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治天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2
常言道:半部论语治天下,实际上有时论语中的一句话都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论语·上》对于我们的指导意义有多大呢?以下将从4个方面来讲述。

1、学习层面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我们生活中很多人会有一个误区,认为学习到的东西就是我们自己的,实际上,只有当你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实际生活中,加入自己的感受和实践,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输出时,它才算是被你吸收,当你刻意练习,反复实践,知识才是你的,因此不要那么着急的追求结果,学而时习之的过程或者从困难挫折中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这也是自修的过程。

推荐书籍:《刻意练习》

(2)君子不器

孔子颂扬人性,提倡把人的潜能发挥出来,进行全方位发展,进行杠铃式资源配置。孔子自己也是这么去做的,他从不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臣子或者教书匠,没有用职位把自己框死,而是不断地去学习、掌握新的技能,他不仅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还删诗书定礼乐,做出来很多杰出的贡献,正是因为他从没有给自己设限,让自己的潜能无限发挥出来。

近几年很流行斜杠青年,倡导大家发展副业,不要局限在单一领域里,单一领域会限制思维的发展,这也正符合了孔子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君子不要被物化,也是同理,在倡导大家开发自己的内在潜能,探索生命的各种可能性,一个人不要轻易给自己设限,每个人通过自身的努力,都可能拥有无限的可能性。

最后,我们除了自己要做到“君子不器”,在管理下属和员工时也别把别人当东西,要学会开发他人的潜能。

推荐书籍:《跨越式成长》《未来学校》

(3)子入太庙,每事问

孔子认为祭祀是一件大事,一点也不可马虎,虽然自己已经学过了,但是也要多问,第一补充自己的知识盲点,第二通过确认考虑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这是成长型思维的表现,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推荐书籍:《终身成长》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是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者是第一层境界,即懂得学习的人,好之者是第二层境界,即爱好学习的人,乐之者是第三层境界,即以学习为乐的人,这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当你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并产生心流时,此时推动你前进的力量已不再是外力,而是你自发产生的内力,也就是内驱力,内驱力会让我们更加执着于去做某件事,沉浸其中。

推荐书籍:《心流》

2、领导力层面

(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认为作为领导者,关注点应该放在企业愿景、价值观和使命上,把握大的战略方向,要学会授权,战术层面的事情交由下属去做,公司的员工每个人都同一个岗位上历练多年,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他们对于自己本职内的事情更加的熟悉和了解,也比你更清楚如何解决,作为领导不要过多的干涉。当你把权利交到员工手中,给予他选择的权利时,这时他就会去思考如果把事情做得更好,也就能不断地去开发自身的潜能,为公司创造效益。这也与老子说的“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谋而合。

推荐书籍:《授权》《责任病毒》《复杂》

3、对生活的态度

(1)贫而乐,富而好礼

快乐应该是由内而外的,不会受外界物质的影响,也无需使劲就能自发产生的力量。如果你拼命克制自己的欲望,把自己最好的一方面展现给他人,这并不是真正的快乐。

(2)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孔子在绝粮于陈蔡时仍能安然自守,他是安心于仁道,不受外界事物变化的影响。他的弟子颜回也是安于仁道的一个典型例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但如果一个人没有仁道,他是不可能长时间呆在贫苦的环境中并快乐的生活的。

推荐书籍:《幸福的方法》

(3)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子於是日哭,则不歌

孔子不是圣人,也有软弱失望的时候,他会用“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来自嘲;也会完全跟着自己的感受走,平时整日里过得舒心自在,弹琴唱歌,但当他参加葬礼,为逝者伤心悲痛,沉浸其中,在这一天里他便不会再去唱歌,他是在真实而投入地生活,尊重自己的喜怒哀乐。

4、修为的境界

(1)君子无终食之间为仁

一个人在与别人相处时可以品格高尚,尽善尽美,但当他一个人独处时,是否能够做到呢?孔子提出“君子无终食之间为仁”,就是说我们要时时刻刻以仁行事,即使在艰难的处境或者自己独处时也要行为一致,保持淡定,而不是为了取悦他人才做。

推荐读《王阳明哲学》、《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毋意:人是很自我的动物,总是喜欢妄加猜测,这也就导致了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矛盾,比如说我们在家庭生活中,丈夫因工作加班经常晚归,妻子没有问清缘由就妄加推断是不是有外遇,结果自己疑神疑鬼,最终可能导致婚姻生活的破裂。

毋必: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包括科学,所有的东西都在不断的更新当中,所以我们在与他人交流的时候不要绝对化,少说“你必须。。。”。

毋固:不要固执已见,就像是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会有做错事的时候,当明白自己做错事情后,大方的承认自己的错误,然后改正,没必要为了面子的事情而使劲争辩,即使辩赢了,对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

毋我:孔子这是在告诫我们,做人不能过于自大,要懂得低调行事,谦虚做人。当你自以为是时,别人的观点是很难听进去,这对自己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推荐书籍:《思考快与慢》、《怪诞脑科学》

(3)三达德: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智慧的人选择接受随机,拥抱变化。有人心的人心怀他人忧愁会比较少,勇敢的人即使害怕也勇敢面对,这是我们为人处世所需要培养的品德和智慧。

推荐书籍:《怕死》《混乱》

(4)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我们喜欢对别人指手画脚,这是人的本性,修炼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反人性的过程,需要我们控制自己想要去操纵别人的欲望,多为别人着想,得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也是一种修炼。

推荐书籍:《扫除道》

(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生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处理各种痛苦,对于人生的各种挑战和困境,我做得这么好了,别人还是不了解我,我也不抱怨,而是以快乐的心态对待,这就是修行的结果,用平常心看待世上发生的一切。

《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需要我们仔细斟酌,反复应用,最终在自己身上形成一种精神,精神甚过文化,子孙传承,可以延续更久,愿我们都能成为《论语》的受益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