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8-26
端午节可以赛龙舟可以吃粽子还可以挂艾草,制凉茶,佩香囊等。
第2个回答  2021-04-04
成为第359位粉丝
端午节习俗主要有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药水、打午时水、浸龙舟水、食粽、放纸鸢、睇龙船、拴五色丝线、薰苍术、佩香囊等等。扒龙舟活动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第3个回答  2023-06-23
端午实际意义与传统风俗的体、相、用!
端午的端字有多层涵意。端就是两头儿,线段的两头儿叫端,上下也叫做顶端、底端,端又有端正的讲法,又有平稳的意思,比如我们说端茶。可见中国汉字微言大义!当阳能,或者说叫它元气也行,称它作元、亨、利、贞也行,叫乾也成,当这个玩意儿上升到最高位置、发展到至极、到达波峰时,这就好比波峰波谷,那么在八卦层面来说就叫作飞龙在天。对于我们生活在北半球的中国来说,在夏至这一天,太阳运行到北回归线,阳热能量最旺,但阳极阴生,也意味着从这一刻开始,阳能开启了衰减之路。也就是端午的第二天卦词就可以称为亢龙有悔。比如先观想有一个抛物线,生生不息的那个东西,能升的那个玩艺儿,它上升到了抛物线的最顶端,也就是端午的端。尤其对于今年来讲,此刻夏至一阴生,天之阳能到了至盛。(注意,是天的阳能、上方阳能、大气层外端,地面还不一定至盛。)我们看太极阴阳鱼能体会到,阳到了最旺盛的这一刻,同时开始生出来一点点阴。由这一天开始,阴逐渐的出生、成长、茁壮,一直到冬至这天,阴盛至极。同理,阳能这天开始慢慢的消减,直至冬至涅槃重生。从一年十二个月看,此时月份处在正中,日子也处在正中。
端午这一刻的前面,从卦象上看是乾卦,代表阳至盛、至极、至旺,端午这一刻开始就是姤卦,也就是前一刻乾卦上爻亢龙有悔,而由阳转阴,才成就了姤卦初爻之一阴。
如果在人体来讲,阳气最旺盛开始转阴,这就是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为什么要用艾草、雄黄等的原因。从端午开始也就开启了炎热的日子,天的阳能到了最顶端,虽然开始消减,但是还有一个惯性过程。比如说阳能到了大气层的最上端开始下降,但是地面的阳能还在持续上升。而人类生存的这个空间当中的热量仍然是在不断的积聚。所以说端午这一天不是热的结束,而是热的开始,而且是湿热的开始。一年五季春、夏、长夏、秋、冬。端午这一天揭开了长夏的序幕。阳能升到天为湿气转而下降,阳在地为土,在体为脾胃,所以端午湿热加重。脾胃的濡泄啊、脚气病啊,凡是跟湿有关的疾病开始呈现。为什么呢?身体不健康的人,内在的“湿”于此时外在的大气波动频率产生共鸣。所以有痰湿体质疾病的人,此时与大气的湿气产生共鸣。有脾胃病的人,脾胃属土,与此时地面的土气产生共鸣,湿土并生,所以脾胃病也会体现出来。大便溏泄腹泻、没有食欲、消化不良等等。可见中国古代的科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传统文化,他是站立在以人为本位的最高层面,是自上而下传承的教育理念。一切的经典,譬如四书五经都是“真相科学”的标准。一上来就表达出宇宙人生真相,然后引导我们每一个个体如何正确面对?怎么样的起心动念?怎么样的行住坐卧?怎么样的为人处世?这些都在经典之中揭示出来。那么,普通大众没有学习机会怎么办?因此,古人制定了二十四节气、制定了各种传统风俗,用这些方法来帮助我们普通人合于天道,顺应天道。比如在端午期间要吃粽子,要用艾草……湿热的天气下外邪比较多,虫子呀、细菌啊、病毒啊等等。所以中国人的风俗就有用艾草的习惯,借着阳能到达最顶端的这个机会,燃烧一下艾草,做一下艾灸。借着外界的热,我们再添一把热,来祛除体内的寒湿。艾草、雄黄等可以杀菌、驱邪、消毒。为什么吃粽子呢?糯米是入脾胃养脾胃的,但要注意适量,注意过犹不及,而粽叶又有祛湿、行水、利水的功效。由此端午节与其传统可见一斑,中国传统风俗是古圣先贤为了百姓幸福安康,而顺应“天道循环”制定出来的“戒律”。因此,传承中华文明、守护传统文化,如同传承皈依圣贤、守护大道自然。所以,以此修身齐家,终能觉悟人生、开启幸福!
第4个回答  2019-12-21
端午节需要吃包粽子,吃粽子,还有赛龙舟。
第5个回答  2021-06-14
1/4
吃粽子、竞龙舟、悬菖蒲艾叶、拴五色丝、饮雄黄酒、吃五黄、佩香包、采百草是端午节比较普遍的习俗。


2/4
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每种习俗因各地文化的不同而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3/4
这些节俗围绕着祭龙、祈福、攘灾等形式展开,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



4/4
这些习俗还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又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