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下仁寿属于哪个市?

请问下仁寿属于哪个市?繁华程度如何?好玩吗?

第1个回答  2013-11-13
眉山市。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18
四川眉山市,属于发展中的城市。风土人情   如火六月,漫步在“高峡出平湖,当惊天下殊”的黑龙滩水库大堤,脚下跺着一方方条石,手抚无语石栏,有谁能想到,在这不会说话的石头的缝隙里,“镶嵌”着仁寿人民当年震天响地的“抬工号子”,至今,仿佛还余音袅袅。
  20世70年代初,仁寿抬工队伍修筑“西蜀第一海——仁寿县黑龙滩水库”,黑龙滩水库蓄水达3.6亿立方米,修筑大坝所用石块达28万立方米,所搬运的石块可从仁寿城一直铺到北京城。因当时无现代搬运工具而靠全县的抬工队伍完成。据当年参加建设的匠人介绍,上万人的抬工们此起彼伏喊出的号子声,简直比打雷还响。
  号子《黑龙滩壮歌行》,就表观了黑龙滩的雄伟气势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色:
  昔日那仁寿县哟,十年那九年旱哟,靠天来吃饭咧,生产好艰难咧,一九那个七零年,兴建那黑龙滩嘛,民工齐奋战哟。
  干渠那绕山转哟,毛渠那到田间哟,引来岷江水咧,灌溉万亩田咧、如今那个黑龙滩,大南那更壮观嘛,题碑最耀眼哟。
  宾馆那处处有哟,商品那都齐全哟,观光多方便咧,跳伞又乘船咧。三月那个黑龙滩,鸟语那花更香嘛,青山绿水间哟。
  盛夏那黑龙滩哟,碧波那好乘船哟,绿水惹人醉咧,潜水游泳欢咧。金秋那个黑龙滩。花果那堆满山嘛,硕果枝头挂哟。
  隆冬那个黑龙滩,荡舟那山水间哟,惊动鱼儿跳咧,水鸟湖上旋咧。旅游那个黑龙滩,七十那二岛现嘛,盘龙戏猴趣哟。
  龙岩那今犹在哟,作画那岩上边哟、泼水现字绝咧,乐趣说不完咧。人民那个最好客,多来那黑龙滩嘛,千年游不够哟。
  抬工们为啥要喊“号子”呢?据说在仁寿广泛流传这样一句话:“石怕唠”,即在匠人抬石头或采石头时,只要喊上号子,就会忘记负重之苦,减轻负重之累。抬工号子,有着为劳动者协调行动,统一步伐,宣泄感情,活跃气氛,分散精力以减轻在抬货物时的劳累等作用。一般以七字句为主,也有五言和七字以上的长短句。音调协调,铿锵上口,句式整齐,诙谐幽默,其内容丰富多彩,一般以宣扬伦理道德,民风民俗为主,也有评论时局,叙事抒情的,也有根据本地人物、事件编写的,有歌颂好人好事的严肃号子,也有打趣调情的花花号子。抬匠们用这种富有音乐感的节奏来指挥整个集体的行动,俗有“不唱号子路难行”之说。抬工唱号子称作“天盘”,脚步称作“地盘”。有一个独唱,也有一人领唱,众人合唱。其脚步有“大闪”和“细闪”两种,抬大闪的由“三腔四号”起步。领唱发音,众人合唱—腔时肩膀接触抬扛,唱二腔时将打柱抽取,三腔起点子(用力不起步,使被抬物产生抛动),四号起步行走。抬细闪的由领唱发音,合唱起步。号子分“上腔”和“下腔”。以七字句为例,前面四字为上腔,后面三字为下腔。上腔的尾音未落,下腔的就接上腔口。高低快慢随路途中的上坡下坎,转弯倒拐,路窄遇阻等劳动场面的变化而变化。
  仁寿抬工队伍由4人抬到8人抬,再到16人、32人、64人和128人抬,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他们抬的货物最重的能达2吨多重。
  仁寿过去由于乡村田间小路崎岖不平,弯道较多,路面宽度只有40—50公分左右,交通十分不便。仁寿人没有用牲口托运货物的习惯,货物运输全是靠肩挑背磨,往往是男的抬,女的背,而较重的货物靠一个人的力量则无法完成搬移任务,因此,抬工队伍主要完成较重的体力劳动。抬工们在劳作中创造、流传下来的“号子”,自然形成了独具韵味的仁寿“抬工文化”。它堪称勤劳朴实的仁寿县人民在长期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口头文学,是把较强的体力劳动与民间歌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的民间文化资源。仁寿“抬工文化”底蕴丰厚,遍布于仁寿城乡,不论文化高低,不论男女老少,优秀号子千人唱来万人传。根据曲调和步伐的不同,大体分为东边,南边、西北三支。全县60个乡镇,共有抬工号子30000多首,有抬工队伍约7500个,6万余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现代劳动工具逐渐代替了繁重的体力劳动,所抬之物也越来越少,但“抬工文化”却在创新中不断地发展。仁寿文化主管部门把抬工号子作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进行挖掘,保护,利用,不断丰富其内涵;把抬工号子用于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求,实现了由过去的抬实物,逐渐衍变为今天的抬历史文化名人模型,抬地方工农业特色产品等;由劳动场面变为上街搞游艺,进而搬上文艺舞台。仁寿抬工队伍,现仍活跃在全县广大乡村,为100万农民奔小康大显身手。虞丞乡等6个乡镇2002年被县委、政府命名为“抬工文化之乡”。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踊跃参与,仁寿抬工文化表现出经久不衰的旺盛生命与活力。 风景名胜   奎星阁,位于仁寿县城中心地位,属奎星街一段。始建于清乾隆重元年(1736年),后毁于战火,于同治二年(1863年)重建。1988年将古阁修葺一新,重放光彩。
  奎星阁阁基占地196平方米,基宽14米。由须弥座、阁身、宝顶三部份组成。高29米,为四重檐八面体攒尖式木结构建筑,青灰简瓦屋面,维修后改为琉璃瓦。檐额、瓜头、撑弓等均精工雕饰。全阁用八十柱,层层设梯,可登顶观览全城。底层用八檐柱、八廊柱、八金柱构成主体,其中,八金柱贯通阁身,每层构架迭次向内缩收一个步架到第四层,接底金柱则成为檐柱,故另设八根金柱,该金柱在山檐重力下起杠杆作用,将其挑起,使之微微离地,成为“真武阁”式的“悬柱”建筑,这是奎星阁的建筑特色之一,而奎星阁八面宽度互不相等,又是该阁的又一建筑特色。
  奎星阁原是封建社会树立文风,借以标志文明的建筑,现今已成为仁寿县城的一大历史景观,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古建筑。登楼四望,仁寿新老城池尽民眼底,令人心旷神怡,与“休闲长廊”遥相呼应,两相对出,形成县城景点一绝。
  双石牌坊,位于仁寿县城东南部50余公里的禾加区中华乡牌坊村,距牌坊村小学东方200米,南北向,两坊上下对列,一条南北走向的石板大道贯穿其间。两坊间距44.5米,依所处地势由低到高分别编为一号坊和二号坊。
  一号坊建于清光绪七年(1882年),是清王朝为表彰徐母杨氏“夫死从子”和孝敬老翁钦旨建造的“节孝坊”。坊高11.17米,宽7.16米,四柱三开间格局,明间空(宽)2.52米,三重檐歇山式屋顶,牌楼式仿木结构,筑宝瓶式坊顶。全坊用109块石料构成,有90龛戏文和民间故事造像。装8个雕花云板,8支镂雕雀替,石柱前后分立8尊镇门兽,或狮或象,十分威严。两面对联各二副,序文各一则,大梁上方正中是显赫部位,南雕九龙绕“圣旨”,北则七龙盘“旌表”,尤为别致。
  二号坊建于清光绪八年(1883年),是朝廷旌表徐母余老太君(一号坊杨氏之婶娘)所建之节孝坊。坊高12.53米,建造风格与一号坊略同,不同点在于:坊顶筑宝塔,全坊用102块石料构成,戏文和民间故事及花卉雕刻共166龛(幅),多系镂空雕刻,两檐柱侧石狮扑卧抱鼓,8只镇门兽均有驯士,或骑或牵,两面横额均书“节孝坊”三字并配以镂雕几何纹图案。整坊与一号坊相比,显得古朴典雅,雄壮大方。
  仁寿牛角寨大佛位于县城北35公里的高家镇鹰头村牛角寨山上,龙泉山脉中段东侧边缘,海拔760米。南北西群山连接,重峦叠嶂;东面平畴,俯视千里。近观鹰头水库,远眺简阳市三岔湖。寨上古柏苍郁,怪石嶙峋;寨东侧崖壁依山镌造弥勒佛胸像一尊,坐西向东,双手齐胸合十,高15.85米,宽11米,于公元707年建成。
  乐山大佛是海通带领工匠始凿于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正好是仁寿大佛建成6年之后。也许是他将仁寿大佛建成取得了镌刻经验,又到各地考察,选到了乐山的理想地址和石质,再将图样放大,设计出乐山大佛。两尊造像均为弥勒佛,外貌清晰,面型丰满,嘴微闭,目微启,眉似弯月,慈眉善目,平视东方,神态安详,发成螺髻,线条流畅。再从现存大佛比较,四川地区10米以上的佛像就有18尊之多,且都形态各异,唯有仁寿大佛在工程布局、人物形态与乐山大佛如孪生兄弟极为相似,只是仁寿大佛小些而已。因此,文物专家一致认为它是乐山大佛的蓝本之一,属全国最大且惟一一尊胸佛,被誉为“中华第一胸佛”。
  大佛周围还有摩崖造像2480尊,已编号建档101龛,1519尊。人物众多,相貌各异,或立或卧,或静或动。有的曲腿躬腰,俯首侧耳作恭听状;有的五体投地作跪拜状;有的系裙穿甲;有的曲臂挽带;舞伎翩翩起舞,乐伎吹打弹奏。造像除人物外还有器皿禽兽。千姿百态,栩栩如生。雕刻精致,刀法圆润,线条流畅,造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我国石刻艺术的宝库之一。
  牛角寨地势险要乃兵家必争之地,山间怪石各有其名:望乡石、香炉石、盘海石、鸭子石、奶奶石等各自都有神奇传说。《仁寿县志》载:“明末清初,张献忠三次入蜀,在成都建立大西农民政权。大西农民军曾两次攻取仁寿。崇祯十四年(1641),农民军自蓬溪入川南,兵分三路攻重庆,克仁寿,杀知县刘三策。清顺治元年(1644),张献忠军直驱入蜀,再次攻占仁寿城杀知县顾纯贻”。
  相传,张献忠攻仁寿前曾做一梦,一老翁相告:“攻陵州(仁寿),须牛角寨为营。”第二天,他就到牛角寨观察,正遇大雨倾盆,山洪暴发,山间小溪渡桥被淹。张献忠涉水过河,一下被漩涡卷入水底。正当岸上的人惊恐之际,他却随漩涡翻滚,从对岸溪边冒出水面。张献忠上岸后冒雨赶路,沿途叩拜,磕了360个头才来到大佛阁,求方丈指点迷津。
  张献忠率军来到牛角寨就筑工事、备粮草。特制养马槽和饮水缸,由兵士下山挑水供人畜饮用。坡陡路窄,十分困难。神奇的是到了七七四十九天,山上就冒出一股清泉,免去挑水之苦。如今清泉长流,举行过上万人的庙会都能保障供应。张献忠军与豪绅武装激战数月,终将知县刘三策斩杀。清顺治元年,张献忠再到牛角寨,只见三年前他面朝家乡叩拜的石包上长出的草木如香烛插于佛前。这次,他率军直驱县城将知县顾纯贻斩首。后来,人们就把张献忠思念家乡所站的石包取名望乡石;焚香叩拜的石头取名香炉石。如今此处的草木也如香烛拱佛,四季长青;当年的养马槽和饮水缸还保存完好,供游人观赏。
  牛角寨的摩崖造像群,融儒、佛、道三教合一,乃宗教胜地,香火旺盛。有碑刻云:“大唐天宝八载(749)……三洞道士杨行进,三洞女道士杨正真……共造三宝像一龛。”相传,在牛角寨附近文宫场生长的当代名人董长安、潘文华、石鲁和冯建吾弟兄等,都曾到此拜佛。潘文华曾两次拿钱装饰庙宇、点缀佛像。
  如今,龙泉山麓的万亩枇杷,硕果累累,四季长青,成为当地特色品牌,被命为“中国枇杷之乡”盛名远扬。随着宗教活动恢复,有志之士已捐资修复大佛阁,重建观音殿、斋堂等,被有关部门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成为祭祀和旅游观光、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黑龙滩旅游风景区,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北距西南现代化的国际大都会成都64公里,南距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的乐山大嬳、峨眉山83公里,西距三苏故里眉山30公里,位于川西旅游热线中部的最佳位置。沿超二级的国道213线成仁段、高速公路成乐线、成渝线经仁寿、清水、龙正可从南、北、东、西四方直入库区。
  水库总库容3.6亿立方米,正常库容3.0亿立方米,库区幅员186.4平方公里,湖面23.6平方公里,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13公里,湖边长310公里。湖中有7峡7坝15岛,形成北、西、东、中四大景段。有“大坝雄姿”、“溢洪瀑布”、“龙岩古迹”、“蟠龙绿岛”、“报恩寺院”、“八仙群岛”、“三湾积翠”、“双燕湖光”、“青龙花木”、“山王果园”等十大景点四十余处景观。黑龙滩碧波万顷,水天一色,林壑清幽,湖岸回环,鸟鸣燕舞,如梦如幻,秀丽幽静的湖光山色与峨眉山的雄奇险绝和乐山的三江汇流形成山、江、湖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格局。
  库区水上游乐特色突出,有大小游船83只,还开设有水上飞伞、龙湖潜水、游泳池、钓鱼区等体育娱乐项目,五里桥和三大弯建有划水训练基地,黑龙滩邮电支局和黑龙滩电视中心已胜利竣工,程控电话网、移动通讯A网、G网和电视微波网、有线网已全面开通。
  黑龙滩库区共有黑龙滩宾馆、黑龙滩山庄、华凌山庄、桂园、五里桥宾馆、饭店8家,有客房791套,总床位1860张,其中标准间648套,餐饮场所面积1600平方米,有会议室27个,会场总面积1400平方米,有歌舞厅16个,可容纳800人,购物面积达600平方米,停车场13个,可停车500辆,接待能力形成规模。黑龙滩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良的生态环境、优美的湖光山色、优质的物产资源、优异的开发成果,已成为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开展会议商务和文经活动的理想场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