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思维导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一、 课程要点:

1. 了解思维导图的优点

2. 学习百度脑图的操作方法

3. 用百度脑图做出自己的思维导图

4. 掌握边做思维导图边理解书本内容的方法

好思维导图的标准:

好的思维导图不一定要多华丽,最重要的是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所谓条理清晰,首先要有层次感,比如第一级标题、第二级标题、第三级标题分别是什么。另外,哪些是整体概括,哪些是对内容的解释,这些要一目了然。除此之外,要根据自己的习惯在思维导图上标注重点,这样再回顾思维导图的时候就更容易找到重点。

一本书的思维导图相当于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是辅助思维的工具。阅读的时候,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提炼、概括一本书的要点。在这个意义上,一本书的思维导图相当于读书笔记。所不同的是,思维导图强调一本书的框架和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而读书笔记强调记录知识点和对知识点的理解。相对而言,思维导图更简洁一点,读书笔记更具体一点。

如果我在网上找到别人做好的思维导图,是不是就不用自己再做一遍了? 做思维导图的过程是很有价值的,你可以深入书本,边看边做记录。做完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其实就相当于把这本书精读了一遍。拿别人的思维导图不能体验“阅读+记录”的过程,跟自己做一遍思维导图效果是完全不同的。用什么工具做思维导图真的不重要,你可以选择任何思维导图工具,只要自己做得顺手,用起来方便就好。思维导图工具的原理都差不多,只是操作界面和呈现形式上有细微差别。

看别人做思维导图都会做很长,为什么我自己做很短呢? 长的思维导图记录的内容比较多,短的思维导图记录的内容少。同样一本书,到底应该多记录内容还是少记录内容呢?其实这跟你的阅读习惯有关,有的人觉得书上的内容很好理解,只在思维导图记录书籍内容的框架就好,而有的人喜欢事无巨细,把每个知识点都记录在思维导图里。长和短没有好坏之分,只要自己觉得对自己阅读有帮助就好。

做完思维导图就能写出拆书稿吗? 做完思维导图导图,你会发现你已经把一本书最核心的内容都记录在一张图里了。借助思维导图写拆书稿会很方便,但这并不意味着做完思维导图就一定能写出拆书稿。思维导图还是头脑思维的过程,而拆书稿是语言表达的过程,从思维到语言,这是艰难的一跃,但只要跃过去,一切就会变得很简单。

三栏笔记、思维导图是不是选一个就好,还是两个都要做? 这要看每个人具体的需求。有的人看书比较慢,需要先做三栏笔记消化一本书,看完第一遍之后,再借助思维导图快速理顺书本的框架。这里头,三栏笔记和思维导图可以结合起来用。

实际教学中,有的人只用其中一个工具就能看懂一本书,这样就不用刻意再用其他工具。不过在这次课程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多去尝试,多掌握一个工具对我们肯定是有好处的。

第一次接触思维导图,除了看书之外,思维导图还有其他用途吗? 思维导图的用处很广,有人用思维导图记忆复杂的内容,有人用思维导图列提纲写作文,有人用思维导图记录头脑风暴的讨论过程,还有的人用思维导图归纳自己的工作或日程安排。思维导图是辅助思维的工具,凡是需要思考的地方,都可以使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就是帮助我们把三栏笔记中详细记录的资料再进行一次整合,提炼。列出一个骨架,我们的文章就有了方向,然后再把三栏笔记的内感动内容逐一填充,拆书稿也就完成了。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款导师经常用的软件——

幕布。幕布是一款思维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你用更高效的方式和清晰的结构来记录笔记、管理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头脑风暴等。

幕布的用法近乎无限,具体取决于每个人的想象力。比如说,每天下班前,你可以通过幕布列好第二天的待办事项,帮助自己有条不紊地处理各类职场上的事务。

当我们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同样也可以用幕布记录书中的每一个章节的重点内容,或者摘录对自己比较有启发的段落,以方便之后的回顾。

我们今天学的是思维导图,幕布也是可以转化哒。在幕布中,任何一项清单,都可以一键切换成思维导图。如果说清单是更聚焦在一件事情的某处细节,那思维导图则在事物的全局观上更有优势。

而且,幕布还支持多平台自动同步、团队协作、外链分享等等高级功能…同学们感兴趣下去自己再多了解下,工作生活都可以用到。有几个操作小视频可以看一下,同学们每节课也可以在幕布中进行复盘总结,包括作业也可以记录上去。手机、电脑、平板、网页几个平台自动同步,都可以随时记录。根据自己喜好选择得心应手的工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