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语文”是指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21
教法来历
“趣味语文教学法”是长期探索的结果。笔者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已近二十五年,在教学中,一边实践,一边学习,一边钻研思考,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结合学生对象的变化,结合课程改革的背景,根据我自己的个性特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整个教学作归纳提炼,取其成功之处,剔除不尽如人意之处,最终提出了这个教学法。
我的教学法得已形成,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在于坚持不懈地学习。我从教书以来坚持学习,系统读了中外有关教学法、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如《学习的革命》《教育心理学》等数十种。认真研读了大学文科教材《中学语文教学法》、叶苍岑《中学语文教学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教师手册》等,追踪了于漪、钱梦龙、宁鸿彬、魏书生等著名教师成功的足迹,对他们的成长历程、教学特色作了深入的了解和思索。此外学习了沙塔罗夫的《三分是怎样消失的》,保加利亚国际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扎诺夫的《超级学习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教学论与生活》《和教师的谈话》,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等。研读了不少公开出版的教案、与语文教学相关的杂志以及与语文课文相关的资料。
从学习中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实质,语文教学应采用的科学方法,以及如何成为一个有个性特长的教师。沙塔罗夫的《三分是怎样消失的》让我明白了对学生鼓励的重要,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教学论与生活》《和教师的谈话》让我明白了语文教学应遵循“快速前进的原则”,苏霍姆林斯基让我明白了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于漪、钱梦龙、宁鸿彬等前辈教师让我明白了应如何去解读语文教材,做到教书与育人结合,魏书生先生让我明白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重要重义等。
其次是来源于我的不断实践与思索。对语文教学方法的钻研贯穿了我的整个语文教学历程。我对教学法的钻研有一个从“散打”到“综合”的过程。
教学目的上,我先是追求知识的落实,再是追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再后来是知识与能力并重,最终从素质教育理念中和儒家的“修身”中获得启发,认为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教学生获得有关语文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应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态度,更应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和综合素质。
教学方式上,我先是追求如何唱好独角戏,我曾追求像大将军一样的八面威风,追求在课堂旁征博引到旁若无人的境界;曾钻研过如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必需的而且是引人入胜的,让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这些曾给我带来过自以为是的快乐,但后来陷入困境:白天上课找不到感觉,晚上常常梦到与学生对立得上不下课。于是我转而研究如何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内容上,我先是探讨如何将课本教得精细,其次是探讨如何把课文本身的内容拓展开,再后是探讨如何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由上统编教材到上统编教材与校本教材结合。选择什么来教,本来有教材,不需我们的思考,但我认识到,语文知识的获得,语文能力的形成,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得靠长期积累训练,特别是得依赖于广泛的课外阅读,于是就有了课外内容的拓展。
课外补充什么?最初的想法是有用处着眼,先秦的四书五经历史散文等中间有许多现在还在运用的名言警句,于是决定从源头学起,选取大最的现在还在运用的名言警句教给学生,这些名句通俗好懂,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学生学了,能更好地理想现代文和日常口语中运用到的相关词语与句子,也能运用来写作与口头交流,更能指导学生的行身立事,特别重要的是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文素材。再过来是鼓励学生读大量中外名著,读与学生成长相关的书籍,读与生活技能和适应生活相关的书籍,读与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等相关的书籍。
再后来意识到对课文的理解依赖于生活阅历的丰富,依赖于对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又将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作为了教学内容。
在成才观上,先是研究如何让考上大学,后来是研究如何让学生成才,再后来是研究如何让师生共同成才。
教学理念上,先是追求“懒”,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后来是追求“懒”与“乐”相结合,即不仅要学会自主学习,还要学得快乐,学得有显著的成效。
教学个性上,注意扬长避短。自己性格内向,无法做到个性张扬,无法做到活泼,无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为人较为严谨而至于严厉,无法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亲近;而其特长是书读得较多,又勤于学习,于是在教学过程中用旁征博引来让学生佩服;思考能力强,能在社会现象中发现事物的本质,于是便在教学中做到尽可能有理趣,让学生享受思辩之乐;善于结合个人经历与社会背景对教材进行理解,于是便将课文内容与社会现实结合,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以拉近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材的距离,使学生对教材有真切的体会,学了能在生活中运用,并能用以指导自己的行身立事。
笔者又注意做到教学与众不同。
别人一般是先教后学,在我则是先学后教,让学生在先学中明确哪些是自己学得懂的,哪些是自己学不懂的,在先学中提出问题,让教师之教能做到针对性强,减少不需要教的内容,减少不需要的教学环节;同时在先学中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养成自学的能力。
别人是以考促学,考重于学,我则是以学备考,学重于考。
别人追求语文教学中的科学化、精细化,我则追求整体感悟、整体推进,让学生在广泛阅读和写作日记、作文中自然积累语文知识、语言素材,形成语文能力。
我将这种方法命名为“淘红苕法”。此法是从农家淘红苕中获得启示。农家淘红苕,不是一个个将红苕洗净,而是先将一筐红苕放进水里浸泡,然后抖动筐子,再放进水里淘洗,然后再抖动筐子,如此多次,则红苕只有极个别未洗净,将未洗净的逐一洗净即可,这样会很省事,如果采用逐个洗净的方法,则相当费力。语文教学也是如此,由于语文素养的进步是综合因素起作用的结果,因而也只有让学生在整体推进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宜将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支解,逐一要求学生在特定的时间掌握。
别人讲究慢速度教学,在我则讲究快速推进原则,一册书一般两个月就讲完了,将大量的时间用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和进行语文活动。
别人是用别人编的资料复习,我则自己编资料来用,这样针对性更强。
别人对学生用同一标准要求,我则用不同的标准要求,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在每节课都有收获。
别人是教学生迎考,而我则是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成才。
别人是教学生学,在我则是教学生自学。笔者自教书以来一直致力于素质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思维品质、自学能力,主张“教师应将功夫下在课堂外,学生应将功夫下在课堂内”。
别人注重研究如何考,自己则对考试信息、如何迎考不太注意,坚信语文成绩取决于语文素质,认为语文教学应“先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后提同学生的语文分数”,将重点放在研究学生怎样学,不让学生语文素养自然形成的过程变成老师揠苗助长的过程。
很多人面对每一次教学改革,采取盲目跟进的态度,其结果是改革开放以来,语文教改一浪紧接一浪,一浪高过一浪,每一次都是热热闹闹开始,没有什么效果就立即转向,将脚踏实地的教学改革,几乎演变成了政治运动,留给教师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困惑。笔者则既不盲目跟风,用革命的手段将过去的一切摧毁了重建,也不认为那是研究者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花哨而不实用,完全无动于衷。而是认真研究改革产生的背景,研究在哪些方面要求变革,变革的实质是什么,然后检讨自己的教学,看哪些经验是可以保留的,哪些是必须改革的,让每一次改革都成为自己教法、教学观念提升的催化剂。
教学法的总结上,笔者先是总结出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即“厚积薄发,发展创新”。
所谓“厚积薄发”是指教师坚持广泛学习、研究,教学中能旁征博引、举重若轻,使学生崇拜老师;坚持搜集与教学有关的资料,使课堂教学能做到生动、充实,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广泛搜集多种教法、进行多种教学设计,从而选择最能吸引学生和最能产生教学效果的教法。
所谓“发展”指教学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立足于教师与学生的未来发展。
所谓“创新”是指教师的教学观念新,教法新,学生的学法创新。
教师的观念新指:将师生共同成才作为教育教学理念;坚持全面育人,在教学中做到培养思维品质、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与教学知识并重,在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健全的人格精神与为人处事并重;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将研究性学习落实到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掌握做学问的方法,从学法、鉴赏等方面入手,学得积极、主动、有效,使语文活动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话剧表演、语文百科知识竞赛、小品表演、成语接龙、诗歌朗诵、即兴表演等语文活动形式,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教师的教法创新包含的内容有: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结合,语文教学与语文活动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结合,思想教育与教学内容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核心,以作文教学为突破口。
学生的学法创新有:针对自己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加以弥补,有强烈的学习动力,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接着是将教学法总结为“激趣”“博学”“轻负”“自主”四个方面。
最后是在教高2009级时,将教学法进一步提炼为“趣味语文教学法”。
该届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为二代独生子女,毅力品质下降,稍遇挫折即打退堂鼓,说他不行不能起到反激的作用,反而真认为自己不行;独立学习的意识下降,对教师管理、教学的依赖性增强;更重要的有二百余万大学生未能就业,使学生中较普遍地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想法。
还有就是农村同学大量增加,不少同学几乎没有读过课外书,其口头表达、阅读能力很差。
再则就是老师与学生的阅读分离,使教与学很难产生共鸣。老师倾向于读传统名篇名著,学生则喜欢读轻松搞笑的作品,这就造成了学生与教师的隔:教师自以为有趣的内容,在学生那里引不起共鸣;学生十分津津乐道的内容,教师或茫然无知或觉得十分无聊。
于是教这一届学生不仅倍感吃力,更难受的教与学不能很快相互适应。教学现实激发自己将十多年积累的资料编印成《趣味语文》一书,以辅助教学,向学生推荐大量课外书,让学生与教师的阅读拉近。教师则主动去浏览学生所喜欢读的内容,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笔者进一步总结了二十多年来的教学,借《趣味语文》一书编成的触发,将教学法最终定格为“趣味语文教学法”。
其探索历程我们可以作这样的小结:
用教师的博学征服学生,让学生因佩服老师而喜欢语文学习——用轻负解放学生和自己,让学生因负担轻效果好而喜欢语文,让教师有个人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因为是学习的主人而喜欢语文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追求语文学习的境界——归结出趣味语文教学法。
对“趣味语文教学法”的界定
“趣味语文教学法”的支撑点是“趣味语文”,即语文材料有趣,能让学生在阅读理解在运用中产生趣味;阅读理解有趣,能理解出作品中作者的用心之处;对语文本身感到有趣,以热爱之情学习语文。
“趣味语文”是有层次的。
从材料本身看,有三个层次:
一是阅读材料本身幽默生动,一读就能让人感到愉悦;二是阅读材料透着作者的聪明才智和情感,读之能让我们视野开阔、引起强烈共鸣,能让我们产生会心的喜悦;三是阅读材料有激励作用和有丰厚的思想文化内涵,读之能陶冶情操,能激发我们奋斗的精神,更能培养我们的志趣。
从“小语文”的角度看有三个层次:
一、幽默生动。教学语言生动幽默,说到学生的心里去了,学习的内容本身有趣。
二、妙然心会。理解探索产生的乐趣。
三、废寝忘餐。自觉追求,在追求成功中获得乐趣。2004年4月17日上午,年逾90高龄的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在浙大紫金港学生剧场为浙大作题为“外微分方程”的主题演讲。当一位学子向陈老讨教学习数学的诀窍时,陈教授的回答非常简单:“就是好玩!”如果我们觉得语文“好玩”,也会为之终生追求。
从“大语文”的角度看也有三个层: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出自宋朝晏殊的《鹊踏枝》),这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应该登高望远,鸟瞰路径,了解概貌,“望尽天涯路”;
第二种境界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出自宋朝柳永的《蝶恋花》),这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的过程,“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说要像渴望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这是说:经过反复追寻、研究,到底取得了成功。
其实也可以将之比喻为趣味语文的三个层次。
一、独立高楼,见多识广,博学之乐。
二、憔悴不悔,追求之乐。
三、蓦然回首,发现之乐。
“趣味语文”有雅俗之分,我们要立足于雅,在趣味中要体现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更要体现语文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不能以肉麻当有趣,以媚俗当有趣,以无聊当有趣,以浅薄当有趣,更不能以“黄色”当有趣。
“趣味语文教学法”是一种教学理念,即:语文是鲜活灵动而有生命的,是有思想文化内涵的,它是历史的沉淀,溶入了我们的血液之中,也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语文学习可以提高人的修养,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提高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学习语文是可以做到轻松、愉快和高效的。我们应该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期待,让语文学习成为沟通师生的桥梁,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全方面运用语文知识与能力成为学生一种自觉的行为。
“趣味语文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趣味语文教学法”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有趣的材料、通过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科学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对语文本身感兴趣;通过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满足学生博学的心理需求,满足学生对未知生活多样化的生活体验,从而对语文产生兴趣;指导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作用,让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有用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减轻学生语文学习的负担,以良好的语文学习效果,让学生随时感受语文学习的成功,以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强烈愿望;让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自觉主动地学习,在其中体会探求之乐、成功之乐,最终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费力少而收效巨,达到老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