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写创造未来——一堂说写课的育儿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4
        去听“童喜喜说写课程”讲座前,其实我是完全没有什么概念的。只是女儿在读幼儿园的老师,在家长群里反复发消息强调这次讲座的意义,让家长积极参加这个讲座。作为一名四岁孩子的妈妈,一名中学老师和一位阅读与写作的爱好者,所以我积极报名了。

      这一听果然收获不浅,此次儿童文学作家童喜喜老师的公益巡回讲座,重在分享她们经过八年探索得来的儿童说写的课程理论和实践经验,非常难得。这让我想起 “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这一金句(职业规划金牌导师吴刚老师语录)。主持人韩校长介绍了童喜喜团队,简单扼要说明了让家长来听讲座的目的及意义,有一句话印象深刻: “孩子的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起点!孩子能走多远,取决于在座的各位家长。”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人生导师。

      在接下来王娟老师的精彩讲座与分享当中,我感受到了“读写之间书为桥”的魅力。

      我的孩子今年4岁,她现在正处于语言能力高速发展期。她每天都在接收新的词汇,经常会给我讲一些小小的故事,每天都会让我有意外的惊喜,我惊讶于孩子语言表达飞速发展的同时又非常担忧自己不能够引导好她,今天听了这一堂课,最大的收获是:原来我可以用这种说(话)写(作)的方式,把孩子说的精彩语言一一记录下来,这样孩子的成长不就在我的笔端了吗?我想如果我几年坚持去做这一件事情的话,那么将是满满的幸福的回忆,对于我和孩子都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王娟老师开始提出了世界性的教育难题为: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越来越短,这是为什么呢?然后得到了电视猛于虎的答案。确实现在人手一机的状态,家人大人和孩子,对于手机完全没有抵抗能力。对于手机里面的视频和动画以及图片,都是非常迅速又有视觉冲击的信息,所以对于喜欢玩手机、平板看电视的孩子来说,静止的书页就显得比较乏味,又需要更多的思考,这样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就缩短。这个我们联想一下,自从我们普遍使用智能手机以后,是不是在阅读的时间和数量上越来越少?其实信息化社会的智能手机和电视电脑,确实是对传统阅读的一个相当大的冲击。

        下面分享一些课件图片。

王老师深入浅出的精彩讲解!

        今天听的讲座里面,还有一个概念印象很深刻:听和读是一种输入,说和写是一种输出。那么在听和读的部分就非常重要了,这里说的听是孩子与我们大人以及老师和小朋友们之间的这种沟通,而读指的主要是阅读,阅读是伴随我们终生的一种学习。任何学科都离不开阅读。抛开考试的目的来说,阅读可以滋养和丰富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幸福。对此我深有感触,在此回顾和分享一下自己不值一提的读书史。

        记得我接触阅读是在小学二年级左右,那个时候我们喜欢看连环故事画,我想那应该是80后孩子的集体记忆吧。我们在班上相互传阅连环画。迷恋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在上我们不感兴趣的课的时候,我们就放在这个桌子底下去阅读。慢慢到了三年级左右,我们的词汇量变大了,我们就会传阅故事书,每次看到“从前”两个字的时候,我就被故事深深的吸引进去了。小学的时候,因为喜欢阅读,我的语文的成绩较好,然后作文也得到了湖南省交通厅的一个征文比赛二等奖,记得写的是一个发生在我周围的真实的交通事件。因为有得奖的鼓励,当时自己的梦想可能是做一个作家,我自己做了一个本子,尝试自己写“从前”开头的小故事。为了写好作文,自己主动去买作文书,爸爸妈妈给我的零花钱,我都会积攒下来,用来买比较贵一些的作文书和课外读物。

      到了初中的时候,我的阅读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开始接触中外名著。当时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王旦文老师,她有着资深的语文教学经验,非常重视我们的阅读和写作。写作是一种常态。我可能因为性格比较内向,却爱阅读和观察思考的习惯,对文字表达比较敏感。记得当时有一个要好的同学转学了,我怀着悲伤的心情写了一篇怀念友谊的文章,然后被老师在全班念读了出来,感动了很多同学,老师做了很高的评价。初中我是班上学习委员,又担任学校广播站的编辑工作,每天负责播音员的稿件编辑,每次不够的时候还需要自己去写,这样在无形中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后来我们学校成立了校园文学社,并且有了文学刊物,我的作文也发表在校刊扉页上。同时,我们班级自发建立班级广播站,就是我们用录音机把采访员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一些谈话录下来,在我们班级课外活动的时间播放出来,往往因为那个内容特别的搞笑,大家都笑得前俯后仰的,这也成了紧张学习的一种放松方式。现在想来这不就是一种即兴表达的作文方式吗?

      关于阅读,初中时我和我的朋友最喜欢去逛的就是书店,一般用月租的形式去租书读。那个时候我最喜欢的作家是三毛、席慕容,还有琼瑶阿姨的小说基本上都看完了,第一本外国小说是《简爱》,还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有高尔基自传体小说《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三部曲,我买来看完后捐给了学校图书馆。每次放寒暑假的时候,都是我最快乐和充实的时候,因为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阅读。我的堂姐早年中师毕业,家里面收藏有一书柜的书,一到寒暑假无聊的时候,我就喜欢去我大伯母家借我堂姐的书看,包括有《穆斯林的葬礼》、《曾国藩传》,还有《圣经》等。很多的书都留给我非常深刻的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象。

      每次爸爸妈妈忙,把我寄放在外婆家的时候,我就去我舅舅家找书看,舅妈喜欢阅读,家里藏书颇丰富,表哥也因为喜欢阅读,成绩非常好,后面上了研究生。舅舅家里有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基本上是在他们家看完的,当然最喜红楼。在自己家里,我哥哥也是个小说迷,我跟着我哥哥一起读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两个人有时候还争书读,有时讨论小说里面谁的武功更厉害,还乐此不疲。

      可以说家族爱读书,有书读的环境和氛围让阅读成了我中学时期绘画之外的唯一爱好,甚至有过之无不及。当然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我初中的时候就戴上了近视眼镜并且逐年加深。初高中的时候迷恋读书的程度就是一到放假的时候就跑书店租书,名著,科幻,言情都看,有一段时间迷恋郭敬明的小说,情绪低落,我妈见了觉得读书害人,想办法赶我出去玩,晚上的时候还会突然袭击,看我是在看书还是已经睡了,有几次被逮个正着,挨了好一顿说教。我妈特别怕我读成一个书呆子与社会脱节,而确实可能因为喜欢读书,生活当中我还是蛮内向的,不会广泛交友,与别人的交际都不是太主动热情,情愿独自沉浸在书的海洋里面,因为书给我勾勒了一个完美而丰富的世界,里面有如此多不同寻常的精彩人生让我沉浸其中难以自拔。如果人生是一段有尽头的旅程,那么是书让有限的生命可以无限广阔。

      阅读的习惯一直持续至今,在孩子的眼里我是个爱读书的妈妈,床头是书,书柜上堆积了太多书。也会买很多绘本陪她一起读。虽然我没有走写作的专业道路,但是我现在坚持写自己的公众号还有,坚持把生活当中的点滴感悟,写入我的诗歌和散文里面。不是想成名成家,而是写作已经成了我很自然的一种表达的需求,就像人需要吃饭睡觉一样。这样对我的专业绘画方面其实也是一种滋养。因为读书的习惯,让我能够独立的思考,能够从事物的表面去剖析内部的本质,有了一个更为宏观的艺术视野,从而创作的绘画作品也会融入我的人生体验甚至我能从阅读里得到创作上的灵感。

      今天又有幸聆听了王娟老师的分享,也非常感谢作家童喜喜的团队老师们,我想我会把她们艰苦探索得来的理念实践到我对孩子的教育里,也会融入我自己的教学里。我和孩子的阅读都会坚持下去,并且尝试让孩子成为一个小小的创作者。

      在阅读方面,我女儿所就读的东河二园,他们坚持新教育的晨诵,孩子每天都会坚持一首童谣的朗诵。每个学期,学校都会让家长买指定的绘本,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共读。因为新教育,我的孩子受益了。她现在每天晚上,除了绘画之外就是要求读绘本,会去主动阅读,阅读完之后要和我们一起表演里面的故事,还要角色互换,非常有意思。记得上周末,我们带他去体育场玩的路上,她的要求是去图书馆,其实这儿的图书馆我从来都没有带她去过,自己也不曾去过,然而孩子屡次要求去图书馆读书。看着这个4岁的孩子,我当时觉得阅读真的成了她的一种习惯,老母亲的心深为欣慰。

都说孩子是天生的诗人。

      有一天晚上下雨,我的三岁多的孩子问我“妈妈,晚上下雨是不是月亮婆婆在哭呀?”我当时既惊讶又感动。

      有一天早上,孩子起床给我讲了一个小故事,她说,从前有一个坏天使,他有一支神箭,他的箭射向了爸爸妈妈的心里面,然后爸爸妈妈就对到一起了。当时我真是意外又感动,我觉得孩子在幼儿园里面能够听到老师说这样的关于爱神丘比特的小故事,并且她还能够回家给我复述得如此清晰,我意识到这就是一种口头作文能力的显示。只要孩子在开口表达,其实就是在创作。当然,作为一个美术老师,我更愿意让“说写”与“绘画”相结合,也许更适合我和孩子的说写之路。

        听完这次讲座,我想我会更加知道如何去陪伴孩子,更加珍惜跟孩子相处的每一个当下,珍惜为了孩子的未来而自我学习的每一次机会。所以我才写了这3000多字的说写出来的一篇感悟文章。

        孩子的童年是不可复制的,父母必须给予他们足够多的高质量的陪伴,这样才能够让他们的一生足够丰富而温暖。

      谨以此文感谢童喜喜老师团队,也以此勉励正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我们。

        还是那句话“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2019年11月3日  小蚊子记

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