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泄密软件的技术应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主动加密技术从原理上来说只要能够准确监控机密数据的流向就可以实现,从有防泄密系统开始就出现了不同的技术流派。主动加密技术一般都是基于操作系统后台实现的,所以从前台的用户一般操作体验上很难感觉到技术层面上的差别,能够感觉到的最多只是对操作系统性能的影响。
主动加密从技术实现上可以分成三类:
1)基于应用程序插件的主动加密
这类技术是最累的主动加密技术,其原理是为每一个应用程序写一个插件程序(也称“外挂”),应用程序在加载时会自动加载插件程序,插件程序加载后会监视所有的数据输出,必要时加密数据,如果一个操作不能主动加密,就强制取消对应的操作。
这种技术采用的是一对一的直观思维,因此其支持的目标是以应用程序为单位的,而且一般和应用程序的版本还有关系,因为同一个应用程序未必能够支持不同版本的插件。也不是所有的应用程序都支持插件技术。事实上,能够支持插件的应用程序仅限于Office、CAD等大型通用化应用软件,专用软件和一般的小型软件都不支持外挂插件。因此,这种技术应用环境受到诸多限制,而且由于从原理上不能保证受支持应用软件之外的软件的适用性,因此这种技术基本面临淘汰。
2)基于API拦截的主动加密
这种技术比起上面的技术来在通用性上有所进步,大部分“标准”的应用程序能够得到支持,实现上也相当简单,不需要考虑不同的应用程序。其缺点是API拦截是基于应用层的,不是所有的应用程序都使用标准的API操作数据,一旦应用程序的数据操作使用的驱动方式,或者直接使用VMM的内存映射文件,这种方式就会出现不能正常解密或泄密漏洞。因此,这种技术也只能适用于已经测试通过的环境。另外,API拦截不是标准的系统开发技术,使用API拦截后系统性能下降明显,与反病毒软件和一些工具软件往往也存在兼容性问题,这些都是API拦截技术的诟病。
3)基于文件系统驱动技术的主动加密
这种技术是理论上最完美的技术。驱动技术是标准的系统开发技术,因此不存在兼容性问题(本身有程序BUG的驱动除外)。所有应用程序(包括操作系统本身)都必须通过文件系统驱动获取磁盘数据,因此在驱动中对数据进行控制几乎无一漏网。另外,由于驱动运行于操作系统核心层,其效率、性能和抗攻击性不是应用层的API拦截所能达到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