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四道街,第100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3
成都长顺街旁边,有三条平行的小巷,名字也很统一,分别叫二道街、三道街、四道街。

算上在这附近居住的时间,品品走过这几条小巷不下100次,如果说住在这里的时候是当局者迷,那现在则是旁观者清。

回过头再来看这三条小巷,起初也觉得没什么不得了,甚至连名字都取得敷衍了事,直接用编号挨个取。

但其实,这三条小巷道的来头,不比邻近的宽窄巷子小。

在满清时期,这三条小巷是八旗子弟中最高等级正黄旗的居住地,整条街满满的都是经典的川西民居风格的大宅院。

由于街面窄,道路两旁并没有种行道树,已经斑驳的墙面,直接裸露在外。

满清之后,许多旧时军官和四川大户人家也都曾在小巷深处的大院中居住。

再后来,宅院改建成普通民居,普通人也在附近周遭买了房子,或者得到了单位分房,品品就曾经在三条小巷中的四道街附近住过将近10年。

而四道街的标签,在这品品居住的10年里,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皮研所”,既四川省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作为资深过敏体质人士,小时候的品品每年都要饱受一次皮肤病的摧残,几乎每年春季都遵循着看花、过敏性皮炎、到皮研所看病的规律走一趟皮研所。

与综合医院的皮肤科不同,皮研所有自己研发的膏药,包装基本上就是一个白色的小圆盒字,极其简单,到药效极好,基本上一擦就能药到病除。

皮研所旁边,就是四川省第二中医院,也是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研究所,针灸经络研究所,虽然看上去不起眼,但这所三甲医院先后汇集了一大批的中医大家。

连带着,皮研所和中医院的家属,曾经占据了整个四道街两边宅院的半壁河山。据说很多当时在中医学界有名的大夫,儿科医生、耳鼻喉科专家都曾经在这里居住。

当然,除了医院,这条街,还有很多人间烟火的味道,便宜丰富的小馆子和小卖部林立,短短几百米的小巷,满足了小孩的口腹之欲。

巷子这头的啤酒烤鸭,从品品住这儿开始到现在都开着,真正的老店。不止烤鸭,他家的手撕烤兔也是一绝,烤兔烤得干香干香的,辣椒面儿和葱花覆了一层在面上。

品品那二年生,总是看到老板把撕好的烤兔儿拿牛皮纸包起,然后怀揣着吃货的心跑回家偷偷吃独食。

往前走一点,是一家面馆,我只记得这家的口蘑面是一绝,直接让吃面必须吃辣的品品转性,每次到他家必点白味口蘑面。

还记得读初中的时候,特别特别喜欢整自己的发型。

用发胶、啫喱水把头发弄来竖起朝天,用发廊小哥的话来说,就是抓一哈,但是,自己抓总是抓不出形状,于是就只有隔三差五跑到四道街的美发店找小哥抓。

▲当年模仿春春发型的不要太多

往前走,走过位于街道中间的皮研所,一连串的小卖部就出现了。

干杂、五金、腌卤、通讯等等,开在居民楼一层的店铺,看上去跟住在这里的时候别无二致。

时不时的还有骑着小车卖鸡毛掸子的太婆。卖烙饼馒头的大爷。

再往前,就到了几百米的小巷的另一头,左边有几家卖腊肉的商铺,右边是一溜面馆小吃摊。

这家土鸡炖面,开的时间也很长了算的上是成都最纯正的鸡汤面店了,鸡汤浓郁,汤头有一层薄薄的鸡油,这个季节来上一碗简直舒服。

名字够霸气的苍蝇馆子,上不得厅堂的猪大肠和猪血旺只能下厨房,往红汤红油里一钻,就是一道人间至味。

而四道街旁边的三道街、二道街,如今也是成都美食的聚集地,各种特色的馆子开遍街头。

这些小馆每一家都蕴藏着老街的味道,当城市的建设不可避免的触及到这里的时候,是这些小店的味道,让我路过这里100次,依然不会忘却,也依然怀念。

关注品味成都微信平台:ischengdu

带你用最少的钱吃遍成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