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问焉能事竟成,自问是否勤苦人——我的职场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9
最近一个星期是折腾的一周,好在新工作尘埃落定,逐渐步入正轨,新的城市、新的同事、新的工作内容,终将变成日后的日常。脱离了初来乍到时的生疏、生涩与胆怯,可以静下心来梳理过去两年的经历与心路历程,同时谈谈自己对于工作与拼搏的粗浅看法(毕业五年多,只待过一个单位,一个如果愿意,可以工作至死的稳定非国企)。

一、初出校门、涉入职场

2013年的夏天,硕士研究生毕业,我选择回到了家乡小县城,原因很简单、也很现实,我未能在那个兼容并包的外向型大都市找到合适的工作,同时也自以为天生宅的自己在哪个城市都可以生活成一样(后来的事实也差不多是这样的,我没有变,变的是周遭的世界)。

银行工作,从基础的柜员做起,还是被分配到最偏远的乡村,但是后来回想起来,那段时间却是最逍遥的一段时光,尽管个人没有什么成长。近一年的时间里,除了坐柜台办理简单的存取款、结算、贷款发放工作外,下班核对尾箱无误后,就是天高任鸟飞了。

我爬到树上摘桂花,装满了桶和脸盆,做了几罐白糖桂花;跟着同事散步一小时,越过清静的树林,到达广袤的水库;陪着食堂阿姨,跑到山上的红土地,用扁担挑了两蛇皮袋橘子回来;还有后院菜园子里的萝卜,柚子树上的柚子,甚至山上的野菜……

当然,如果一直过的是这样的生活,也就不会有后面的波折与痛苦,以及随之而来的成长。

二、摸爬滚打中稳步前进

单位基于对于人才的重视,在我从事柜员快一年时,考察提拔至会计主管岗,工作不再像以前那样纯粹,但是也磨练了我协调与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当然也会有两难的情境,那就是网点负责人的要求与单位的制度规定有所冲突的时候,彼时年少气盛、缺少社会经验的我,不懂处事艺术,硬生生的拒绝曾一度使得两个人的关系降到了冰点,好在工作娴熟后让这些显得没那么重要。

后来上级部门的借调让我离开了相对郁闷的工作环境,更让我见识了新的广阔世界,我重新认识了财务会计,接触到一群优秀而谦和的人,与他们共事,每天都在成长,学习接打电话、收发公文、汇报工作、撰写材料,见证一个新的系统的酝酿、开发、测试与启用过程。

半年后,回到原岗位继续履职的我,心态上有了细微的变化,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我要保持一颗学习之心,对于自己感兴趣或者可以令自己增值的领域,要不吝时间地去探索。

目标明确,心态摆正后,后面的一切就顺理成章了,早起早睡,背单词学英语,考完银行从业,然后就是会计从业、中级会计、注册会计;

工作上也从网点过渡到职能部门,从事过喜欢的财务、专业相关的人事,尽管初期都有经历加班也做不完(好)工作的适应期,但最后都达到了驾轻就熟的成熟期,尤为难得的是,为人处世仍显生涩的自己,凭借对工作的责任心和待人的真诚,得到了领导与同事的认可和喜欢;

在个人爱好上,工作与考证之余(尤其是非考证和非工作忙季),也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学化妆、学写作、学录播、学演讲、学画画,从素面朝天到可以十分钟画一个裸妆,从三个小时写一篇到半小时可以写一千字,从“会”“废”不分到随口标准朗读一篇文章,从拖不上台到主动上台……

是不是看起来一切都很美好呢?我一度觉得也是这样,以至迈过了30岁的门槛都浑然不觉。突然某一天起床后,我开始问自己,这样的“美好”生活是不是可持续呢?

经过整理,我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婚姻问题: 城市小,圈子小,加之不是外向型人格,接触的适婚男性极少,不出几年,基本可以断定不用想结婚的事了;

二是行业瓶颈问题: 银行业经过十年发展的黄金期后,行业内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另有互联网金融的分食,尽管蛋糕在不断做大,作为单个金融机构的生存发展压力日益加大,风险不断攀升;

三是职业成长问题: 金融业,除却个人能力与努力,个人所能聚集的资源也非常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价值创造有限),尽管凭借努力可以做到部门副职,但也很难再进一步。

于是,我选择做出改变,从业余时间分配调整开始。

三、 “紧锣密鼓”,当前未来“两手抓”

尽管已经决定了要跳出当前舒适的环境,但是对于手头上的工作,也没有一丝的松懈,不管是质量还是效率,仍保持应有的水准,所以有时会出现第二天要外出参加考试(基本是周末),头天晚上还在加班的情况。

对于未来,围绕“换城市但不降工作水准”的重点目标,规划了两条路线:一是省会城市公务员,二是大城市的会计师事务所。

具体目标则落地为准备公务员考试与注册会计师考试,刚好两种考试的时间是错开的,10-11月、3-4月准备公务员国考与省考,而5-9月则准备注册会计师考试,其间还留了几个月的整理时间,为的是其他个人爱好以及工作、学习思路的清理。

为了能有稳定的时间投入到复习中(相较于一些同样备考的潜在竞争对手,在职并且专门备考时间短,是我的一大“硬伤”),我对于自己的作息进行了规划:

每周分成工作日与非工作日, 起床时间: 工作日六点,非工作日七点半。 复习时间:工作日: 早上六点至七点半(通勤时间短,八点上班);中午十二点半至一点半(下午两点半上班);晚上七点半至九点半(扣除散步时间,十一点睡觉); 非工作日: 早上八点半至十二点;中午十二点半至一点半;下午三点到五点半;晚上七点半至九点半(扣除散步时间,十一点半睡觉)。 其他复习时间: 每年五天年假,十一七天假,从准备注册会计师开始,长假成了我复习的额外黄金时间。

个人特色: 晚上复习时间过短,未能充分利用起来,每周固定会去爸妈那里两到三次,偶尔与同事朋友小聚,这些时间由早起与午间时间弥补。

总体而言: 复习时间工作日每天四个半小时(不加班时);非工作日八个半小时(扣除近半个小时的磨洋工时间)。在众多备考的人当中,我的复习时间只能算是中等水平,胜在坚持得比较好,工作优先,其他娱乐基本能拒绝的都拒绝。

四、天道酬勤、求“仁”终得“仁”

上周,我参加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剩下的三门(其中有一门是去年剩下的),不论结果怎么样,起码备考过程坚持了下来(非会计相关专业,以后的工作中也用不到);

同样是上周,我离开家乡小城,来到这座二线省会城市,成了毕业时从未设想过的公务员,开始我的孤身奋斗生涯,一切重头开始。

写下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给过去的几年做一个总结,也希望给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些许的启发。

最后,想跟大家分享在论坛上看到的一句话,出自一位成功遴选的公务员,“莫问焉能事竟成,自问是否勤苦人”,这不仅适合公务员备考,同样适合其他的考试,更是适用于那些我们所想要企及的目标,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