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鱼养殖技术的饲料投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4

饲料与投喂是整个娃娃鱼养殖技术的中心环节。饲养管理工作的优劣对成体生长发育。娃娃鱼病的发生、水质稳定以及成体成活率产量等都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成体生态生理习性
1.生活习性成体在自然环境中栖息于阴河暗泉水之处,人工养殖的栖息于人工穴洞之中。
2.饵料 成体为肉食性动物,饵料分两大类:鲜活及冰冻动物(但含脂过量不适宜)、人工配合饲料。
3,水温 成体生长及性腺发育的决定因素,其适宜范围为 16~25℃,最佳范围在18~23℃。
4.耗氧量 白天为20.28~32.89毫克/千克·公顷,夜间则为21.69~36.24毫克/千克·公顷。
5 PH 成体适宜PH为6.5~7.5。
6.光照 成体是背光运动—一即畏光,要求光照强度为100~500勒克斯。
(二)饲料和投饲方法
1.饲料种类 娃娃鱼是肉食性动物,其天然饵料资源十分丰富,主要为鱼、虾、蛙、贝、泥鳅、鸡鸭胚胎、羊肉、牛肉、兔肉、蚯蚓等,人工配合饲料可选用鳗鱼配合饲料,我们已研制成娃娃鱼人工配合饲料。天然饵料饲养成体的饵料系数3.5~6.3。人工配合饲料饲养成体的饵料系数为2.8~3.6。各地可根据当地饲料资源情况而决定投饵品种。
2.投饲 为了提高娃娃鱼的养殖效益,降低饲料成本,在投饵前,要了解成体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与利用能力,以确定合理投饵。合理投饵包括娃娃鱼营养、生长、代谢、生理、生态环境等因子和投饲量、投饲次数、投饲方法和投饲原则等问题。
(1)投饲时间和次数 娃娃鱼在适温条件下,消化吸收旺盛,一般 2~3天投饵1次,若湿度低于10℃则每隔5~7天投喂1次。娃娃鱼昼伏夜出,夜间摄食,因此,夏天投饲时间在每天下午8~10时,冬天可在下午6~8时。
(2)投饲量 影响娃娃鱼摄食因素很多,如水温、溶氧、水质、病害、饲料品种、饲料质量等。娃娃鱼对饲料的需要量,可视池中成体的数量、日投饲率来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A=W×E
式中 A——日投饲量;
W——娃娃鱼体重;
E——投饲率。
水温是影响娃娃鱼摄食的重要因素,因为娃娃鱼是变温动物,随水温的高低,机体的生理代谢随之变化。娃娃鱼在适温范围内,其摄食与生长是随水温上升而呈正相关。一般在12℃以上摄食生长,以18~23℃时的摄食量最大,生长也最快,水温升至26℃以上,摄食量下降,28℃以上就进入“夏眠”。在适宜温度和同样的饲料质量条件下,溶氧、水质就起主要的作用。因此成体的投饵量要综合各种因素来确定,我们经过10年来研究结果,得出一个在不同水温条件下的投饲标准,可供成体养殖中的投饲。
(3)投饲方法 投饲要根据娃娃鱼的生物学习性和生态习性来确定合理的投饲方法。为了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投饲必须坚持四定投饲法,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①定时 就是根据娃娃鱼生物学习性夜间摄食特点按时投饲,同时也要根据季节、水温、水质状况适当提前或推迟。一般投饲时间:夏天确定晚上1O时,冬天为晚上8时。
②定位 养成娃娃鱼定位摄食习惯,能促进娃娃鱼集中摄食,集群摄食不但能提高娃娃鱼的食欲,增加食量,而且还可减少饲料的流散,提高饲料效率。
③定质 若投饲是人工配合饲料,要保存在低温、干燥、不受潮之处,成体因养殖目的不同,其饲料添加剂的添加也不同。为了提高配合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饲料在调制中要添加油脂,一般要求添加鱼油、植物油等。油脂的添加量随水温不同而增减,一般水温在18~23℃时,添加鱼油和玉米油各5%,水温在14~l.7℃时,油脂的添加量为5%~6%,低于12℃以下时可不添加油脂。天然饵料要求新鲜洁净,对于变质饵料绝不能投饲。天然饵料以泥鳅、蛆蚓、鲫鱼、鸡鸭胚胎为理想的饲料。
④定量 根据娃娃鱼的摄食、消化情况、个体生长、个体大小、水温、水质等不同因素,投给适量的饲料。
大鲵养殖池的设计建造
自然界大鲵生活在海拔300~800m的山区溪流中,有喜阴怕风、喜静怕惊、喜洁怕脏的特点,人工建造大鲵养殖池最好应仿照大鲵自然界的生活状况等来进行。
养殖场址的选择要求
水资源要求
根据我所多年采水样分析结果表明,大鲵养殖对水的总体要求是:水源充足,无毒无害,符合渔业用水标准。具体在水源上,以山区溪流水、水库水、地下水等清、凉、活水为好,能做到排灌自如;在水温上,应严格控制在0~28℃以内,以10~22℃为好;在水质上,要求溶氧丰富,在3.5mg/L以上,PH值在6.5~7.5。水中的总硬度和总碱度及氯化物、硫酸盐、硅酸盐、氨态氮等都不能超过渔业用水标准。
1.1.2环境要求
养殖池四周要求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清新,以四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人烟稀少、环境相对独立为好,另外,要求交通方便,当地鱼虾蟹或动物内脏等饵料资源丰富。
1.2养殖场的设计建造
大鲵生长有明显的阶段性,并有变态过程,人工养殖大鲵其养殖池须分阶段设计建造。其养殖池面积应视大鲵规格大小而定,稚鲵池(蝌蚪阶段1龄以内)0.5~1平方米,幼鲵池(幼鲵阶段1~2龄)1~2平方米,成鲵池(成鲵阶段2~4龄)2~4平方米,亲鲵池(4龄以上)5平方米左右。大鲵各阶段养殖池,其形状以长方形或椭圆形为佳,长宽比为3:2,其高度要求在所养殖大鲵其全长的二至三倍,养殖场池四周及底部应光滑,顶部建防逃设施或加盖防逃网,在池内可设计多个洞穴,便于大鲵隐蔽躲藏,各养殖池应建造独立的排灌设施,做到水位能有效调节,水进出自如,排污方便。 整个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大鲵防逃、防偷、防害设施。
大鲵苗种放养及种苗鉴定
养殖池的消毒
新建的养殖池,特别是水泥池,必须浸泡二个月以上,待其碱性消失后方可放养苗种。对于原有养殖池要进行消毒,消毒药物一般用1PPM的漂白粉或0.5PPM的90%晶体敌百虫杀灭细菌或寄生虫等敌害生物,然后用清水冲洗后注入新水方可放养苗种。
2.2鲵种消毒
为防止鲵种将病原微生物带入养殖池内,应将所有放养的鲵种用呋喃类药物每立方米水体0.2g或亚甲基0.5g兑水浸泡5分钟,然后将药水和鲵种一同轻轻放入养殖池内。
2.3种苗鉴定
2.3.1大鲵苗种与其他苗种的区别
在两栖类中。有尾目中的小鲵科、蝾螈科、洞源科等种类与大鲵极为相似,区别它们最主要的是比较其形态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 隐鳃鲵科(大鲵)、小鲵科、蝾螈科形态特征比较
2.3.2大鲵苗体质优劣的鉴定 大鲵苗种体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饲养的成功与否。优质的大鲵苗种应该是机体健壮、肌肉肥厚、体表无伤痕和寄生虫,未变态前外鳃完整无病变。反之,则为劣质鲵苗。
2.4放养密度
大鲵养殖池其放养密度视养殖大鲵规格和养殖场水源、水体、饵料等因素而定。一般情况下,苗种阶段考虑大鲵其活动范围较小,摄食能力较弱,放养密度可适当偏大,便于集中管理饲养。在成鲵阶段考虑大鲵活动范围大,摄食能力强,加之有互相攻击性,其放养密度应小。我们多年的养殖实践认为,苗种阶段其放养密度为60~100尾/平方米,成鲵阶段5~20尾/平方米。放养时,要求规格尽量保证整齐,个体之间不宜相差0.5倍以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