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商业洞察力》:突围边界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8
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只要存在系统就一定会有边界。我们打破了这个系统的基石或者天花板进入到一个更大的世界里边界依旧存在。但是大海的容量远远不是池塘可以比拟的。

可是我们怎么知道极限点到了呢?等用财务数据说话时已经晚了,我们必须在业务出现征兆时就要判断极限点是否已经来临。极限点的判断标准有哪些?

我们可以从战略维度和管理维度来看是否已经到了极限点:
1、客户端: 是否还有客户红利,比如通过拉新拓展新的客户端的增长?
2、地区端: 是否可以下沉或者走出国内到国外,或者到其他的地方?
3、产品端: 主营产品是否可以优化,可否开发配套产品销售?
4、管理维度: 是行业到了极限还是说因为我们内部组织心智效率低下导致的增长放缓?

刘润老师从4个维度讲了系统的刚性边界,这四个维度就是天花板,或者绕墙而行,或者拉长空间和时间。
1、市场规模。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规模,比如线下餐饮店,会收到空间的限制;特别要注意的是市场上除了你还有其他玩家,竞争对手的强弱,决定你“触达”最大市场规模的难度;一旦接近你的最大可触达市场规模,不要恋战,转换阵地。
2、资源限制。 资源型创业者资源是你的优势,也是你的“刚性约束”。因为你能掌握的资源或大或小,都是可以很快触达极限的。靠个人能力的创业者的时间,是“刚性约束”。能力强的,可以很快触达“边界墙”。提价不解决咨询业的时间“刚性约束”问题,只会延迟。靠土地资源、稀有矿产资源,以及某个人的独家手艺等等这些不可再生资源创业的,刚性约束的边界墙,也在不远处。怎么办?试试把自己的商业模式,建立在高速可再生资源上。比如知识、流程、专利技术等。
3、法规政策。 很多小公司一开始的时候就不规范,比如不给员工交社保什么的,稍微变大立马受到限制,所有这些小的时候耍过的小聪明、抖过的小机灵,长大都没用了。及早地合规运营,不然公司永远长不大。
4、技术限制。 每一项技术的发展,都会遭遇极限。

这些“刚性约束”,会设定你的增长极限。这就是系统的“边界墙”。因为“路径依赖”,你很自然地就会对“刚性约束”发起总攻。但是,绕行突围这堵“钢铁南墙”,也许才是正确的方法。

课后思考题:
有人说,资源总量、生态环境真的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刚性约束”。你同意吗?如果是,那么人类应该如何突围它们设定的“边界墙”?

思考解答:
不太同意
1、资源总量、生态环境是动态的有增有减,技术也在发展,新能源开发、资源重复利用、环保意识增长、生态系统重建都将获得长足发展,通常情况下除非地球寿命到了,应该不会成为刚性约束。
2、企业应该站在上帝视角俯视企业发展生命周期、技术采用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用户生命周期处于各个不同阶段时候,打通起来制定战略决策,保持不断创新,绕过这些天花板,横向发展。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