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踩过哪些消费陷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4-11
第一,就是损失厌恶,意思就是比起能得到什么,人们对于损失更为敏感,这种套路最典型的就是:包邮,多少人认为包邮东西比不包邮的要划算,真相那都在价格里面,

第二,铆钉效应。比如电商平台经常会进行打折大促

还有各种各样的券,大家都会觉得占很大的便宜,有些甚至是不管自己是不是需要,只要不买就感觉吃了亏,这种情况就是一种典型的铆钉效应。

第三,叫麦克苏尔定律,网购什么面霜,这种东西的时候会显示库存仅剩多少件,往往容易激发消费者抢购或者秒杀的这种冲动,所以现在很多的平台都讲秒杀

第四,叫鸟笼效应,这个更狠,比如你买了一件睡衣,但是你会感觉,我这个睡衣跟家具好像格格不入,然后就会相应的换地毯,换沙发,换餐桌,就把房间布局全换掉了,这个更花钱。

第五,从众心理,之前很多网友都会晒什么,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这个话题热度越高就会越吸引人去买奶茶。但其实很多人并不是为了喝奶茶,他就是为了晒个朋友圈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入坑儿呢?
给大家支几条招儿啊。

一、设置预算、合理消费

为了控制花销,想把钱花费在刀刃上,消费就需要合理化。而想合理化消费,自然是先做好家庭预算,要不然消费透支收入,那么才能控制消费。

这时我们就要给自己设置一个消费预算。设置了消费预算,直观理性的控制消费的欲望,开始可能会遇到困难,但坚持一段时间,可能自己的消费欲望就会降低,用做预算的方式帮自己省下了钱。当然这也需要很强的自控力,毕竟现在提前消费的方式太多,需要时刻提醒自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3-30
1、虚假广告。设置虚假降价或价格打折欺诈消费者,以推广所谓的新技术等进行欺骗,房地产开发商广告承诺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2、免费服务。经营者往往在消费者接受所谓“免费服务”后,又提出许多不公平的条件强迫消费者接受。“免费服务”实为陷阱诱饵。
3、义诊。不法之徒抓住消费者急需治疗疾病、渴求健康的心理,在商场小区举办所谓“义诊”活动,骗取消费者慷慨解囊。类似销售行为有可能演变成新的传销或变相传销活动。

4、告知中奖。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短信、信函等形式告知消费者,已经中了某公司大奖,要求消费者先支付所谓的“中奖费”、“所得税”、“律师费”、“审计费”等。消费者汇去款项后,不法分子立即销声匿迹。

5、返券促销。很多商场在销售过程中频繁采用“返券促销”手段,在广工信息上含糊其辞,真正拿到返券后,又有诸多限制和条件,其实本质就是有意误导消费者的不理性消费行为。
第3个回答  2022-04-04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一些消费陷阱。为了推销产品,商家们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设计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模式也多种多样,层出不穷。那些没有仔细研究,不知道真相的人真的会感到困惑。与此同时,一些企业故意制造各种消费陷阱。今天,让我们总结一下一些常用的消费陷阱,以避免踩到坑上,节省一些不必要的钱。
“观众中的几倍”。
许多购物中心通常都有“整个市场几层”的标志。小心不要低估“崛起”这个词。“崛起”这个词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活动空间。许多人认为所有商品都打折。你不付钱就不知道了。原来只有一些商品打折。
一些大品牌一般不参与商场的打折活动。即使打折,它们也是一些过时的、过时的滞销商品。因此,不要看到未来的活动在整个观众中被打折,而真正认为所有商品都打折了。
提高价格,然后打折。
现在很多商场几乎每天都有打折活动,但有些商家表面上是打折,实际上是变相提价。例如,对于一种原本100元的商品,他将原价提高到200多元,并以60%的折扣以120元的价格出售。相反,价格上涨而不是下跌。
因此,在未来,不要遇到打折活动,只要亮着眼睛,认为自己已经占了很大的优势。结果,你花了很多冤枉的钱。你最好根据自己的个人需要和经济状况来购物。
网上交易诈骗
当你第一次刷账单时,赚钱是如此简单。当你第二次刷账单时,你每个月每分钟的收入超过一万美元。
因此,当您第三次刷卡时,任务不足,系统失败,无法返回本金
储蓄用于保险
看,这个金融产品可以翻两番,只要五年,五年!
因此,它没有表明是储蓄还是保险。一旦你后悔或需要钱,你将不得不承担巨大的经济损失。
虚假广告。设置虚假的降价或价格折扣来欺骗消费者,以推广所谓的新技术。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承诺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免费服务。在消费者接受了所谓的“免费服务”后,运营商往往提出许多不公平的条件,迫使消费者接受。“免费服务”实际上是一种诱饵。
免费诊所。不择手段的人抓住消费者治疗疾病和健康的迫切需要,在商场和社区举办所谓的“免费诊所”活动,欺骗消费者慷慨解囊。类似的销售活动可能会演变成新的传销或变相的传销活动。
通知获胜者。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短信、信函等形式告知消费者,他们已获得公司奖励,并要求消费者支付所谓的“中奖费”、“所得税”、“律师费”、“审计费”等。消费者汇款后,不法分子立即消失。
折扣促销。很多商场在销售过程中经常使用“优惠券促销”的手段,广功信息模糊。真正拿到优惠券后,有很多限制和条件。事实上,其本质是故意误导消费者的非理性消费行为。
第4个回答  2022-04-09
虚假广告。设置虚假降价或价格打折欺诈消费者,以推广所谓的新技术等进行欺骗,房地产开发商广告承诺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免费服务。经营者往往在消费者接受所谓“免费服务”后,又提出许多不公平的条件强迫消费者接受。“免费服务”实为陷阱诱饵。

义诊。不法之徒抓住消费者急需治疗疾病、渴求健康的心理,在商场小区举办所谓“义诊”活动,骗取消费者慷慨解囊。类似销售行为有可能演变成新的传销或变相传销活动。

告知中奖。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短信、信函等形式告知消费者,已经中了某公司大奖,要求消费者先支付所谓的“中奖费”、“所得税”、“律师费”、“审计费”等。消费者汇去款项后,不法分子立即销声匿迹。

返券促销。很多商场在销售过程中频繁采用“返券促销”手段,在广工信息上含糊其辞,真正拿到返券后,又有诸多限制和条件,其实本质就是有意误导消费者的不理性消费行为
第5个回答  2022-03-11
前阵子,想着改善生活水平去市场买虾,连续问了两家都说没有,第三家老板娘说:“有的。”我很欣喜的问“多少钱一斤?”老板娘说“46,要多少?”惊叹价格贵的同时想打退堂鼓了,想想特地跑一趟买一斤吧,一斤能接受,就说“来一斤吧”老板娘打开泡沫箱,气泵产生的密集泡泡让我看不到虾的真实情况,老板娘拿起网子直接捞起一打倒入塑料袋,我问老板娘“这虾是活的吗?”老板娘说:“是活的”“那怎么不动?”“天冷的原因所以不动”听完这个回答我就没有过多询问了。在对话的功夫老板娘已经称好说96块,我惊讶了立马说道“我不要那么多”“那你要多少?”“一斤左右”最后老板娘倒掉一部分,我付了60块,提着虾放车里,回到家把虾倒入盆里在挑出虾线的时候,感觉很不对劲,这应该是死虾吧,保留着最后一丝希望在上锅煮的时候彻底幻灭了,确定死虾无疑,所以我买了46块一斤的死虾,这个认知让我决定再也不去那家海产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