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这座古堡,距榆林城区仅15公里,出土的城砖有25斤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2
陕北明长城遗址众多,保存较为完好的要数“三十六营堡”,旅图客的愿望就是走遍这36座营堡,来一次陕北长城古堡之旅。

去年冬季,一个晴朗的日子,旅图客驾车从榆林市区出发,沿着210国道一路南下,20分钟左右就到了归德堡村。在国道的左手方向,有明显的“归德堡村”彩门,进村的道路是水泥路,两旁栽种着松树和柳树。

归德堡,是塞上名堡之一,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向北距离镇北台25公里,向南距离鱼河堡20公里,曾有军丁480名,马匹骡子117匹。从空中俯瞰,归德堡建在山脊上,地势高于四周,占据着有利地形,便于防守。

归德堡村的老百姓,居住在古堡城墙下,一排向阳的古窑洞,看样子好久没有人居住了,荒草丛生,有的窑洞接口子塌陷了,砖石掉了下来,漏出里面的黄土。

沿着盘山道路,一会儿就到了山顶。围着古堡城墙转半圈,就到了古堡的东门瓮城,城门有些低矮,看不出塞上名堡的雄姿。东门外的路灯上,悬挂着一条横幅,印着类似“保护长城,人人有责”的宣传语。

古堡内有2座新建小庙和一座戏楼,看不到古建筑的影子,不过在新开垦的土地上,能够看到很多残砖碎瓦,这些碎砖石应该就是古堡原有建筑留下的碎片。

在一处偏僻的城墙根儿下,发现一个瓷碟残片,可以看出碟的底部有两个圆环,用水清洗一下,现出拙朴的原貌,打算拿回去,当做书架上的小摆件。

古堡北城墙和东城墙相对完好,夯土墙看着很结实,上面长满柠条和杂草,背阴处全是苔藓。几百年的风吹雨淋,使得城墙低矮了许多,甚至城墙外野生的榆树,都比城墙高出不少。

在城墙根儿的泥沙里面,掩埋着大大小小的城砖。据归德堡村的老人介绍,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村里搞修建,在北门外的泥土中,发掘出完好的城砖,有一块砖尤为珍贵,上面竟然刻着“万历年”字样,村民用称一称,一块砖头尽然有25斤重,可见用料扎实。

站在古堡土墙上,远处是榆林城区建筑群,一栋一栋拔地而起;古堡脚下210国道上,运煤的大卡车一辆接着一辆;清澈的榆溪河,仍旧滋养着塞上子民。古堡静谧,远处却熙熙攘攘,有种时空穿梭的错觉。

归德堡旧时东门有瓮城,南门也有瓮城,北门处地势低洼,城内的雨水都从北门排出城外。归德堡占地不大,周长不到2公里,因形似马镫,当地人称“马镫城”。据说原来还有西门,但是开了西门风水不太好,后来就封住了。

据记载,旧时归德堡店铺不多,只有十来家,它的主要作用是粮草集散地,保护榆林镇粮草的供应。从古至今,归德堡村民集中居住在西关外,世代繁衍,一直到现在。

上个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紧张,全民挖防空洞,榆林处在北方,当然也不例外。在归德堡西城墙下面,就有一个防空洞,除了入口被破坏外,洞内基本保持原貌,据说有三个洞口,全长有十几公里。

归德堡的往事还有很多,等着后人去发掘。

朋友们有何高见,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旅图客:游陕北,爱陕北,发现不一样的陕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