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郓哥最后去了哪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3
水浒传里卖梨的郓哥自从武松发配充军之后,他就远离了人们的视线,阳谷县的人们再也没有听到过那"脆梨、脆梨"稚嫩又纯净的叫卖声。郓哥到哪里去了?这个小小少年还会买脆梨吗?

郓哥在水浒里是一个小又不可缺的社会最底层的少年,从出场就受争议:有人说他引爆西门庆与潘金莲的丑事,证明他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因为他曾受到西门庆的馈赠;有人说他唯利是图,因为向武大郎透露其妻子潘金莲的奸情是因为王婆没有分他一点好处,……俗话说"性格皆命运",那么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1、灵活、老练的郓哥是个乐天派。

郓哥,十四五岁,依靠贩卖水果为生,还要养活六十多岁的父亲。尽其孝道,为了生活,小小年纪的他不得不走街串巷,过早体验人情世故,窘迫的生活,使他不得不过早地经历着岁月的风霜。为此,他没有抱怨生活,而是选择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小生意:卖水果,从这点来看他独立自强,清楚地用自己所长来维持生计!并不是,武大郎的炊饼挣钱,就去买炊饼,王婆的茶水挣钱,就去买茶水;水果绝对是穷人的奢饰品,但他能利用买水果名头向有钱人兜售,并获取馈赠。不得不说郓哥懂得积极地经营自己的人生。另外,郓哥到紫石街王婆那里寻找西门庆,与王婆的对话,充分体现了郓哥与人打交道的老练:

王婆揣着明白装糊涂,守口如封,郓哥有礼有节,老练、善诱。

2、图点小利背后折射着底层生活的无奈。

郓哥从他出场仿佛都在逐利,大街上找西门庆,结果没找到,被人指点到到了紫石街王婆家,由头是"寻大官人赚三五十钱钱";与王婆闹翻仍然是因为逐利,郓哥说"干娘,不要独自吃呀!也把些汁水给我呷一呷……",和武大郎说明潘金莲的奸情,还让武大郎请他吃点、喝点,走时还带上点炊饼,即使,武松发配仍然还给他老爹二三十两银子。

郓哥是少年里的自由人,少年一旦成了自由人,反而懂得了肩上的担子,就是咱们现在说的放手吧。

西门庆不仅有钱,而且有能力消费郓哥的水果,对于60多岁和15、6岁的爷俩来说,能赚一点,还赏一点,这该是多么不菲的收入了。打赏,就因郓哥穷,那到不一定。同时郓哥知足,只要赏些就好,见好就收。如果,西门庆一次给他很多钱,他还至于天天跑出来买脆梨?就好比,一个富裕的亲戚给你很多钱,你还用天天辛苦地上班吗?郓哥觉得天天有点,细水长流,也提精神。

对于孩子来说,谁给他东西,他基本上就愿意和谁亲近,这个不细说。并且郓哥小小年纪也是一家之主,一天挣不到钱,吃饭都是问题,能多进几两银子,总是有安全感的。问王婆要钱,他知道王婆的是不义之财,问武大逐利,他觉得是帮助了武大,问武松开口,那是担心他老爹。整个他逐利的过程不骗不欺,要,是真诚的要,给,也不嫌少,总之,还是生活所迫、生活的无奈。

……

(待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