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头晕?当心气血亏虚!中医1个方子帮你补气血,治头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0
众所周知,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的机体功能也会逐渐减退。人到中年或者步入老年后,即便身体没什么大病,一些小毛病总会找上门来,这些小毛病看似“小”,但如果没有及时的处理,很大可能会诱发“大问题”。

比如,头晕常常发生于中老年群体之中,有调查表明,20%-30%的人群曾先后发生过头晕的症状,其中,老年人发病风险几乎是年轻人的3倍。

而一旦患者发生头晕,身体难以维持自身平衡,极容易发生摔伤跌倒事件,对于老年人来说,跌倒所带来的危害更甚,严重时可导致骨折、颅脑创伤等,甚至会导致长期卧床,危及生命 健康 。

一些病友会认为,出现头晕,多是身体“虚”了,所以日常要注意进补,各种保健品,膳食补品等不间断,经常吃,希望把身体虚的部分补回来。然而,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如同用布蒙住眼睛打鸟,乱打一通,不仅难以解决头晕的问题,还可能越“补”越虚,把身体搞坏了。

特别是老年人,头晕的病因更为复杂多样,常常虚实夹杂,更应该辨证论治,而不是盲目进补。

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老年人出现头晕,多因“虚”而作,主要为气血亏虚,肾精不足,脾胃虚弱,并有瘀血、痰浊、水饮等症。

肾精不足,气血亏虚为头晕的常见病因病机。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而脑为髓之海,《黄帝内经》中也有记载:“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则轻劲有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而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意思指的是,肾精充足,气血充盈,则精神饱满,精力充沛,身体轻松;而肾精不足,气血亏虚则头晕目眩,倦怠乏力。

因“女子七七,男子八八,天癸绝,肾气衰,冲任气脱,形神俱败”,“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随着年龄的增大,人到中老年,肾脏功能减退,肾精和气血的产生减少,肾精消耗,气血衰少,不能运行上冲头脑,脑失濡养,髓海空虚则导致眩晕。《黄帝内经》也有言:“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另外,脾胃虚弱,气血亏虚亦为头晕的常见病因。年老体弱,必然会导致脾胃虚弱,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不足,以致气血两虚,气虚则清阳不升,血虚则脑失所养,皆能引起头晕。正如《景岳全书·眩晕》所记载:“原病之由有气虚者,乃清气不能上升,或亡阳而致,当升阳补气;有血虚者,乃因亡血过多,阳无所附而然,当益阴补血,此皆不足之证也。”

由此可见,“虚”为老年人头晕的主要原因,但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头晕并不仅仅因虚而起,其病因会相对复杂很多。

张绍才龙南中医团队曾对其接诊过的大量头晕患者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临床所见,老年人头晕,虚多夹瘀,夹痰。气虚则鼓动无力,血行不畅,渐致瘀血形成。而肾精渐亏,肾阴不足,水不涵木,经脉失养则可致瘀血内阻。诚如清代医学家王清任所言:“元气既虚,必不能达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成瘀”。此外,肾为水藏,主气化,肾气不足则水液蒸腾气化无力,停聚为痰;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失健运则水湿停聚为痰。《景岳全书》曰:“非风之痰者,悉有中虚而然”,“惟是元阳亏损、神机耗败,则水中无气,而津凝血败,皆化为痰耳”。故此,头晕者多伴有痰、瘀之证,气血亏虚,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导致瘀血内阻,瘀血内阻也伴有痰浊内阻,常存在虚实夹杂。

综上所述,老年头晕,以气血亏虚为本。一为气血不能上行或上输不足,脑失濡养,髓海空虚则导致头晕,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头晕目眩,动则加剧,劳则发,且多有腰酸耳鸣,神倦纳差,发落齿摇等症状。一为五脏皆虚,脾胃虚弱不能健运水谷生化气血,以致气血两虚,气虚则清阳不升,血虚则脑失所养而发而眩晕,临床上,患者主要表现有头晕,伴有胃脘部胀满不适或疼痛,气短,乏力,纳差,便溏或便秘等症状。

因此,治疗理应辨证施治,气血亏虚者当以益气生血为本,肾精不足则温肾益精平肝,脾胃虚弱则健脾益气。相对应使用行气活血、温化痰浊、利水除饮药物加减治疗。益气生血以补阳还五汤加减为基础方,该方重用黄芪为主药,大补脾胃中气以资化源;配以当归补血而不留瘀,佐以川芎、赤芍、红花、桃仁活血化瘀。肾精不足则加熟地黄、山茱萸以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同时配伍天麻、钩藤平肝潜阳。脾胃虚弱加党参、白术、茯苓、法半夏以健脾益气和胃,痰浊内阻加二陈汤以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水饮内停加泽泻汤以健脾利水除饮。

当然,具体的治疗需结合个人的病情随证用药,灵活加减。比如,患者张女士,78岁,2年前开始出现头晕目眩症状,动则加剧,发作时犹如脚踩棉花感,休息后头晕可稍微缓解,并伴有便秘,疲劳等不适。有高血压病史,予以治疗血压已得到控制,但头晕仍反复发作。2个月前因饮食不慎头晕发作次数及严重程度较以往明显加重,同时出现剑突下胀满不适,食欲减退,进食则胀闷更甚,疲倦,乏力,口干,小便次数较多,大便秘结。观其舌,可见舌淡红苔白腻。辨证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夹痰饮内停。治以健脾益气生血,化痰和胃益肾。方用黄芪,当归,党参,茯苓,生白术,陈皮,枳壳,法半夏,槟榔,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桂枝,泽泻,益智仁,甘草。每日1剂,服药3剂后自述明显好转,继续按原方调理5天巩固疗效。头晕等症已消失。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交流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