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的俸禄很低,据说只能养活家人,他们的奢靡生活是如何支撑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10-26
  清朝的官员,大多花钱大手大脚的,他们的俸禄自然不够养活自己,而清朝官员的来钱手段主要分两个时期。
  先来看一下清朝官员的俸禄是多少。
  在《大清五朝会典·户部·俸饷》中曾经有过记载,亲王的俸禄,一般一年也能达到10000两,郡王也有5000两,贝勒是2500两,贝子是1300两,而下面的官员俸禄就少得可怜的,一品大臣也只有180两的俸禄,二品是155两,三品还有130两,而越是低级的官员,俸禄也就越低,等到了八九品的官员,俸禄也只剩下了三四十两,这么少的钱,完全不够支撑一个官员一年的支出。在俸禄之外,官员还有俸米的补贴,这笔钱财的数额基本和俸禄一致,但单位却变成了斛。
  按照北京官员的日常支出来说,每年需要支出约一百两银子,这笔钱财包括了吃穿用度,还有雇佣仆人,很明显,就算是一品二品的官员,每年如果想要保持体面的生活也只是勉强而已,但到了八九品的官员,几乎是维持不了生计的
  于是,在清朝前期,各级官员巧立名目,用各种手段“捞钱”。
  官员们工资水平比较低,他们迫于生计,也不得不想出来各种办法捞钱。
  首先就是收保护费,民间的一些商人,开展生意的时候,很多都会多少接触到一些灰色产业,而这些官员,就会和商人勾结起来,充当商人的保护伞。
  清朝的官员其实一点也不清廉,很多地方官为了升迁,就会拿出来钱财“孝敬”上级官员,借此得到升迁的机会。
  很多官员会利用职务之便大笔捞钱,比如朝廷的金库一时间捉襟见肘了,朝廷就会让各级官员捐款,而负责收款的官员就会趁机捞点油水。
  像这种捞钱的手段在清朝的时候数不胜数。
  康熙后期的时候,清政府官员腐败成风,朝廷为了改变这一情况,专门设置了养廉银。
  雍正帝时期,为了改变官员腐败成风的现象,专门设置了养廉银,养廉银一般数额都在官员俸禄的十倍到一百倍,这么一大笔钱财,完全足够官员日常开销,一时间朝政清明了很多。
  当然了,养廉银一般都是针对地方官员的,京城的本地官员是没有这份收入的,他们的收入依旧过得较为艰难。
  而官职比较高的官员,会利用职务之便,让地方官“孝敬”自己,毕竟地方官是否升迁,都指望这些京城的高层官员,这些钱也被称为“冰敬”,“炭敬”。
  这笔孝敬京城高官的钱财只针对那些手握重权的官员,而官职较小的就没有这份待遇了,他们只能过着依旧艰苦的日子。
  清朝前期的时候,官员们腐败成风,而在雍正以后,虽然这种腐败的风气有所减缓,但并非完全被遏制住了,所以还是有很多官员依旧贪污腐败的。
  清朝官员虽然名义上的俸禄不高,但大多也都过着奢侈生活,主要也是因为这些原因,欢迎补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