能保全爱妃,他怎么还不及一个普通的卢郎,还能和妻子莫愁终身厮守!莫愁莫愁,谁人不愿?可是,现实生活中,无奈的天子,短命的妃子,还有一生坎坷的诗人,谁能不哀愁呢?

【乐】

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见钟情大概就是看到你的第一眼,就想跟你有故事。

在唐代的重量级诗人里,白居易称得上是心思细腻、眼光平实,生活化的程度最高。因此,他写名山大川虽不见得最好,但是,写日常生活、写女性却是最出色的,塑造了好多经典的女性形象。譬如这首《采莲曲》,诗云:“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菱叶萦波荷飐风”描述的正是这两种植物在荷塘中高低错落的样子。夏日的荷塘里,浮水的菱叶,亭亭的荷叶,一片上上下下、深深浅浅的绿色,非常有层次感;一阵清风徐来,水面起了波纹,水波遇到菱叶,形成涟漪;菱叶遇到水波,漂漂荡荡。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

“荷花深处小船通”,试想,“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样壮阔的场景突然从荷叶中驶出一条小船,船上还站着以为婀娜多姿的少女,这样的画面是否相得益彰呢?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淳朴娇羞的农家女看到翩翩少年郎,两人目光重合的那一刹那间一个小意外发生,或许是采莲女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低头含笑不语,慌乱之中玉簪掉进水里。

糟糕,是心动的感觉!时间带不走我的回忆,带走的是曾经心动的痕迹。

【怨】

美人怨不宠,才人怨不用。爱情和事业,本来就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只不过因为古代社会的性别分工,爱情就成了女性的事业,而事业也成了男性的爱情。女性爱情受挫,就会有闺怨,那么,男性事业受挫,又会产生怎样的心情呢?好,我们来看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诗云:“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在中国古代,登楼本身就是一个重要意象,它往往意味着想要排遣内心的苦闷,结果却更加苦闷。诗人来到岭南蛮荒之地,内心恓恓惶惶,不免想要登楼解闷。结果呢,看到周遭无边无际的荒凉,联想到自己看不到未来的人生,积郁的愁思不仅没有消解,反倒奔涌而出,弥漫于海天之间,这就是“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柳州属于岭南,本来就多风雨,诗人登楼之际,风雨大作。只见疾风扫过荷塘,水浪翻滚,荷花凌乱;又见暴雨随风斜下,如鞭子一样抽打着爬满薜荔的山墙。

屈原《离骚》说:“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又云:“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芙蓉与薜荔,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高洁。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偏要乱飐;薜荔覆墙,何碍于雨,而密雨偏要斜侵。雨横风狂,红消翠减,让人情何以堪?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抬头只见重峦叠嶂,树林茂密,遮断千里之目;俯瞰只见江流滚滚,曲折蜿蜒,有如九回之肠。无论是仰视还是俯视,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都无法看到朋友们的身影。诗人遭此大难,故旧飘零,又何尝不是“肠一日而九回”呢!读到这里,此情此景,更觉悲从中来。

这是一个残忍的世界,它塑造了你的性格,又要磨平你的棱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