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属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2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B 2.B3.D4.(1)母亲去世而离职,服丧期满,授官翰林学士,并暂时代理开封府知府。

(2)现在因在是与不是之间,就被责问,臣担心御史台的谏官会害怕获罪而沉默不语,这不是用来广开言路的做法。1.1】分 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B项,因袭,承袭,继承。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分 析:本题考查归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是写杨察揭发坏人坏事的;⑤是说杨察在所谈之事的看法上与陈执中不合,触犯了上司,还不能就断定为表明杨察敢于直言的。

⑧是说杨察勤于政务的。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3.3】分 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D项,概括和分析有误,从原文看,“糊名”和“变文格”是两回事,“变文格”可以导致文章“放轶”,而“糊名”则是防止走门路。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4】分 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译出大意给2分;“忧”“服除”“权”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译出大意给2分;“洁”“缄默”“广”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杨察,表字隐甫。他的祖先本是晋地的人,跟随唐僖宗入蜀,便居住在成都。

考中进士甲科,拜官将作监丞,出任颍州、寿州二州的知州,历任江南东路转运使。属下官员因为杨察年轻,就轻视他。

等到他巡行所管辖的区域,多次揭发出隐蔽潜伏的坏人坏事,众人方才敬服。杨察在官署,专门把检举官员作为当务之急。

人们中有的议论他,杨察说:“这是转运使督查地方官员的职责,如果指摘那些微末小事,那是普通官吏都能做得到的,何必用我去做呢!”征召入朝拜为右正言,暂时兼任礼部贡院官职。当时上封奏事的人请求罢除有司糊名考士的方法,以及改变文章的风格,使考试的文章豪放不羁来因袭唐代的风格。

杨察认为:“防禁一旦突破,那么请托之风又会兴起。况且文章无论今昔,只以其纲要作为根本,如果任由其放纵,也不是唐代科举选士之法。”

先前的议论于是搁置下来。晏殊执掌朝政,因为要回避岳父,调为龙图阁待制。

母亲去世而离职,服丧期满,授官翰林学士,并暂时代理开封府知府。议论国事无所避讳。

适逢下诏推荐御史,杨察提议:“御史台的官员供奉殿中,巡查检举不法官员,一定是通古今治乱的正直之臣才行。现在推荐的标准太细,因公务犯错误和发生一些不值得计较的小事,都弃置不加选用,恐怕才能卓越的人,或许要有所遗漏。”

御史何郯因为所揭发的事情没得到落实,中书省询问情况。杨察又说:“御史这一官职,先例允许根据传闻向上检举;即使所说的不恰当,自然由朝廷采纳选择。

现在因在是与不是之间,就被责问,臣担心御史台的谏官会害怕获罪而沉默不语,这不是用来广开言路的做法。”又因为多次议论政事而触犯了宰相陈执中。

不久,三司户部判官杨仪因为走门路而被贬官,杨察也犯有先前在府中把重刑判为答刑的过错,虽然革去官职,还是遣放到信州任知州。后来又调任到扬州,两改升迁任礼部侍郎,又暂时掌管开封府,后又任职翰林学士,兼管三司使口内侍杨永德在皇上面前低毁杨察,主理刑狱的三司(御史大夫、中书、门下)有诉讼案件,讼辞中牵连到卫士,杨察因此请求辞去三司职务,过了一年,又以本官担任三司使。

吃钟乳(中药名)超过了剂量,得毒疮病而死。杨察有漂亮的风度仪表。

从小死去父亲,七岁才能够说话,他的母亲有一些文化,曾经自己教他。写文章很敏捷,他写的制洁,开始好像没有下心思;等到稿子写成,文字都典雅得体,被当世人称道。

遇到事情明达有诀断,处理政事勤奋,即使事情很多也高兴地处理而不厌烦。毒疮刚发作时,还入朝应对,商量财物货利的事,回家后就十分疲惫,人们认为是他过干劳神的缘故。

2. 寡妇村的展览内容

主展厅分为“人间浩劫”、“旷世悲情”、“海峡曙光”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人间浩劫”设有“大抓丁”、“生离两岸”、“死当长相思”等栏目,采用大量珍贵的历史和现在的照片、资料,全面介绍1950年解放前夕发生在东山岛上大抓丁事件的历史背景及其过程,罗列出4792名壮丁的名单,重点介绍了发生在铜钵村的大抓丁事件经过,1950年5月10日凌晨2时国民党部队突然包围了铜钵村,掳走了147名壮丁,其中年小只有17岁,年长55岁,已婚91人。下海时,亲人生离死别催人泪下的一幕淋漓尽致地再现。

从此,失去丈夫的妇女们,便陷入漫长的守活寡、盼亲人的痛苦生涯。眼前展现是林秀真、林秀春、林招玉等人,年轻时青春焕发风华正茂的 *** ,现在已老态龙钟、憔悴忧伤的“活寡妇”各个年龄段的照片,今昔对比,反差强烈,令人心灵震颤、叹息不已。

在“死当长相思”一栏里,出现了一些去台人员在台湾去世,清明节,其眷属到海边祭拜亡灵的相片,并配以诗句“天海两茫茫,香祭焚一柱,生死家园恋,做鬼也还乡。魂归来兮!”再看“永难成双”的一只布鞋,大抓丁之夜,村里青年谢文在睡梦中惊醒刚636f7079e799bee5baa631333361303030穿上右脚一只布鞋就被强抓走,妻子林秀真把左脚那只布鞋珍藏了起来,盼望丈夫早日回来,不幸丈夫病逝台湾,分隔两岸的布鞋再也无法成双了,看了令人心伤。

第二部分“旷世悲情”运用大量的实物、模型,配以声光,选用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来自台属家庭的各种实物。眼前是一面破碎难圆的镜子,以长方形巨幅壁画“台湾海峡”为背景。

在这里放置石磨、单人戽桶、网桶与歌册、铝碗、系红线的老猪(等去台湾儿子回来结婚却没等到)、一双等了38年的鞋、虚设的宴席备有在台亲人碗筷、田大娘的茶具、金戒子以及泣血的洞箫等30多件实物。每件实物都渗透出思亲情与辛酸泪,向人们讲述一桩桩撕心裂肺的悲惨故事。

一只铝碗盛满主人刘口老人半个世纪苦苦思念亲人的哀愁;那老旧的石磨,它磨掉风雨岁月,磨掉了美好的年华,却磨不掉坚贞不渝的爱情石磨主人,吴阿银原是广东人,流落铜钵村和青年谢老王结成恩爱夫妻,逢上过节,夫妻共推石磨,同做米糕,情深意长。自丈夫被抓兵台湾,阿银独自推磨,年复一年、一步一泪,磨白了发,磨碎了心,却磨不掉她对丈夫思念情。

真是:古榕恋、古井泪、鸳鸯劫、戽斗魂、石磨恨。“海峡鱼雁诉离情”主要展示两岸同胞来往鸿雁传书的数千封书信实物,台湾老兵诗词文稿,还有东山县出版的《海峡桥》、《寡妇村》等书籍充分反映了两岸骨肉同胞“心的呼唤,情的诉说”。

去台人员蔡波先生在台湾所作300多首诗,全是爱乡思亲之词赋,如“身心牵挂一水隔,骨肉生离两地分;家尘羞作南冠客,落叶愿为东山魂。(梦痴泣于甲子母难日)。”

这些诗词是用血汗泪赋就的,催人泪下,感动天地。第三部分“海峡曙光”设置了三个专栏:“亲切关怀”、“海峡和风”、“故园巨变”。

以大量图片展示东山岛翻天覆地的变化,铜钵村的沧桑巨变。“亲切关怀”反映解放以来各级党和 *** 关心“兵灾家属”的生产、生活,尤其改革开放以来,东山大力开展多种领域的对台交流活动,促进海峡两岸“三通”,为亲人团圆创造良好条件。

关心支持“寡妇村”发展经济、兴办公益事业的情景,其中有许多中央、省、市领导,包括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常务副会长唐树备等到铜钵村考察活动照片。“举世瞩目”主要介绍20年来,先后有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20个国家和台湾、港澳记者及有关专家到这个村采访。

“再也不能让这些老大娘守活寡了”这是1986年11月到铜钵村采访的美国记者劳伦斯夫妇发出的感叹。“忠贞坚韧”展示当年已结婚的91位妇女,在丈夫被抓丁去台后,撑起男人抛下的担子,耕种田地,孝敬翁婆,扶养子女成人的动人形象。

表现了她们对亲人忠贞不渝的爱情和执着的期待,博大宽厚地包容一切的胸怀,是对祖国统一大业坚定不移的信念。“海峡和风”通过黄文克、黄阿嵩等台胞回乡与亲人团聚、故友相会、回乡定居、投资办厂等情景,反映两岸密切文化交往加强农业经贸技术合作和台商办企业等情况。

据介绍,这个村当年被抓兵去台湾147人,除病逝外,85%的人回来探亲,已有17人回乡定居。“故园巨变”突出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铜钵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使我们看到该村从一个贫穷的村庄变为富裕型村庄。

站在展览厅走廊上可以观赏铜钵新貌:高楼林立,宽敞的公路,繁荣的街道,别墅新村,学校幼儿园交相辉映,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3. 后汉书·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翻译

译文:张曹郑传 张纯字伯仁,京兆杜陵人。

高祖父安世,宣帝时任大司马卫将军,封富平侯。父亲张放,任成帝侍中。

张纯年少时继承封号土地,哀帝、平帝年间为侍中,王莽当政时位至列卿。正遇上王莽篡位,很多人失去封号土地,惟有张纯因敦厚谨慎遵守制度,得以保全原有封号封地。

建武初期,张纯先来到朝廷,因此得以恢复封国。五年,拜为太中大夫,派他统领颖川突骑安抚荆、徐、杨部,督促他们转运物资,监督各兵营。

后来又率兵在南阳屯田,迁升为五宫中郎将。有司上奏说,列侯如不是宗室则不应该恢复封国。

光武帝说:“张纯宿卫十几年,还是不要废除,改封为武始侯,享有富平一半的租税。” 张纯在朝廷经历了几代,很熟悉过去的事情。

建武初期,旧的典章缺少许多,因此每当有疑难之处,就去询问张纯,从郊祭、庙堂、婚姻、加冠、丧葬、纪年等方面礼仪,有许多匡正、确定。光武帝很器重他,让他兼任虎贲中郎将,多次被引见,有时一天召见多次。

张纯认为宗庙没有安定,昭穆的顺序不正确,建武十九年,张纯便与太仆朱浮共同上奏说:“陛下从平民起家,平定天下,消除暴乱,振兴承继祖宗的基业。我们私下认为经书大义所记载的都是人情世故及众人的愿望,虽然实际是与创建革新相同,而名义上却是中兴,所以应该供奉先帝,敬奉祭祀。

元帝以来,宗庙供奉祭祀高皇帝为受命祖,孝文皇帝为太宗,孝武皇帝为世宗,都舆旧制相同。又建立宗亲庙四世,推南顿君以上到舂陵节侯。

按照礼仪,继他人之位便要行他人之子的礼,已经奉祀大宗了,那么自己亲族的地位就要下降。现在禘祫祭高庙,按顺序排列昭穆位置,可是舂陵四世,君臣一同排列,以低位排在尊位的行列中,这是不合礼仪的。

假设不遇王莽篡权,而国家没有继承者,如果在宗室中寻找,由陛下继承皇位,难道还能再照顾私家亲族,违背礼制吗?从前高帝因为是自己取得天下,不是来自太上皇,宣帝是以孙子的辈份继承的帝位,因而不敢偏护自己的宗亲,所以为父亲另立庙,只有群臣侍奉祀祠。我们认为应除去现在的宗亲祠庙,效仿高帝、宣帝旧制,希望能将我们的奏议交有司商议。”

光武下韶给公卿,大司徒戴涉、大司空宝融议说:“当用宣、元、成、哀、乎五帝四世代替现在的亲庙,尊宣、元皇帝为祖、父,可以亲自供奉祭祀,成帝以下,命有司供奉,另为南顿君建立皇父庙。其中祭祀上至春陵节侯各位祖先,群臣供奉祭祀,用来表明尊重尊长的敬意,亲近亲族的恩泽。”

帝听从了他们的建议。此时宗庙不完备,从元帝以上,在洛阳的高庙祭祀,成帝以下,在长安高庙祭祀,至于南顿四世,则在光武帝所在的地方祭祀。

建武二十年,张纯代替朱浮任太仆。二十三年,代杜林任大司空。

在位时敬慕曹参的功绩,实行无为而治,挑选推举的掾史官,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儒。二十四年,从地面上挖开阳渠。

引进洛水成为漕运,百姓从中得到好处。 建武二十六年,光武帝下诏给张纯说:“禘、祫之祭祀,已经很久没有进行了。

‘三年不实行礼,礼必然损坏;三年不举行乐,乐肯定破败,。应该根据经典,详细地制定祭祀的规则。”

张纯上奏说:“《礼》上说,三年一祫祭,五年一谛祭。《春秋传》说:‘大祫是什么?就是合祭。

’毁庙和未毁庙的庙主都上升,与太祖一同祭祀,五年再盛祭。漠旧制是三年一祫祭,毁的庙主与高庙一同祭祀,没有毁的庙主没有合祭。

元始五年,各位王公列侯庙会,开始进行褕祭。又有在建武十八年光武帝亲临长安,也举行这种祭礼。

礼认为三年有一闰,天气稍具备条件;五年再闰,则天气条件完全具备。因此三年一祫祭,五年一禘祭。

禘之为言谛,就是明确确定昭穆尊卑的大义。禘祭在夏天四月举行,夏天阳气在上,阴气在下,因此匡正尊卑礼仪。

祫祭在冬天十月,冬天五谷成熟,物品完备礼制完成,因此聚集饮食之物。此典制废弃后,至今八年了,我认为可以按礼制实行,按时商议确定。”

光武帝听从了张纯的建议,从此禘祭、祫祭便确定下来。 当时南单于及乌桓前来投降,边境无战事,百姓新近远离战争,每年常有收获,家给人足。

张纯认为圣明君王建立辟雍,是用来尊重崇尚礼义,富裕之后施行教育的。于是按七经谶、明堂图、河闲《古辟雍记》、孝武太山的明堂制度,以及平帝时的建议,想要全部上奏给光武壶。

还未上奏时,正赶上博士桓荣上奏主张应该建立辟雍、明堂,奏章下给三公、太常,而张纯所建议与桓荣相同,于是光武帝便同意了。 建武三十年,张纯上奏认为应该封禅,说:“自古受天命为皇帝,治国兴盛,一定要进行封蝉,用来告诉上天事业成功了。

《乐动声仪》说:‘用《雅》治人,《风》靠《颂》成。,且优盛世,成王康王之间,郊祭配祭封禅,都可以见到。

《书经》上说‘每年二月,向东巡察,直到垡塞,烧柴焚燎祭祀天神,,造就是封禅的大义。我在下面见到陛下接受中兴的天命,平定海内动乱,修正恢复祖宗的顺序,安抚慰问百姓,天下平静,百姓都蒙受再生之德,陛下的恩德像云行那样遍布,陛下的仁爱恩泽像雨露那样洒落,百姓安宁,夷狄敬慕陛下的高义。

《诗经》上说:‘蒙受上天之。

4. 厦门和福州哪个好啊

厦门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全市陆地面积1565.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220万,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是国家计划单列市,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并拥有地方立法权,是传统的对外通商口岸,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城市之一,现已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国际招商口岸之一。

2004年全市完成GDP883.2亿元,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41亿美元。截止2004年底,已有来自57个国家和地区的6490家外资企业选择厦门作为事业发展基地,合同利用外资218.2亿美元,实际到资139.5亿美元,其中,《财富》全球500强企业已有35家在厦门投资兴办企业,投资项目59个,投资总额为16.5亿美元。

作为一座美丽的海港风景旅游城市,厦门四季常青、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均气温21℃,非常适合居家旅行,已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中国“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殊荣。白鹭是厦门市鸟,凤凰树是市树,三角梅是市花。

厦门是中国十大港口之一,目前已开通了68条集装箱国际班轮航线,2004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87.2万标箱;厦门同时也是中国华东地区主要的航空枢纽之一,已开辟国内及至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韩国、日本等国内外航线126条,通航城市超过70个。此外,厦门还拥有各种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对外通讯十分便捷。

厦门也是中国著名的会议展览城市之一,有各类星级酒店100多家,为举办各种国际会议和展览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厦门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中国东南沿海的航运物流中心、金融商贸中心、旅游会展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

厦门的著名景观有:鼓浪洞天、皓月雄风、菽庄藏海、胡里炮王、大轮梵天、五老凌霄、万石涵翠、太平石笑、云顶观日、金山松石、虎溪夜月、金榜钓矶、鸿山织雨、筼筜月色、天界晓钟、东渡飞虹、东环望海、青礁慈济、鳌园春晖、北山龙潭等名景。 福州市是福建省会。

“因州北有福山”,故名。又因九百多年前就遍植榕树, “绿荫满城,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的美称。

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1043 平方公里,总人口480多万,其中城区人口116万。

现辖鼓楼、台江、仓山、晋安、马尾五个区和福清、闽侯、罗源、连江、长乐、平潭、闽清、永泰等二市六县。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畲、满、苗、回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

福州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绿树长青,属暖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9.6℃,最冷一月平均气 温为10.5℃,最热七月平均气温28.6℃年均降水量1342.5毫米。

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11月。市区内有闻名全国的温泉。

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唐开元十三年设福州都督府始称福州。

五代梁开平二年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风景秀丽的乌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三山”成了福州的别名。

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张伯玉,亲自在衙门前种植榕树2棵,并号召百姓普遍种植后满城 绿荫蔽日,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之美称。宋末北方动乱,端宗皇帝在福州即位,改名福安府,明末唐王朱聿键,也在福州登基,改名天兴府,又称福京,使福州先后两度成为临时京都。

明清两代福建省为福州府府治。从民国年间至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之后,福州均为福建省省会,其中1933年,福建事变时期,曾一度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 *** 的“国都”。

福州风光秀丽、名胜众多,早在1600 多年前,西晋尚书郎郭璞在《迁城记》 中就有“左旗右鼓,全国二绝”记载,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名山有鼓山、旗山、青芝山、石竹山、白岩山、方广岩、雪峰山、瑞岩山、五虎山、碧岩、姬岩、莲花山 等。名寺有涌泉寺、西禅寺、林阳寺、崇福寺、地藏寺、法海寺、万福寺、云居寺 等。

名墓有王审知墓、李纲墓、林则徐墓、严复墓、陈宝琛墓等。名园有西湖、南公园、烟台山等。

名塔有白塔、乌塔、罗星塔、瑞云塔、三峰塔、金山塔、千佛陶塔等。名桥有万寿桥、回龙桥、龙江桥。

名居有林翰尚书故居、郑振铎故居、陈绍 宽故居、林觉民故居等。目前,福州市文物古迹属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林则徐墓、华林寺大殿等2处。

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鼓山摩崖石刻,瑞岩弥勒造像、林则 徐祠堂、枯木庵树腹碑、三峰寺塔、龙江桥等45处,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39处。 福州人杰地灵,贤才辈出。

早在唐开元间就设置了丽正书院。在贞元、元和间学者益盛,当时大文学家韩愈曾赞誉“闽越有奇才,季民通文书,与上国齿”认为福州文化水准与京都长安相等了。

五代时福州设立了招贤院和四门学(即大学)。宋代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巢经楼。

当时的石鼓书院与庐山白麓、衡山岳 麓、南京应天等三大书院齐名。据志书记载,仅宋朝福州府中进士者高达2247人,其中中状元者9人,如许将、陈斌、林昭年、王仁堪、黄璞、郑杏元等。

出现了音乐理论家陈日易、记号人张元干等。明清之后福州更是人才辈出,如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