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卡镇的语言文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贵港市属于粤语方言区,通行粤方言。石卡镇多使用石卡话(属粤语广府片和粤语邕浔片杂合)、贵港话(粤语勾漏片)还有教学和对外交际舞台上使用的普通话(更多的是掺杂有方音的普通话),据民国时期的《贵县县志》记载,“秦自南取百越之地后设立桂林郡(后易名郁林郡)于布山县(今贵港市桂平市西南),后迁于贵县贵城镇或南江(郁江南岸)一带,古越语对后世的现代粤语影响甚大。粤语粤方言大体沿珠江水系分布,石卡镇恰好位于郁江沿岸,石卡话属粤音系无可否认,而民国之后玉林话、客家话大量迁入并流行于贵港地区,石卡话受到部分玉林话声调的影响,今语音融广州话和贵港话于一体,词汇与主流的广州方言一脉相承,石卡话是以石卡街话为准,比如文化站等单位使用的方言而非村里话,绝大多数人能使用本地话、贵港街话以及广州话(仅限于石卡街),除以上所述汉语方言之外,石卡镇亦有极少数人使用壮语。
石卡镇拥有粤剧团3个,师剧团28个,镇级图书馆1座,藏书13000多册。2001年贵港市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现场会在该镇召开,文化站为中央扶持的达标建设文化站。有中学3所,小学中心校1所,村小17所,在校学生14576人。在国家的扶持下,石卡的文化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石卡镇是贵港地区的粤剧和师剧集中地,许多著名的粤剧粤曲名家来此唱大戏,并录有光碟等音像制品销往广西各地,石卡师剧尤为突出,该剧种结合牛娘戏以桂东南岑溪粤方言演唱的师剧契合大多数桂东南、桂南地区的师剧剧迷的口味需求。 97大推普以来,在市教育局的督促下,石卡镇的机关单位以及教育机构的普通话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随着石卡居民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普通话也不断在生活中扮演着与外地人交流的重要角色,虽然本地居民仍习惯用方言交流,但是也不影响普通话的推广。同时,方言也陷入了困境,较多00后的人已经很难使用粤语方言来读书看报,贵港市区公共场合虽然恢复了方言服务,但是方言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为了便于交流,石卡镇人民都在努力学习普通话,2011--2016年期间将有约10万北方地区的外来技术及务工人员进驻石卡镇都蕴村、翰芦村一带,因而学习和掌握普通话即成为了人们当前的任务之一。但在“推普”的狂潮中,方言区的民众也希望能保留方言文化。2013年年尾开始,石卡镇的公共场所比如:银行、医院、电话客服等实行双语服务,即:普通话、粤语(广州话),由此可见政府和民众对本土文化的重视。 石卡镇的“石卡”两字并不是按本字音来读,粤语粤方言读“石卡”不读sek6 ka1,应该读原字“石罅”普通话读shí xià,粤音读sek6 ha1(“虾”的音)也有sek6 la3的讲法,或“石下”sek6 ha6-5,常读作sek6 ho1,这让很多人不解,在民国版《贵县县志》里边有记载石卡镇原本叫做“石下”,因此才令好多外地人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