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中作乐、知足常乐——探寻人生的幸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9
        宇宙是黑暗的,但繁星点燃了光芒;世界是悲惨的,但人性塑造了辉煌;今生是痛苦的,但意志照亮了前方。

一、引言

        终其一生,我们更多时间不是在寻欢享乐,而是在苦中作乐、在暗中寻光。唯有苦中作乐,才能减轻痛苦,追求快乐;唯有暗中寻光,才能无惧黑暗,步入光明。故幸福不是绝对化的存在:

        痛苦减轻了,就是幸福,

        痛苦加剧了,便是不幸;

        痛苦存在着,就是今生,

        痛苦消亡了,便是来世。

二、痛苦的源起

        1. 一无所有 —— 物质匮乏带来的痛苦    

        那些死去的人没有了任何意志,也不再依赖于客观的物质而延续生命、满足欲望。由此,物质与精神的二重湮灭、双双皆空,使得他们再也不会感受到任何的痛苦。但对于活着的人来说,却并不是这样,虽说物质是客观的、冰冷的、无情的,但我们的生存与发展却离不开它,我们必须要和物质共处。当我们一无所有、生存困难时,我们便会深刻地感受到物质的不可或缺和不近人情,并由此纠结、迷茫、无措、失落,因而,我们会陷入痛苦之中。

         2. 希望破灭 —— 精神颓丧带来的痛苦

        虽说人也是物质的客观存在,但人更多受到意志的主观性支配,这意味着,我们往往不甘于客观存在的现状和事实,我们都怀揣着大大小小的期待、希望和梦想,并在努力尝试做出改变。诚然,主观性意味着不稳定性,客观事实与心理预期容易形成较大的偏差甚至落差,这种偏差或落差容易使人的精神备受打击、一蹶不振,进而陷入痛苦之中。

         3. 前途未卜 —— 自我怀疑带来的痛苦

        现实的道路曲折而又坎坷,往往使人怀疑前途是否光明、未来是否存在、自己是否可信,这种自我怀疑使得人们踌躇不定、犹豫不决、毫无头绪、胆小懦弱甚至产生恐惧,进而陷入痛苦之中。

         4. 不知满足 —— 欲望膨胀带来的痛苦

        即便物质不那么匮乏、情况没那么糟糕,但膨胀的欲望仍然使人们的精神完全崩坏,沦为欲望的奴隶。他们毫不知足、贪得无厌、患得患失、不懂感恩。只在乎一心所向、不曾拥有的;而忽略曾经拥有、已然具备的。由此,他们的精神世界异常空虚、极度无聊,一旦他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他们便会深深陷入痛苦之中。

        综上,物质无情人有情。无情与有情之间往往产生冲突、构成矛盾,并由此带来痛苦。可见, 痛苦根源于物质、来源于精神 。因此,当物质匮乏、希望破灭、前途未卜时,我们应当强大意志、树立信心、坚定行动,让意志占据上风、使痛苦居于下风,在苦中作乐,进而不被物质世界所奴役;当物质充裕时,我们应当用意志克制我们的欲望、收敛我们的野心,让意志占据上风、使欲望居于下风,知足者常乐,进而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不被欲望所奴役。

三、幸福的来源

        1.努力工作——弥补物质所需

        虽说大多数人并不热爱自己的工作,但他们绝不会摒弃工作,除非他爹娘十分有钱,他自己一生不愁吃穿。因此,即便工作很痛苦,我们仍要努力干好他,毕竟它是我们的饭碗。厌恶工作怎么办?唯有在苦中作乐。

        2.理性乐观——莫怀丰满梦想

         理想与乐观有时像一块蜜糖,让你感受到甜蜜、温暖和力量;但有时候,它们更像是一剂毒药,用来掩盖残酷的事实、麻痹脆弱的神经、缓解痛苦的伤害。尤其当希望破灭——乐观的虚伪面具自行破碎时,我们的软肋便深深暴露于残酷的事实面前,并受其摧残和蹂躏,任其摆布和折磨。事实正是如此,许多盲目乐观的傻瓜们看似无懈可击,但实际上,他们最不堪一击。一开始,他们往往斗志昂扬,自信满满,但当他们发现现实与理想并非一致时,便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为此,我们需要的是理性乐观,而非感性乐观。总之,我们的希望、梦想,一定要遵循客观事实,符合客观实际,具有正常的期望值,进而缩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3.做好当下——不要杞人忧天

         纵然,未来充满着不确定性和不可预知性,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握当下。虽说,要做好长远的规划和打算,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处理眼前的事情和问题,毕竟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时光跨越器。未来的痛苦,未来去解决。当下的痛苦,当下去解决。

        4.心怀感恩——切莫贪得无厌

        心存善念、不计得失、淡定淡然、知足常乐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追求。强大的意志战胜了膨胀的欲望,便免去了欲望带来的痛苦。

四、结束语

         要么在苦中待亡,接受不幸;要么在苦中作乐,迎接幸福。要么沦为欲望的奴隶,接受痛苦;要么克制欲望的膨胀,知足常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