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总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罗伯特·戴博德:毕业于剑桥大学赛尔文学院,曾任教于英国亨利商学院,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本书是他最著名、最畅销的一本大众心理学著作。他曾将人生比作一条河流,看似静静流淌,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危险重重。在表面平静的生活背后,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几条汹涌的暗流。如何才能顺利跨过人生的暗流,通往彼岸?罗伯特用无数临床案例,拼凑起了一位“蛤蟆先生”,并讲述了他从抑郁到痊愈的过程。

        本书运用动物的形象,对话的形式,讲述蛤蟆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敏感、自卑、忧郁、不快乐等问题,是对大多数自我成长类心理咨询过程的高度浓缩。

        蛤蟆本是一个热情、时尚又爱冒险的家伙,惹出过不少麻烦和笑话。可他现在陷入抑郁,不能自拔。他的朋友们决定手相助,其中包括智慧又威严的獾、关心朋友但有点絮叨的河鼠,还有体贴善良的鼹鼠。他们商量来商量去,决定督促蛤蟆重视这个问题,并带他去接受心理咨询。于是本书故事就此展开。在故事最后,经过与咨询师苍鹭的十次面谈,在蛤蟆心中,一些变化终于悄无声息地发生了……

        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分别是儿童、父母、成人状态。它也代表了人格的结构。

        儿童自我状态:由自然型儿童与适应型儿童组成。是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童年时体验过的所有情感。刚出生时,我们只具备几种最基本的情感。幼年时,这些基本情感发展成更复杂的行为式,它们成为自我的核心。

        1.快乐和深情:蛤蟆先生每次看望孩子时都会得到他们充满热情的欢迎;

        2.愤怒:孩子们闹脾气的时候可能会失去控制,变成一个“小恶魔”;

        3.悲伤:孩子们更容易感到不安和悲伤,例如当心爱的宠物去世时;

        4.恐惧:蛤蟆先生还记得他儿时从噩梦中尖叫着醒来,这种感情是与生俱来的;

        这四种基本感情构成了儿童自我状态。一个人无论在几岁时都可能进入这种状态,并表现的与小时候的自己如出一辙。

        通过上面这则寓言我们知道生命的第一要务在于生存。所以,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父母,为了生存下去,婴儿必须快速地学会适应,适应新的环境,适应自己的父母,学着调整自己的行为来适应特定的情形。这就是我们在婴幼儿时期就发展出的适应型儿童状态。

儿童如何释放自己的愤怒?

        蛤蟆意识到自己经常处在“儿童自我状态”,行为和感受都像一个孩子。他想学会当一名成年人。

        父母状态指挑剔或教育别人的状态。父母状态包含了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批判标准。处在父母状态的人都在用言行重复从父母那里学到的观念和价值观,想向别人证明,让别人接受他的观点和价值观。

        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即在这个状态下,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我们能理性面而合理地行事。

        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些态度和观点,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从那以后,我们便建构出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换一个词来说,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自证预言’。‘自证预言’的意思是,我们会控制事件的发生,从而确保预言会成真。我们会确保自己的世界和预期的一样。

        高情商的人:概括而言,他们都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他们能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但也许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控制冲动,也懂得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

        情商和理解别人有关,一个高情商的人能辨识他人的感受,这种技能称为‘共情’。但也许情感智力中最大的技能是通过理解和回应对方的情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情感智力能让你在自我成长和完善的路上走得更远,因为它将带你从独立的个体走向共生的关系。

1、在人生的长河里,没有谁会是你的摆渡人。能将你摆渡过岸的,只能是你自己;

2、要不要与生活和解,你自己说了算,生活能治愈的,是自己愿意走出来的人;

3、再好的心理咨询,都出于就诊者的自愿。治愈的过程,都是为了让你自己找到答案;

4、如果你为自己负责,你就会知道你有力量改变环境和自己;

5、我们如果反思一生的经历,都是当时处境使然,不由自主,但是关键时刻,做主的还是自己;

6、这世上,从来不缺带伤的人;然儿,哪怕是牺牲了自己,也未能换来他人的好感;

7、面对伤害,我们无处可逃,但必须完成的事,唯有靠自己才能行;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