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近代中国都喜欢过外国的节日,而外国人却不过中国的节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12-19
因为外国节日过的简单啊。同样叫圣诞节,我们不用装饰圣诞树,不用祈祷,只需要一顶圣诞帽和一张照片,这节日就过上了。圣诞节的时候,走在街上都是统一又欢快的圣诞歌,能给大众足够多的仪式感,又不需要大众掏钱,过节成本很低。万圣节呢,国内的过法跟国外也不一样的。我们不是全民运动,不用像国外的小孩子一样挨家挨户串门,我们只是扮装聚会,跟朋友们一起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一起开开心心喝酒吃东西,可没什么让人心累的客套和审问。
总之,国内节日存在两个问题:
1仪式感不够:你说七夕节的仪式是什么?有动人心弦广为人知的专属音乐吗?有专属礼物或用具吗?特有的传情信物是什么?
2过节成本太高:春节包红包,串门买礼物,这是物质成本;反复跟亲戚朋友喝酒吃饭应酬,这是时间成本;年轻人要被问及工资、婚育、事业等隐私问题,这是心理成本。
你说,哪个节跟我们现在的“洋节”能比?既有足够的仪式感、话题度,又能让人过的开开心心,成本还低?
注意一点,我们所过的并不是真正的洋节,都只是假借其形式、摘取其部分内容进行自我放松和狂欢而已,谁在乎洋节背后的含义。
第2个回答  2018-12-29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自己国家都不重视这些节日,看看现在的节日,又有多少还残留着当初的意义了。比如春节回家就是吃,八大姑七大姨问你成绩,女朋友,孩子。春节晚会还有多少人坚持看。
我们过外国节日也并不了解真正的意义,反而是商家们看重,加大宣传,说白了就是我们放松的借口。
外国人也分为不同州,离我们近的国家也有过我们节日的,前面答主有介绍我就不在赘述了。他们为了迎合我们春节等节日期间的游客,也过起我们的节日。如果国家强大了,自然而然对其他国家会产生影响。
第3个回答  2019-01-10
文化传承的缺失,这个和近代的中国文化有关系。五四后对传统文化的否认和摈弃,这个和那时人急迫希望改变中国能强盛希翼有关。近代的历史自清后过多的欺辱,希望改变中国命运的人没有办法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中国出路,所以在西方变革和社会主义革命中寻找到希望。所以是近代文化对西方文化产生这样亲近,加之中国人性中长期的自卑感中,对强大文化的崇拜影响所造成。本质上是对强大的一种崇拜,外国人不过中国节日是因为中国不够强大不够让人仰视。如果有一天中国强大到很多国家需要仰视和学习就会出现这样反转,例如唐朝的文化会传承到日本和韩国和周边的一些国家。国家强大了国民的自信才会增强,才会对自身文化认同。
第4个回答  2019-03-20
这个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商家在大力推广,借洋节日来做商业噱头,增加销售额。事实上不光中国节日,外国节日成了商家的狂欢日,而且还另外创造出来双十一,双十二之类的节日,名目繁多。各个地方也出台自己的节日,比如泼水节,姊妹节,六月六等等,反正只要对商业营销有利,就会挖空心思弄个节日出来给大家消费。可能外国没有这个需要,所以不过中国的节日。而中国过洋节,也是那些商场酒店在大张旗鼓的过,我们老百姓也是不过的。
第5个回答  2019-03-20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现象。确实是这样,近代外国人不过中国人的节日。但在古代,周边的国家都是过中国的节日的。日本现在还在过的盂兰盆节,就是由中国传到日本的节日。还有韩国申遗的端午祭,也同样来自中国。当然亚洲的很多国家也是过春节的,只是在近代有些国家改变了过春节的传统,比如日本是过公历的新年。但冲绳因为历史上长期是中国的附属国,所以至今还在过春节。为什么近代中国都喜欢过外国的节日,而外国人却不过中国的节日?过节这件事情,可以很大程度上反映人们日常的文化状态。近代中国喜欢过国外的节日,我认为这是文化断层、改革开放、舆论引导相互叠加,形成的局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