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山下乡”说教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2
1969年,在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指示下,大量城市青年开始了“上山下乡”的劳动再教育。

广大知识青年深入群众,扎根山村,参与劳动实践,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培养了意志,锻炼的能力,逐步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

不少知识青年最终成长为马克思主义革命者,在延安培养的两万多名知识青年干部都经历过这样的洗礼。

毛主席和一代领导人是懂教育的,劳动是最好的生活体验,生活体验是最好的教育。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出生在暖室里,生活在蜜罐里,劳动教育越来越少,更别说吃苦教育了。

很多父母都舍不得让孩子干活儿,自己吃过的苦不愿让孩子再吃一遍;

也有些父母,借着耽误孩子学习的幌子,不让孩子参与一点点家务劳动;

还有些父母嫌弃孩子干的不好,干脆用孩子。

其实,这都剥夺了孩子生活的体验,夺走了孩子劳动教育的机会和能力。

想想以前的我们,五六岁学播种,七八岁就能熟练的播种、踢土了,再大些,陪着父母下地,除草、施肥、收秋、打苞米......

我们享受劳动的乐趣,认可自己的价值,体会了劳动的辛苦,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才格外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才容易满足和体会幸福。

其实孩子们能做的事情很多。当孩子的小手能抓起小勺把食物送到嘴里的时候,就可以自己吃饭了。

当孩子能拿着袜子套到自己脚上的时候,就可以自己穿衣服了。

孩子可以拿来玩儿的玩具,也可以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

上小学的孩子就可以自己洗澡,整理自己的房间,学习用品,帮妈妈做家务了。

中学的孩子就应该生活全部自理,帮着出理家庭事务了。

孩子的成长路上,家长不能代劳,我们要做的只是引导、陪伴,给孩子创造生活体验的机会。

劳动教育,能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道德品质,发展孩子思维、提升智力和创造力,强壮孩子的体格、促进孩子身体健康,让孩子生活充实,更减轻家长负担。

让孩子劳动起来,势在必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