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红楼梦

作为四大名著的《红楼梦》,一直以来都只是听书名,内容也一直没有看过。
暑假闲得慌,想来看看,又不知应该如何看,看的话应当是如何看。查一下百科里,就毛主席说的,把她当成历史来看,看阶级斗争,这对我来说实在是不懂,希望有看过的人能我指引一下,用书中的人物关系举例一下。

然后看《红楼梦》,我们的学习目的又是什么,避开虚荣心来说。
文学的话,又是如何理解的,历史的话又是理解,爱情的话又是理解
先给我大致的方向。还有是在当代下,剩下的价值又是什么?

小弟在这里先谢谢了
其实我在提问这个问题时,已经看红楼梦了。
但是就像诸位所说,看那些专家著作,那应该很闷吧,看红楼梦,感觉就有点不适合这个年龄看的啦
或者再一说下,如果当成一本教科书的话,红楼梦里面有哪些知识点,如何掌握。

第1个回答  2009-08-04
《红楼梦》问世至今,已有整整二百五十年的历史(以公元1754年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成书计)。在这二百五十年间,中国的社会结构、意识形态,乃至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心理认同、审美意趣,都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部小说跨越了社会形态、文化形态上的无数个阻障,至今仍焕发着不朽的魅力呢?什么才是这部小说最本真、最永恒的东西?有人说:“《红楼梦》在批判封建主义这个主要方面,是伟大的。在散布悲观、虚无思想情绪方面,它又是渺小的。”(刘世德、邓绍基《〈红楼梦〉的主题》)但我却正好持有完全相反的观点。我们以为,把《红楼梦》当作政治批判的工具,这才是渺小的;而《红楼梦》体现了作者对人生虚幻、万境皆空的认识,这才是伟大的!将《红楼梦》作为对抗“封建礼教”的工具,《红楼梦》的价值则未必较《西厢记》、《牡丹亭》等作品更佳。

《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柳梦梅敢于沿着张扬人性的道路,同迂腐的杜宝、陈最良之流抗争到底,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可《红楼梦》里的男女主角,又是否敢于同所谓的“封建势力”公然决裂呢?我们看到,宝钗劝黛玉少看“杂书”,“以贞静为主”,黛玉却与她结为了“金兰之契”,两人甚至好到了“俨似同胞共出,较诸人更为亲切”的程度。而宝玉对他父亲也始终保持着毕恭毕敬的态度,路过贾政的书房,即便是房门还上着锁,他也要主动地下马。后来,贾政不再逼宝玉读书仕进,宝、政关系便回复到了“父慈子孝”的状态。——按“反封建”论的说法,这不是“叛逆者”向“卫道士”竖起白旗——投降了么?

若是将《红楼梦》作为所谓“无情地揭露封建社会之黑暗”的“百科全书”,《红楼梦》的价值,则又实在不能同关汉卿的戏剧相比肩。论激愤怨怒,黛玉的那点愁思、幽怨,可比得上《拜月亭》、《窦娥冤》?论揭露现实黑暗的深度与广度,“护官符”那一点点文字,又比得上《蝴蝶梦》、《鲁斋郎》?以前,居然有论者还煞有介事地把“护官符”一段,说成是《红楼梦》全书的“总纲”,岂不可笑到极点?

甚至,如果把《红楼梦》作为所谓“忠贞爱情”的经典,它也远不及《孔雀东南飞》、《天仙配》、《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样正宗、够格。焦仲卿、刘兰芝、梁山伯、祝英台辈,可以做到不能同生,便求共死。《红楼梦》中宝玉对黛玉的情感,也能做到如此的专一,永不移爱?看看藕官对待菂官、蕊官的态度,是怎样“独合了宝玉的呆性”的吧!你真能相信那些信誓旦旦的鬼话?——总而言之,任何从社会功利主义的角度出发,企图在《红楼梦》中找到什么“进步意义”、“积极作用”的想法,到头来都免不了在小说文本的客观事实面前碰壁,从而走入这样或那样的极端:要么为了预设的结论,罔顾实情,故意曲解原著,无限拔高小说中的某些内容,如后世“拥林派”给黛玉所加上的一连串谀词(“尊号”乎?“谥号”乎?一个比一个长!);要么就抢先站在某种政治的、道德的制高点上,对古代作家指手划脚,大谈其“阶级局限性”或“历史局限性”,以掩饰自己立论的失败。

而《红楼梦》的真价值却从来就不在这些后世陋儒的见识之中。那在于什么地方呢?窃以为,这部小说真正伟大之处,倒恰在于“万境归空”的这个“空”字之上。正是这个“空”字,才给了追名逐利,或者迷情陷爱的人们一种自我警醒、自我反思的力量。《红楼梦》以庞大的规模、恢宏的气势,撰写了一个显赫家族的兴衰史,描述了十二钗、二十四钗、三十六钗……乃至人间无数裙钗粉黛的血泪人生,最终都是要让这个“空”字出来讲话。为何是“空”字出来讲话?因为作者自己的经历告诉他,凡尘间没有任何东西值可永久地依持!人之所持,皆是无常易逝。功名也好,富贵也好,爱情也好,亲情也好,概莫能外。持之不放,反而是更大的悲哀。所以,才有《好了歌》所谓“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的说法。

置身于物欲横流的世界,我自坚守内心的宁静,又何尝不是一种上乘的境界呢?只是,当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或者甜言蜜语、海誓山盟的诱惑纷纷袭来时,你要注意了,你一定要在自己的头脑中保持一份清醒、一份警拔。*旧时,儒者们对于他们推崇备至的圣贤之文,常常会用到如下的评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后来的“红色红学家”们则又给《红楼梦》赋予了所谓“封建社会报丧者”的使命:“通过描写四大家族的衰亡过程,揭露了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罪恶,歌颂了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的反抗行为,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矛盾,说明了封建社会必将灭亡的历史总趋势”(旧版《中国文学史》)云云。

但我却以为,《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作品,它既非儒家圣贤那种据云可以经天纬地的高头讲章,也做不了左派文人手中可以用来揭批“封建社会”、力攻“封建礼教”的金刀银棍,自然也用不着这些泛政治化的、大而无当的评述。如果像“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或者“揭示封建社会必将灭亡的历史总趋势”这样的“宏伟事业”,竟要靠一部小说来体现的话,那中国和中国文化倒未免累卵倒悬,岌岌可危了。倒是原著中,许多与安邦定国、叛逆革命无关的,纯属个人人生感悟方面的东西,值得人们久久地为之同情、感动。红楼一梦,万境归空,给情天孽海里的痴男怨女们当头棒喝;替功名富贵场中的仕子儒生辈警钟长鸣;为普天下的失意者指引脱离苦海的道路;向尘世间的孤独人提供聊以慰籍的精神家园。窃以为,这样的人文关怀,才是此书超越时空、超越社会形态而永放光芒的本质所在。

参考资料:郑磊《论钗黛形象的B面》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8
其实看书就是为了放松,你说曹雪芹写这本书是为了留下什么吗?我相信世人说的都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是有一点是正确的,曹雪芹希望糊口。
至于这本书可以说是清初的一本言情小说,说的是那些大户人家的杂文情事,作者描写的十分好,的确是神作,或许也只有想曹雪芹这样家道中落的人才能充分理解大户中的风花雪月与明争暗斗。
至于别的我真的认为没有什么必要去多了解,如果你有时间去一样一样的琢磨,还不如多了解些可以理解的东西,毕竟有很多东西等过一段时间去看就会有种新的体会。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7-29
最近正在研究《红楼》
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有这3点:1.写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2.写四大家族的兴衰、荣枯。3.揭露和批判宫廷、官场的黑暗,以及封建资产阶级的腐朽。(这就是“教科书”的知识点,读通就能掌握)
如果要读红楼梦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结合电视剧。因为电视剧《红楼梦》(一定要87版的,陈晓旭演黛玉那种),因为87版的《红楼梦》的演员都经过了3年培训才演的,非常出色。而整部《红楼梦》的故事十分庞大,可以找出每一集的名字,照着上面读,那些选出的情节都是最有用的(但是里面没有提到最重要的第五回:金陵十二钗的判词那一集,所以还要另外看第五回)。最好再买一本《红楼梦诗词解析》,因为红楼梦的许多诗词都是《红楼》的“提纲”。
我就是按照这样的方法读的哟~
接下来是红楼梦的价值。在作者写书的那个时代,小说被看做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书。而世人都嫌曹雪芹写的石头幻化、封建时期的腐败、大观园女儿们和宝玉卿卿我我是荒唐的,不被看好的,当时,作者已经感应到会有人领导一场大革命。所以说,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作者有一种超前的思想。另外,《红楼梦》还是一本“百科全书”,诗词曲赋吃喝玩乐都提到了。
而红楼的核心意义,也是多重的,才子看见爱情、历史学家看见封建社会的腐败……
红楼梦在文学方面的意义是:它的诗词曲赋,并且有现实派手笔、透悲凉手法,用判词表现人物命运,以及很多高明的艺术写作手法。历史方面,是:揭批封建社会的腐败、黑暗。爱情方面:它的爱情悲剧具有社会性,用爱情,体现封建的腐败——这是由于封建思想导致的悲剧,还有宝黛共读《西厢》、听曲、黛玉葬花等场景。
这些全部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哦~分啊 分啊 我要分~~!!看在我自己帮你想了这么多的份上,给点分吧~~
第4个回答  2009-08-03
依托文章的主线来看会很有意思! 特别是人物的关系,从关系中找出联系,从联系中学找我国封建史的痕迹。 从四大家族发家看到王熙凤的惨死,宝玉的发疯,小辈儿女的无路可走。贾家的兴衰很是诱人的!
还有就是看文章的描写! 看现在的电视剧,找的美女来演金陵十二钗,那是一个比一个漂亮,但还是和书上描写的有差距啊。 演技差的根本表现不出来书中描写的人物的性格。 再有就是文采了。黛玉的葬花,道士的好了,都从很大程度上烘托出了封建的无奈!
再者说来,书中的爱情故事是很惨的! 黛玉为何葬花?宝玉为何发疯?不都是爱情的结局么。 还有就是宝玉身边的丫鬟对他的情感是如何的。 这一切都吸引着我们啊!

像你问的在当下的价值是什么,我不是很有研究的。毕竟咱不是研究的人啊! 从我看完后我认为的价值是书中的诗词歌赋很有趣味。人物的姓名也有意思。
最有价值的应该就是封建史的兴衰!

当成教科书,其一要对书中的诗词歌赋有很大程度上的理解。从这些诗词中反映出了什么,如何反映的,结果是什么。还有就是一般是诗词的理解方法也要用上。 其二,书中线索的排布对写小说很有帮助。想写小说的大可以借鉴。
对其的历史,本人没什么研究的,毕竟只是当成了小说来看!

这本书可能会让你读上很多遍的。一遍和一遍的感想也不同,越到最后越是佩服笔者的构思,文笔,及笔者对当时社会的认识!
第5个回答  2009-07-28
我跟你情况一样,以前也是只闻其名,不看其书,因为看过一点,看不懂就没往下看了,后来在中央台百家讲坛里看了《刘心武解红楼梦》才开始对它产生兴趣的,那一集很有意思,就是讲里面的人物的命运,因为《红》里最开始就有作者曹雪芹写“金陵十二钗”命运的诗,最开始就把故事里的比较重要的主角的命运点透了,《红》是写封建社会对女子的残害的,但故事的内容很丰富,真的很丰富!作者不是像怨妇一样把那些女子写得多可怜,而是从现实来剖析,让人不由得就可怜那些女子,因为是写实,所以读者如果经历的世事多,就能从故事里简单的不起眼的一件事里感受到那些女子的委屈。还有,你说的毛主席说的那段话,我没看《红》之前也是不懂,搞不懂一部书明明没有半点写到政治上的事怎么好多人一谈起《红》就谈起清朝的皇帝来了?还天南地北的扯得很远,后来才知道这部书其实就是作者在感受到政治上的黑暗对自己的影响之后写出来的,因为当时清朝文字狱很盛行,作者当然不敢直言政治的黑暗,就借着家长里短的事叙述政治上的事。我看《红》是先看解红楼梦的名人们写的书,后来才看《红楼梦》原本,你先看看红的解就可以引导你看红了,里面对你不解的问题都有解答。
补:汗……知识点?这……这不是应试教育书啦。著作并不难理解,你现在刚开始看,最好是先看“红楼梦解析”之类的书,把故事的写作目的,年代环境大致搞清了,就好理解多了。《红楼梦》本来就是一部残缺的书,再加上它是跟清朝历史有关的书,所以里面很多地方,直接看书时很难懂的,我是先看的刘心武节红楼梦后才看的《红楼梦》书,就觉得里面的故事好理解多了。不过你前面说的,红的教育意义,我看了两年多的红,就自己感觉出了一点,就是做人方面的,它教育人们做事、做人要往“自然、和谐”发展,越是做作,就越是往人恶的一面发展了,我自己觉得这就好比咱们现在:自然长成的蔬菜瓜果,虽形象“丑了点”,但是很美味可口,但是为了让他们“美丽”点,就乱加化学用剂,它们是“漂亮”了很多,但是这样的东西都只能看不能吃了,也不好吃。
当代的价值就是用它来研究清朝历史,它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当美文,它好看,当秘书,它有研究价值,你提的这些问题,我在《周汝昌解红楼梦》里看过,一本书看下来差不多就可以脱离“新手”的位置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