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千户苗寨前世今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21
西江千户苗寨是现今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落,完整地保存了苗族的“原始生态”文化。这个村落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组成,其历史可追溯至5000多年前。
在古代,九黎部落,一支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平原的苗族先民,因与炎帝、黄帝部落的冲突而被迫开始第一次大迁徙,撤退至长江中下游平原,并在洞庭湖和鄱阳湖地区建立了“三苗国”。
随着三苗部落的崛起,尧、舜两代帝王对其进行征讨。到了舜帝时期,对不服管教的“三苗”进行了进一步的攻掠,苗族先民不得不再次向西南和西北迁徙。其中,部分苗族先民与“羌人”融合,成为西羌的先民;而另一部分因人口增长、耕地不足而向平原迁移,散布至青海、四川南部、云南东部、贵州西部等地,有的甚至南迁至老挝、越南等地。与楚人和平共处的苗族先民则成为了后来“楚蛮”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国时期,秦灭楚后,部分苗族被迫西迁至武陵山区,形成“武陵蛮”。西汉时期,这部分苗族势力逐渐强大,形成与汉朝相抗衡的力量。公元47年,汉朝征剿“武陵蛮”,苗族再次流离失所,部分进入黔东北(今铜仁地区),部分南下至广西融水,后再溯都柳江而上,定居于榕江、雷山、台江、施秉等地。
苗族在多次迁徙中分化出多个分支。其中柳氏、西氏、尤氏、苟氏等几乎同时到达贵州榕江,但西氏到达西江的时间晚于柳氏。西氏大约在600多年前到达,而在此之前的“赏”氏族已居住于此。西江地名中的“西”指的是西氏,而“江”意为“讨”,意味着西江是西氏向赏氏讨来的土地,因此得名。“西江”之名也因此而来。西江苗族被认为是蚩尤的直系后裔,根据《林荫记》的记录,从蚩尤到1732年间,苗族共有284代。
历史上,雷山地区曾是牂牁国、且兰国边境,后属夜郎国、象郡且兰县。西汉时期,该地处于且兰、毋敛两县之间,东汉时期属毋敛县,三国时期属蜀汉牂牁郡,魏晋时期属宾化县,唐朝时期属罗恭县。五代至宋朝时期属夔州路绍庆府羁縻州,元朝初期属“管外苗族地区”,中期属湖广省播州宣慰司,明朝时期仍属管外苗族地区。
清乾隆年间,清政府为了管理苗疆,对苗族人民实行编户定籍,强行取消苗族子连父名的传统,以苗名的谐音定汉姓,西江苗族的蒋、唐、侯、杨、董、宋、顾、龙、陆、李、梁、毛、陈、金、吴等姓即源于此。从秦汉到元、明、清初,雷公山大山区虽有政府设置,但郡县制、羁縻州对这一地区的统治极弱,历史上常被称为“蛮荒之地”、“生苗”、“生界”。
雍正七年(1729年),贵州巡抚张广泗开辟苗疆,设立“新疆六厅”,其中包括丹江厅,下辖丹江卫和凯里卫,西江属丹江卫。乾隆三年(1738年),丹江卫设分土司,包括黄茅岭司、鸡讲司、乌叠司,鸡讲司位于现西江西南附近的营上村,西江也因此被列入中原政权的治理范围。
1954年,建立雷山县苗族自治区,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属西江区。1959年,雷山、炉山、丹寨、麻江并入凯里大县,西江属凯里县的雷山片。1961年,恢复雷山县,建立丹江、西江、大塘、永乐四区、44个公社,千户苗寨当时属于西江区西江镇。1992年,撤区并乡后,千户苗寨属于西江镇管辖至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