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文的意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7
刚来写文章的时候,都是随手写随手就发出去了,除了在发出去之前从头到尾快速浏览一遍,看看有没有错别字或者明显的语意不通顺,或者文章前后矛盾之外,几乎很少改动。以后再翻出来看的时候,也很少会去改动。

原因很简单,很多时候写出来的文字,想要表达的只是那一时刻的心情,或者一个小小的想法。心情或想法,总是瞬息万变,让人捉摸不定,这一刻是这样想,下一刻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每次都是趁着有“感觉”赶紧写,写完以后趁着“热乎劲”赶紧发。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写了就写了,写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自己认为自己想要表达的都已经说到位了,因为文字本质上是对自己心路历程的记录,至于别人能不能读得出来,这要看作者的功力,也要看读的人有没有正好也遇到相似的心情。

所以很多时候,文章好不好,读的人多不多,可能也在于,是不是正好说到了人家心里去。有人说,一个作者是否优秀,就在于能不能把一个人的世界写成很多人的世界,将一瞬间的感悟表达成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更广大空间的感悟。

所以如果一篇文章只满足于自我记录,那么改与不改差别不大,或者说,是不用改的,反正读者只有自己一个人。这就像,写日记。你写日记时还会想着遣词造句?还会故意设置悬念,要经过九曲十八弯让自己经历或忐忑或刺激的心理反应才得出最后的结论么?

那么什么时候需要修改?当你想要让更多的人读后引起共鸣,引发相似的情绪或者思考,让一个人变成千万人的时候。

印象中在上第一次认真修改的文章是五月份生病的时候写的。那段时间工作忙碌,家里事情也多,心理压力慢慢展现的时候,病情也就显露出来了。生病的时候人的情绪总容易有些脆弱和无助,会想到人生的无常,会想到生命的渺小。那时间就着这一点情绪写了一篇文章:山河大地本是微尘。

文章照常是叙述家常一样的开始,细碎的说着近日的生活,说着说着说到生病后的状况,说到可能的原因,说到人生的无数烦恼也许只是自己执着于过多的追求吧。那段时间正好有看到旅行者一号飞向无尽太空那段不再是新闻的新闻,忽然感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山河大地本是微尘,更何况是微尘中的尘呢?!

写完以后也就随手发了出去,继续吃药治疗,继续在尘世的忙碌中奔波。一天一位美女老师看了这篇文章,建议试着调整一下排版,说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开篇明义或许比娓娓道来慢慢揭晓效果要好一些,毕竟,很多人也没有那个耐心看完啊。是啊,人人都愿意倾注心力书写,又有多少人愿意坐下来细读呢。

我听了她的建议,调整了排版,改完之后自己又反复读了好多遍,发现文章真的变得更为流畅,表达的含义更为明确。这样的文字,自己看可以,给别人看也不错。改后第二天一位伯乐看了试着推荐了一下,收益还不错。后来的一周里,对标这篇文章的结构,每天一篇,每天一个主题,抒发的淋漓尽致。

第二次大动作修改的文章是一篇故事,我的本意是想写人在尘世中的迷失,借以表达的主题是爱情。当时写的很快,三个晚上写完了1.3万字,写完以后投给了伯乐,被称为“故事感慨综合体”!要改了才能推。我顿时傻眼了!因为我觉得自己写的没问题啊,主题明确,叙述完整,文末还有感慨万千。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在于,我已经习惯了。

要知道,这么多年以来我写文章就一直是这个调调,一边叙述一边议论,叙述中有一个一个的故事,议论中有自己以为的感悟和对事件本身所折射出的人生意义的解读。

现在让我改,改成什么样子?!

后来还是改出来了,以一个全新的方式呈现出来了,成了一个短篇小说。修改期间,1.3万字一度删减到0.4万字,后来又增加至0.8万字才发出来。后来有人跟我说,写文章不需要发太多感慨,只需要把故事本身写出来。让读者自己去看,去思考,去感受。

最近一次大改动就在这周。这周更文写的很少,几乎一直在思考改文章的事情。这篇小说是七月初开始写的,中间因为出差、休假、水灾、疫情各种耽误,断断续续写到八月初才写完,本来只想像上次一样写个1万多字就结束,结果一不小心,写了将近6万字,短篇成了中篇。

写完后发不出来,因为字数超了。于是分成上下两部发,却因为情节的分割影响了连续性完整性。于是再次陷入了修改的漩涡,要把6万字的中篇小说压缩成3万字以内的短篇。这一改就改了一周。先是通读,检查修改文章中的错别字,重复表达的词句,然后调整原来可能不很顺畅的段落,最后进入删改环节。因为原来大修改的那个短篇小说的事情,这次写的文章里极少有感慨,多是大段大段的叙述和对白,这可又要难为人了,删掉哪些呢?

最先下手的是小说年代背景的段落,和通过具体事件渲染衬托主角形象的段落,不再过分渲染,只用一两段话带过,然后直奔主题,让主要剧情早一点呈现出来。原来在主线之外埋下的伏笔和虚构出来的龙套人物也统统删掉了,主线之外想表达的其他想法也都省略掉,只剩下光秃秃的第一情节。

这样改下来,一周过去了,每晚上熬夜到一点钟,改来改去,比原来写的时候还要累。改到后来也只改到3.9万字,无论如何删不下去了。倒不是不舍得,而是删减的越多,心里越迷惑。迷惑的是,这样还下来还是不是原来的故事?

这次大修改的过程中又有了新的体会。文章写的长了难免会有想要写的更全更细的毛病,一下子那么多年,那么多人物和事件,难免总想让每个出场的人物都带上独有的特点,让每个推进的段落都细致入微,这么想的时候,手下就不自觉的这么去写了,于是越写越多,越写越长。但自己其实没有与之相对应的驾驭能力。

还有就是把握不住应该在何处省略何处详细,何处应该只讲大概快速推进,何处要精雕细琢缓缓铺开。文章虽然很长,重要的情节和段落其实也就那么几个片段,这几个片段可以挑出来仔细打磨,其他的则能简就简,能省就省。可是说是这么说,真的到了改的时候,还是要重新估量,因为原来写的时候不是这么下笔的,现在改动,还是在颠覆过往。

改文的意义是什么?

修改的过程无疑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要改的不是几个词语几个段落,也不是删除或者增加多少内容,而是要改变呈现的方式,叙述的技巧,和表达的深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自己过往的颠覆。

任何一种颠覆过往的举动,都是一次回炉再造,是一次再学习,是一次全新的出发。这个过程里如果能够沉下心来细细打磨,打磨作品,也打磨自己,让自己完成一次蜕变,那么每一次都可能会上一个新的台阶,也不枉费自己痛苦了一场。

停下脚步,放平自己,颠覆过往,重新出发,你准备好了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