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毕业复习资料 30悬赏

马上就要毕业了,希望能考好,所以请各位帮忙找些复习资料和题目,好的话,一定追加悬赏,越多越好,最好能是活题,但不要脱离课本
能有历届的毕业考试试卷最好,小升初也行,

第1个回答  2009-06-10
买奥数试卷做,考试会考的。
第2个回答  2009-06-10
1.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针孔照相机是根据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原理制造的。幻灯机、电影放映机、照相机、摄像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造的。潜望镜是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制造的。

2. 小孔成像的实验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3. 光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挡住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向反回去了,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光从一个透明物体进入另一个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4.各种物体都能反光,反光的情况不同。红颜色物体反射红色光,黄色物体反射黄色光,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光的颜色不同。白色的物体比黑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表面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强。

5. 平常使用的镜子,表面是平的,叫平面镜。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里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左右相反。

6.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做凸透镜。凸透镜有聚光、放大和成像的作用。

7.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

8. 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它是由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组成的。瞳孔像照相机的光圈,能控制光线的强弱;晶状体像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视网膜像实验中的纸屏,能映出图像。

9. (我们是怎样看到周围的物体的?)我们周围的物体,有的自己发光,有的能反射别的物体的光。当它们发射或反射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这些物体。

10. (为什么远近物体都能看得清?)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健康的眼睛晶状体调节力强,远近物体都能看得清。

11.(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如果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牵引晶状体的肌肉总是处在紧张状态,就会疲劳,失去调节能力,看远处物体就会模糊,这就是近视眼。

12. 预防近视眼要做到:

1) 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的距离要保持在30厘米左右;

2) 看书约一小时要休息几分钟,向远处眺望一会儿;

3)不要在强光或弱光下看书;

4) 躺卧、走路时不要看书;

5)少年儿童要经常做眼保健操。

13.(彩虹是怎样形成的?)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成的。下雨时(或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14. 岩石都是由矿物构成的。花岗石是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组成。

15. 聚集在一起的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叫做矿产。可以做燃料的叫做能源矿产,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它们不仅是燃料,而且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煤经提炼后可以得到焦炭、煤气、煤焦油三种矿物。可以提炼出金属的叫做金属矿产。如:铁矿石、铜矿石、钨矿石等。

16. (煤是怎样形成的?)煤在地下的分布是一层一层的,大多夹在砂岩、页岩中。煤是古代植物被埋在地下,与空气隔绝,在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下,经过亿万年变化逐渐形成的。煤、石油、天然气中蕴藏的能量最初来自太阳。

17. 矿产的开采方法主要有:露天开采、地下开采、管道开采等几种方法。石油、天然气属于管道开采。煤等固体矿产可以露天开采、也可以地下开采。

18.各种矿产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有的是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有的是在岩石风化、沉积等过程中形成的。

19.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最早的国家,“石油”一词最早见于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的著作。在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学说指导下,开发了一个又一个大油田。

20.(我们为什么要合理使用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地球上的矿产资源有限,又不可再生,必须有计划地开采、利用,决不可乱采乱用。

21. 家畜的祖先都是野兽,家禽都是由野鸟驯化而来的。按照人类的需要,把野生动物培养成家养动物的过程,叫做动物的驯化。

22. 生物的启示:鱼——船、桨、舵、潜水艇;茅草——锯;鸟——飞机;蛋壳——薄壳结构屋顶;蝙蝠——雷达;长形卷叶——筒形叶桥;苍蝇——蝇眼照相机;人——机器人;人脑——电子计算机。

23. 根据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现象,我们知道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一天)。

24.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昼夜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

25.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转动,这种运动叫做公转,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或365天)。地球公转形成了四季变化。

26.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公转引起的。每逢农历十五傍晚,月球总是在东方。

27. (月相是怎样形成的?)月球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月球不会发光,朝着太阳的一面是明亮的,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暗的。月球在公转过程中,向着地球的一面有时全是明亮的,有时明亮部分大于黑暗部分,有时明亮部分和黑暗部分各半,有时明亮部分小于黑暗部分,有时全是黑暗的。这样,在地球上就会看到月相变化。

28. (日食是怎样形成的?)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的影子就会投在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一部分太阳,这就是日食。多发生在农历初一。我国远在3000年前,就有观测日食的记录。

29. (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就被地球挡住了,这时就会发生月食。多发生在农历十五、十六。

30.日食时总是太阳的西边先亏,月食时总是月球东边先亏。农历的每月十五可看到圆月,日食和月食不是年年月月都发生的。

31. 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的星,叫做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恒星运行的星,叫做行星。像月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运行的星,叫做卫星。

32. 在太阳周围有九颗大行星,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在九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离太阳最远的是冥王星。每颗行星都有自己的运行轨道,一面自转,一面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除水星、金星外,其他的行星都有卫星。

33. 围绕太阳运行的、形状像扫帚一样的天体叫做彗星。轨道又扁又长,在地球上看到彗星的机会很少。(哈雷彗星,76年)

34. 当太阳周围众多的流星体闯入地球的大气层时,与大气层摩擦燃烧发光,形成流星。

35. 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运行的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36.太阳比地球大,地球经月球大,宇宙比银河系大,银河系比太阳系大。

37.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38. 银河系由大约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构成铁饼形。我们的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员,距银河系中心约3万光年,与众多恒星一起,围绕银河系中心运行着。

39. 太阳并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恒星,只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

40. 光年是计量天体距离的单位。光每秒传播约30万千米,1光年等于光1年所走的距离,约9.5万亿千米。

41. 银河系在宇宙中并不是唯一的恒星集团。银河系以外的恒星集团叫做河外星系。目前,人类已经发现了约10亿个河外星系,也都在运动着。银河系和所观测到的所有河外星系被称做总星系。

42. (为什么说宇宙是无限的?)现在,用射电望远镜已能观测到100亿光年外的宇宙空间情况,但仍没有找到宇宙的边缘。所以我们说宇宙是无限的。

科学复习题(一)

一、判断。

1.一个细菌又称一个菌落。( × )

2.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 )

3.晶体的形状是很有规则的,都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 )

4.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 )

5.把橘皮、馒头等放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中就可以进行霉菌培养。 ( × )

6.利用酵母菌发面后,体积可以达到原来的4-5倍。( √ )

7.电池、医用针管等有毒有害垃圾要做深埋处理,才不会有危害。(√ )

8.用不同的方法重新使用已用过的东西,可以减少垃圾数量。( √ )

9.填埋场在填满垃圾后,可以在上面建公园、种庄稼。( × )

10.垃圾其实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 √ )

11.光年就是光走一年的距离,是用来计量恒星距离的单位。( √ )

12. 不同的人观察同一棵树后,所描述的内容可能会不一样。( √ )

13人们要想获取真实的资料,必须自己亲自去动手获取,没必要与会交流。(×)

14. 电磁现象是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最先发现了。( √ )

15.太阳系是宇宙中最大的天体系统。(× )

16.正在使电灯发光的电线旁边没有磁场。(× )

17.将垃圾深埋以后,再也不会污染环境了。( × )

18.空气,土壤,海洋一旦被污染就再也无法治理了。(× )

19.我们平时发面用的酵母菌对人体是有害的。( × )

20.放大镜放大的倍数越高,所看到的视野就越大。( × )

21.自然界中很多物体都是晶体,晶体的形状都是很有规则的。( √ )

22.锅盖做成圆顶形主要是为了锅的容量大一点。( × )

23.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手上的细菌。( × )

24.物体的细菌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清楚。( √ )

25.我们在记录信息的时候,要如实记录,但不需要详细记录。(× )

26.起瓶器是一个费力杠杆。(× )

27、显微镜是能把物体放得最大的仪器。( × )

28、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 √ )

29、微生物是对人类有害的东西。( × )

30、解决垃圾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填埋。( × )

31、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是分布着许多的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 √ )

32、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水星。 ( × )

33、光年是一种时间单位。( × )

34、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 √ )

35、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 √ )

36、太阳通过辐射把热传到地球上。( √ )

37、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 )

38、菌落是很多细菌聚集到一起形成的。( √ )

39、人类利用酵母发面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 √ )

40、所有垃圾都可以回收利用。( × )

41、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 )

42、月球引力大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 √ )

43、食物给了我们身体所需要的能量。( √ )

44、哈雷彗星,每隔一年就能看到一次。( × )

45、闻同一样东西,每个人闻到的气味肯定是一样的。( × )

46、分类图是比较两种以上事物异同点的有用工具。( × )

47. 盘山公路是利用斜面越短越省力的道理修筑而成的。( × )

48. 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 √ )

49. 月球的明亮部分始终对着太阳。( √ )

50. 日食和月食都有全食、偏食、环食三种形式。( × )

51. 八大行星的公转周期和自转周期都是不同的。( √ )

52、我们现在使用的能源大都来源于太阳。( √ )

53、声和光都不能使物体运动,所以不是能量的表现形式。( × )

54. 较为完整的解决垃圾问题的系统方案,应该包括减少垃圾的数量、回收利用、无害化处理等方面。( √ )

55、透明的有规则形状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 )

56、火箭最早是美国人发明的。( × )

57、通过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来传热的方式叫对流。 ( √ )

58、自然界中所有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 ( × )

59、水从海洋、陆地上升到空中,主要是太阳力量在作用。 ( √ )

60、土地沙漠化已成为全球生态的“头号杀手”。 ( √ )

61、米饭、土豆番薯等食物能给我们人体带来热量。( √ )

62、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 × )

63、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 ( √ )

64、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 ( √ )

65、光年是光一年走过的距离,是用来计量所有物体间的距离的单位。 ( × )

66、对信息进行整理是节省信息储存空间的重要方法。 ( √ )

67、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氮气对燃烧和呼吸都是没有用处的。( √ )

68、我国的水资源并不丰富,因此要提倡节约用水。( √ )

69、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 )

70、我国的水资源十分丰富,因此我们不需要提倡节约用水。( × )

71、双手互相摩擦能产生热量。( √ )

72、夏天开冷空调时应向下吹风。( )

73、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 )

74、在木块、铁片、铝片中木片的导热性能最差。 ( √ )

75、冰也能制成放大镜。( √ )

76、放大镜的镜面越大,其放大倍数也越大。( × )

77、凸度越大的放大镜,放大的倍数越大。( √ )

78、海边建填埋场可以不危害环境,可以让垃圾的污水直接排到海洋里。( × )

79、在垃圾堆上种蔬菜,可以减少肥料,增加垃圾废物.( × )

80、垃圾填埋场有可能会影响十几年以后的土壤和地下水。( √ )

81、过期的药品可以随便扔在垃圾里,和垃圾一起扔掉。( × )

82、购买物品我们尽量选择一些包装豪华的物品。( × )

83、日光灯管是有害有毒的垃圾。( √ )

84、废电池是没有毒的垃圾,我们可以随便扔在垃圾堆里。( × )

85、把物体直接放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微细结构。( × )

86、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 )

87、玻璃、过期药品、果核、玻璃瓶、注射器等都可以回收利用。( × )

88、从月球上看北斗星和从地球上看北斗星,形状是一模一样的。( × )

89、记录信息的方法有很多,如表格记录、文字叙述、画图描绘等。(× )

90、霍乱、肺结核、伤寒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 )

91、消耗石化燃料,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产生温室效应。( √ )

92、由于环境遭到破坏,现在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正在减少。( √ )

93、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到了宇宙的边缘。(× )

94、恒星都会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 × )

95、大熊座头部的几颗星像一个反写的问号,尾部的三颗星构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些就是大熊座的明显标志。(× )

96、证据的获取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非常重要。( √ )

97、记录储存信息是一种跨越时间传递信息的方法。( √ )

98、办墙报时,字越大越好,一行字越多越好。( × )

99、二氧化碳造成了酸雨。( × )

100、北极星在小熊座上,也就是在北斗七星上。( × )

101、凸透镜的镜面越大.放大的倍数也就越大。 ( × )

102、生活中的垃圾都是无用的,没有什么价值可言。( × )

103、垃圾被填埋了对人类的危害也就不存在了。( × )

104、我们在记录获得的信息时,不仅要如实记录相关信息的内容,还应详细记录信息的来源。( √ )

105、如果人类不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终将被大自然所淘汰。( √ )

106、电灯可以把电能转化为光能。 ( √ )

107、整理获得的信息可以使信息条理化、清晰化,但不能节约储存空间。(× )

108、以太阳为中心,由行星、卫星、流星、慧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银河系。( × )

109、电视台要比广播电台发布的天气预报信息准确。( × )

110、医院里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是用优质塑料制成的,可以用来回收加工制造饮料瓶。(×)

111、大熊座的明显标志是头部像一个反写的问号,以及尾部的大三角形。( × )

112、冬天,人盖上厚厚的棉被,因为棉被能产生热量。 ( × )

113、木头和石头不会传热。 ( × )

114、用杠杆撬起重物时,支点离重点越近,离力点越远就越省力。( √ )

115、起重机吊车上的动滑轮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 )

116、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 )

117、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是太阳。(√ )

118、银河系是由许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 √ )

119、日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形成的。( √ )

120、月食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形成的。( √ )

121、狮子座的流星雨特别有名。( √ )

122、我们不能用放大镜去直接观察太阳,否则很容易灼伤眼睛。( √ )

123、绿藻能使鱼缸里的水发绿。( √ )

124、缺水是一部分国家的事情,和我们无关。( × )

125、在北方天空的小熊座里有著名的北极星。( √ )

126、魔术通常是利用人的感官错觉来表演的。( √ )

127、整理信息就是把内容归类,不需要用其他的方法。( × )

128、房屋的房顶是应用了斜面原理。( × )

129、自行车中没有滑轮原理的存在。( √ )

130、鸡蛋近似于球形,因为这样可使它更坚固。( √ )

131、葱管状的叶子,使它又结实又轻巧。( √ )

132、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 × )

133、杠杆工作时,力点离开支点远,重点离开支点近,就能省力。( √ )

134、使用轮轴时,在轮上用力省力多,在轴上用力省力少。( √ )

135、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动滑轮能省力。( √ )

136、使用斜面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 )

137、瓦楞纸的抗弯曲能力强与纸的厚度及形状有关系。( √ )

138、拱形与其他形状相比,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 )

139、铁塔是上部大下部小,上部重下部轻。( × )

140、冬天,人们要盖上棉被,因为棉被能产生热量。( × )

141、泡沫是热的不良导体,铜是热的良导体。( √ )

142、螺丝钉的螺纹是斜面的变形,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旋进木头时就可能越不省力。( × )

143、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受压力大的优点,又没有了拱受压力时向外推的力。( √ )

144、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性状都要坚固。( √ )

145、圆顶形的龟壳,主要是让乌龟更加漂亮。( × )

146、穿上厚厚的羽绒衣能使我们的身体产生热量。( × )

147、声音和光不能使物体运动,所以不是能量的形式。( × )

148、雾是漂浮在低空中气体状态的水。( × )

149、电磁铁没有南北极。( × )

150、动滑轮的作用是改变用力的方向。 ( × )

151、水蒸气在受冷(0度以上)的情况下直接变成霜。 ( × )

152、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费力。 ( × )

153、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磁场。( √ )

154.安全帽做成圆顶形主要时为了美观。 (× )

155.电器着火了,应该及时用水扑灭。 (×)

156.二张纸的抵抗弯曲能力一定比一张纸要强。 (√ )

157.地球的表面大部分被水所覆盖,因此大部分国家是不需要节约用水的。 (× )

158.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 )

159.酒精用火柴一点就着,因此它的燃点肯定比干木的燃点低。 (× )

160、冬天盖着厚厚的被子,我们感觉很暖和,是因为被子会产生热量。 ( × )

161、高塔不容易倒是因为它的结构上面大,下面小;上面重,下面轻。 ( × )

162.能量有很多种形式,声、光、电、热,都是能量的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

163.物体的材料不同,导热性能也不同。 ( √ )

164.改变薄形材料的形状不可以增大它的抗弯曲能力。 ( × )

165.“保温”不仅能减缓物体的温度的变化,还能保持原来的温度。 (× )

166.同一种物体由于形状、大小不同,达到燃点的时间也是不同的。 ( √ )

167.火焰上方的纸的变化过程:变干——变黑——变黄——燃烧。( × )

168.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和不省力杠杆。( × )

169.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不省力。 (× )

170.框架铁塔结构具有底面大,下面重,风阻小等特点。 ( √ )

171.我们已经能直接把太阳转换成热能、电能。 ( √ )

17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 )

173、利用斜面能省力,也就是说斜面越斜就越省力。( × )

174、增加线圈的数量可以增强电磁铁的磁力。(√ )

175、丹麦科学家奥斯特为人类使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 )

176、夏天开空调时,我们一般采用的方法是让空调的风往地面上吹。( × )

177、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 )

178、房间里的暖气片主要靠对流来传热。 ( √ )

179、炒菜的油锅着火了,我们可以往油锅里倒水把火熄灭。 (× )

180、用杯子罩住燃烧的蜡烛会使它熄灭,因为杯中的氧气会很快被消耗完。(√ )

181、回收纸比直接用天然原料制造纸昂贵,但回收玻璃比直接用天然原料制造玻璃便宜。(√)

182、把物体直接放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物体的微细结构。( × )

183、面团发酵时体积会缩小。( ×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6-10
课本就是资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