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算农历生日 农历推算方法,从古到今多次修正完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2
前言:
我国历法源远流长,沿用至今主要有两种历法:
一种是今人称为阳历的甲历,即以干支纪年,古代以二十八宿为经度,观察太阳缠舍回归本位周期,称为回归年,分二十四节气,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宋史·律历志》记载:“虞喜云:‘尧时冬至日短星昴,今二千七百余年,乃东壁中,则知每岁渐差之所至。晋代天文学家虞喜,根据对冬至日恒星的中天观测,独立地发现岁差,并定出冬至点每七十一年左右冬至点西移一度,岁差为一刻五分左右,补入岁差即为恒星年。恒星年又比365.25多出9分,而国际通用历法,即公历是固定365日,4年一闰。所以跟公历对应日期,就不是口诀那样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来八、廿三,前后不差一两天那样了!越往后偏差越远,千年以后就会延后六七天了!节气才是真正体现南北回归的历律!
另一种则是农历,很多人相当然称它为阴历,其实是不对的,农历实际称阴阳合历!因为农历月长度是按太阳与太阴(月亮)每次相会周期为一个月,而不是恒星月。
我国从古至今至今皆以农业为主,称之为农业大国!此两种历法均体现在农业方面,尤其节气,而农历侧偏于民间习俗节日!本文将具体讲一下农历由来!
恒星月与朔望月:
恒星月为月亮绕地球一圈周期,古代以二十八宿为经度,通过观察月缠舍来确定恒星月。
朔望月则是日月合朔周期,以日月每次会合周期为朔望月
月之晦朔弦望:
朔日:按朔者日月交会之辰也,月本无光,借日光而明,远则光显,近则光隐,合朔日月同宫,近度故不见;月所在白道与地之黄道成夹角五度九分,若南北同度,则日为月所蔽,而日为之食矣,故日食在朔。
上弦:按上弦者周天四分之一也,月犹银丸受光含影,自合朔後去日渐远,日照其西,故自下视之如银钩,然是三日而哉生明也,至初八日间去日九十度,日照其半,西明而东暗,如弓弦之平分也。因自亏而向盈,故曰上。
望日:按望日者日月相望之辰也,日月相冲,日在地下月在天上,相距六宫对照而光满,若南北同度则月值暗虚,恰为地影所隔,而月为之食矣,故月食在望。
下弦:按下弦者周天四分之三也,自望而後去日渐近,日照其东而西亏,是望後哉生魄也,至二十三日间,西去日二百七十度,东去九十度,日照其半,东明而西暗,亦犹上弦之平分,皆所谓近一而远三也。因自盈而向亏,故曰下。
晦日:按晦日者月之尽也,去日甚近,将与日合,其光晦隐而不见,至朔既合,而光後复生,故月死於晦而复蘇於朔也。
晦在月末,朔为初一
朔望月平均值
b为恒星月:27.322天
a为恒星年:365.25636天那么
朔望月均值为29.53
而实际地绕太阳公转为椭圆运动,有时快有时行得慢,所以农历月分大月30日,小月29日,平均十二个月共354.3718天,阳历节气365.25636天,两者相差了接近11天,为了避免每年差距越来越大,于是古人设立闰月来补足。
十九年七闰:
三年一闰,五年二闰,十九年七闰,气朔分齐。十九为章岁,七为章闰,合称为闰周。其实就是以十九年为周期,农历与节气再次完全对应上,实则是取农历与节气两者公倍数近似值为周期。

历法修正与演变过程
1?西汉以前:
【平气平朔】
秦代和西汉初期使用的《颛项历》,以十月为岁首,把九月做为年终,闰月就放在九月之后,而称为“后九月”。
2?西汉《太初历》以前:
【平气平朔】
闰法:闰月固定在年底最后一个月
闰律:十九年七闰
3?西汉《太初历》
太初历将原来以冬十月为岁首恢复为以夏历正月为岁首
【平气平朔】
闰法:月无中气则闰
闰律:十九年七闰
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正月为岁首;开始采用有利于农时的二十四节气;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调整了太阳周天与阴历纪月不相合的矛盾。这是我国历法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4?南北朝《大明历》
【平气平朔】
闰法:月无中气则闰
闰律:祖冲之采用391年144闰缩小误差
由南北朝时期中国著名数学家、科学家祖冲之创制的一部历法,也称甲子元历。在历法中,祖冲之首次引入了岁差的概念,从而使得历法更加精确,是中国第二次较大的历法改革。十九年七闰法从此废弃。
5?唐代《麟德历》
【平气进朔】
闰法:月无中气则闰
闰律:该闰时置闰,不按固定的闰律周期,废除闰周
《麟德历》是唐高宗诏令李淳风所编的历法,于麟德二年颁行。废除沿袭已久的章蔀纪元之法,不用闰周而直接以无中气之月置闰。由于该历是以《皇极历》为基础而编制的,在推算五星运动时考虑到日月五星的不均匀运动,并吸取了《皇极历》的先进计算方法,且所得数据更为精确。《麟德历》的主要缺点是没有在历法中考虑岁差,一直使用到开元年间,又出现纬晷不合的问题。
唐代以前的历法都用平朔,只知道月有一大一小,何承天、刘孝孙、刘焯等虽然建议用定朔,但时人墨守旧法,骤创新法,扜格不入,难于实行。唐武德二年,傅仁均造戊寅历才用定朔,后由于贞观十九年九月以后,有四个月连续是大月,历家认为不是平常应有的现象,所以又恢复用平朔。到了李淳风的麟德历再用定朔,但作了进朔迁就的方法,以避免四个月连大的现象。之后定朔作为传统历法的基本算法,一直沿用至今。
6?开元《大衍历》
【定气定朔】
闰法:月无中气则闰
闰律:八岁三闰
唐开元九年,帝诏令一行制新历,此乃因李淳风所作之麟德历渐为人所忽用,且麟德历中之日蚀推测的误谬亦日益显着,故帝诏一行另撰新历。自汉代以来,历代天文学家都认为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速度是均匀不变的。张遂采用了不等间距二次内插法推算出每两个节气之间,黄经差相同,而时间距却不同。纠正了过去历法中把全年平分为二十四节气的错误。
平气:一年时长平均分成二十四等分
定气:黄经定二十四等分,一份十五度
7?《五纪历》
【平气定朔】
复用《麟德历》,更立岁差,代宗为制序
南宋《统天历》
元《授时历》
明《大统历》
------三者依次继承,历法大体一样
闰法:月无中气则闰
闰律:该闰时置闰,不按固定的闰律周期
差别在于算法对日月食时刻精确度,虽然不是按直接按十九年七闰法,但结果还是基本契合的,只是误差大小问题
8?清代至今
清.时宪历
清初,吸取西洋算法,把西汉《太初历》恢复夏历以正月为岁首,这个传统废除了,改用冬至岁首。
中国现用历法-沿用时宪历
【定气定朔】
闰法:冬至岁首无中气月置闰法
闰律:该闰时置闰,不按固定的闰律周期,由紫金山天文台计算朔气,全国统一颁布
中华民国成立,采用西历,纪年采用西历或民国纪年并用,并欲废除中国传统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成立时,继续使用西历,以公元纪年;但保留中国传统历——夏历的使用,并于公元2017年颁布了国家标准《农历的编算和颁行》。1970年以后“夏历”改称为“农历”。

后语:
我国农历历法推算大大小小经历了十数次修正,以上只是列举大的变革和主流程。不断的修正与完善,都是为了追求更精准更科学的数据,不断探索与发现,坚持求真的科学的脚步,一往无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