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韦应物作品赏析,顺便谈谈仄韵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0
今天有朋友问如何赏析韦应物的《夕次盱眙县》一诗。

这首作品和我们平时读到的大多数古诗作品有些不同,我们就通过赏析它来聊一聊古诗音韵格式中的特别之处。

诗歌三美,无非音美、形美、意美。我们欣赏诗歌,自然是从这三点出发,而写作背景、诗人经历、时代特色这些因素,会为诗歌增添独特的意象和美感——但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三要素之美。

音美、形美比较容易判断,毕竟有平仄、有格律这些标准在。

韦应物少年顽劣放荡,为害乡里,青年时期因为唐玄宗倒了,失了依靠,才开始发奋学习,写诗属于半路出家,个人性格里的底色估计对平仄格律这一套东西很不感兴趣,只不过为了功名不得已而为之。

所以他的好作品,基本上都是随性而为,并不遵从格律。如《滁州西涧》、《简卢陟》等等,都属于不合格律的古风,但是并不影响吟诵。

因为格律本来就是字词音韵关系的不完全归纳——既然是不完全,当然有大把的好听的、清朗通顺的字词组成关系没有被归纳进来——古风写得好的,大都是诗句好听,却游荡在四四十六种平仄关系之外的高手。

所以三美中的前两美,我们就看合不合格律就行了。五言八句,句子长短整饬,中间二联包括首联,都是对仗,所以这个“形美”,挺不错的。

“音美”是肯定的,就算现在念起来不美,在当时必然也是好听的,否则的话早就被淘汰了。那我们这里就只看是否合格律,具体读起来美不美没有多大意义,因为时代早已不同,发音也已经变化。

首先一点,这首诗的韵脚字“驿”、“夕”、“白”、“客”,好像读起来完全不押韵啊?

那些写不押韵诗的作者是不是好开心在唐朝就找到了同道?快看,韦应物写诗也不押韵呢,你们谁还敢笑话我们的作品。

且慢别急。

在旧韵中,这四个字都是入声字,而且同属“十一陌”部。也就是说这是一首押入声韵的古诗,入声字虽然划入仄声,但是我们又不能完全称它为押仄声韵的诗——因为它和“去声、上声”不同,它们的韵母可以有不同,“白”,ai,“客”,e,“驿”,i。它们的统一特征,就是发音短促、爆破。

那我们到底要怎么读,才能像首诗呢?从普通话的角度来说,还真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个人习惯把入声字都读作轻声,从而抵消不同韵母的响亮区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