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4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准备

  小图书、大图书、问题板等。

   活动目标

  喜欢探究,愿意问为什么。

  梳理和巩固对动物外形特征的正确认识,理解它们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活动过程

  一、找找“为什么”

  1.(出示图书)孩子们,还记得这本书吗?书名叫《为什么》,里面藏着一些关于动物的问题,我们来看看,书里到底问了哪些为什么,好吗?

  2.说出自己找到的“为什么”(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出示动物,并将问题呈现出来)。把你找到的问题说给大家听听!

  二、想想“为什么”

  1.想想、议议“为什么”

  孩子们,在这些问题中,你知道哪个问题的答案,并告诉大家。

  预设可能的讨论路径:

  路径一:从长颈鹿、大象入手。

  (1)从长颈鹿入手:为什么长颈鹿有很长的脖子(鼓励孩子大胆说出不同的答案)?

  如孩子能说出长颈鹿脖子长的正确理由时,给孩子看科学家的答案,引发孩子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2)从大象入手:为什么大象的鼻子那么长?大象有嘴巴,为什么还需要用鼻子来吃树上的香蕉和喝地上的水(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图片发现大象脖子短、腿粗短的特点)?

  [体验]如果没有那根长鼻子,大象会面临什么(让孩子们学做没有鼻子的大象,并尝试摘树上的香蕉,从而体会长鼻子对于大象生存的重要性)?

  大象会用这根灵巧的鼻子做什么(鼓励孩子说出大象鼻子的多种用途)?

  [过渡问题]还有谁也像长颈鹿、大象一样,长得很特别,是为了吃到食物、不饿肚子?

  路径二:从斑马入手

  (1)为什么斑马身上要有黑白条纹(鼓励孩子大胆说出答案)?

  (2)(邀请孩子们看斑马在草原上生活的照片)黑白色在草原上很明显,怎么能保护自己呢(引导孩子讨论分析)?让孩子谈谈盯着看斑马花纹后的感觉。

  [体验]我们来做狮子吧,草原上烈日当头,在旁边紧盯不舍的狮子目不转睛地看着成群奔跑的斑马群时会发生什么事(鼓励孩子大胆想象)?

  [小结及过渡]用皮毛的颜色来保护自己真是聪明的办法,像这样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来保护自己的动物还有谁?

  路径三:从蜗牛入手

  (1)为什么蜗牛身上要“背”座大房子(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并出示图片来完善答案)?

  (2)看来背着走的房子真是个好东西,好东西要拿来跟大家分享,把“房子”送给谁呢?送给狮子、送给长颈鹿(让孩子自由选择动物“背房子”,并尝试考虑合理性)……

  (3)凶猛的狮子不需要房子保护,长颈鹿个子很大也不需要房子保护,为什么唯独蜗牛离不开这坚硬的小壳呢(蜗牛个子小、身体软)?

  (4)还有哪些软体动物也是用背着壳的办法来保护自己的?

  路径四:从骆驼入手

  (1)为什么骆驼背上要有驼峰(看视频验证答案)?

  (2)驼峰里面藏了什么?里面的东西能供使用多长时间(鼓励孩子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并回答)?

  2.梳理小结“为什么”的原因

  教师呈现梳理板:边出示六个动物的外形特征,边进行梳理和总结。

  每一种动物都有奇特的外形:有的有长长的鼻子,有的有长长的脖子,这是为了吃到食物;有的有坚硬的外壳,有的有刺眼的皮毛,有的有威风的鬃毛,这都是为了保护自己;骆驼有驼峰是为了适应环境吃到食物、保护自己不受伤害、适应自己生活的环境,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

  三、看看“为什么”

  孩子们,《为什么》里还有很多你知道或者还不知道的“为什么”,还有许多你想知道的.问题答案,我们回教室再去找找问题、看看答案,好吗?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名称:

  音乐《过新年》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并为歌曲配打击乐,激发幼儿体验过新年时的喜悦之情。

  2.通过演唱歌曲体验歌曲的特点,并根据歌曲的乐段配乐器。

  3.进行简单的打击乐表演,并体验符点音符的时值。

  (二)准备活动:

  经验准备:

  1.与幼儿一起为过新年做准备,体验节日的快乐。

  2.在活动区中欣赏歌曲,并初步为歌曲配伴奏。

  物质准备:

  3.乐器:双响筒、响板、撞钟、三角铁、沙锤、铃鼓若干、大鼓一个

  4.节奏板一块、各种乐器的标记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入场:听音乐《过新年》做动作

  2.节奏练习:通过声势进行节奏练习。根据歌曲的节奏节拍进行声势节奏练习。重点:练习打击合奏。难点:符点音符的声势打击并保持自己的节奏。

  3.为歌曲配乐器:请幼儿唱一遍歌曲,感受歌曲的特点。请幼儿为各段配上乐器并尝试演奏,选出那种配法最好听,并演奏出来。

  重点:根据歌曲的特点为歌曲配打击乐器。

  难点:尝试用适当的乐器为歌曲配伴奏。

  4.音乐游戏:幼儿听教师的节奏后再听音乐判断是哪一个节奏并在音乐停止后站在该节奏的标志下。规则:当听到音乐后才能行动,音乐停止后不能再换。

  5.听音乐穿鞋出教室。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感受民歌欢快、上扬的风格。

  2.尝试用唱念来表现歌曲,在图卡的帮助下,有节奏的唱念部分歌词,表现小货郎送货时的样子。

  3.在活动中大胆表现,做个神气、自信的小货郎。

  活动准备

  1.创设小货郎卖货的情境。

  2.图卡、音乐《小货郎》。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小货郎的吆喝声。

  1.情境表演,引出小货郎。

  师:我是谁啊?现在我要变了,(穿上花衣)现在我是从东北来的了。我要去工作了,猜猜我是做什么的。(挑担吆喝:唉~卖冰糖葫芦了喽,卖风车喽,谁来买呀!)我是做什么的呀?在东北我们称卖东西的叫小货郎。

  2.师幼共同讨论,理解吆喝声的特点。

  师:我刚才是怎么说的呀?声音怎么样?再来听一次,(师表演)声音怎么样?我们来学一学。卖东西的这声音我们叫做吆喝。

  二、欣赏歌曲,尝试用歌声、动作表现歌曲。

  1.完整欣赏,初步感受民歌的风格。

  师:今天我请来了一位我们东北有名的小货郎,我们来听听。(幼儿欣赏)你听了有什么感觉。

  2.教师:这是一首东北民歌,名叫《小货郎》。

  3.再次完整欣赏,提炼歌词。

  师:刚才的小货郎是怎么卖货的,又买了些什么呢?我们来仔细听听。(再次欣赏)他是怎么卖货的呀?又是怎么送货的呢?他卖了些什么呢?

  4.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图片,有意的按次序贴放。

  师:小花布,运动鞋,烟袋嘴,小奶瓶,这些货是谁喜欢的呀?

  姑娘喜欢的小花布,小伙儿喜欢的运动鞋,娃娃喜欢的小奶瓶,爷爷喜欢的烟袋嘴。

  三、学唱歌曲,学习用吆喝声表现歌曲。

  1.教师范唱,幼儿尝试学唱。

  师:小货郎卖的东西可真多啊,我也要来做小货郎了。我还请来了帮手伴奏。

  2.师幼共同表现歌曲。

  师:你们想做小货郎吗?我们一起来做吧,看看有没有人来买?唉呀,怎么没人来买呀?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才会有人来买呀?最后我们再加上有个吆喝"快来买呀"看看有没有人来买?

  3.师幼一起唱念。

  四、迁移经验,尝试替换部分歌词。

  1.幼儿创编新的叫卖词。

  师:东西都卖光了,怎么办?师出示进来的货的图片:鲜花,足球,兔子灯,老花镜。这些货谁喜欢呀?

  2.教师带领幼儿再次进行叫卖游戏。

大班教案 篇4

   目 标:

  1、仔细观察图片,能根据图片内容表述及猜测大卫在学校的的经历。

  2、了解怎样成为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有做一名合格小学生的愿望。

   准 备:

  1、前期经验(参观过小学)

  2、材料准备(课件)

   过 程:

  一、导入主题

  1、介绍小男孩让幼儿猜测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

  2、图上写了什么?猜猜是谁说的?

  3、你猜图上的人有可能是谁?虽然没有画出老师的脸可你猜这时老

  师的表情会是怎样的?为什么?

  二、理解故事

  1、集体阅读:PPT1-8

  ——上学的第一天发生了什么事?你猜他怎么会迟到?

  ——这时一节什么课?大卫应该坐在哪里?

  ——老师说了什么?小学能带零食吗?

  ——2个人谁做的对?

  ——这回大卫又在干嘛?猜猜其他的孩子在干吗?

  ——讨论小结:上午的课已经结束了,你们觉得老师会给大卫的表现打几分呢?

  你觉得他下午的表现能得几分?

  2、合作阅读

  ——4副组合图同时出现,请幼儿分组看看说说

  排队干什么?小学是怎样吃饭的?(vcr对比)

  大卫怎样知道应该上课了呢?(模拟游戏)

  小朋友生气了你怎么看出来的?(丰富词语——瞪)

  这回大卫又想干什么了?(图片对比)

  3、讨论阅读

  ——老师为什么请大卫留下?你猜他会怎么做?

  ——老师为什么又表扬大卫了呢?老师喜欢大卫吗?

  三、拓展思考

  1、到底怎样的孩子才是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呢?

  2、做小学生要守这么多的规则,你们还想成为小学生吗?

  3、那你还知道小学里有哪些有趣好玩的事吗?

  4、还想知道小学里的哪些新奇事吗?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正确记录撒花片的结果,初步感知5的分合。

  2.在操作的过程中能用语言大胆表达探索的结果,体验操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正确记录撒花片的结果,初步感知5的分合。

  在操作的过程中能用语言大胆表达探索的结果。

   活动准备:

  红、蓝两种颜色的记录笔若干、花片若干(花片一面红色,一面蓝色)、记录单人手一份、小棒人手一根、纸盘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观察花片特征)

  1.今天花仙子给我们送来了很多漂亮的花片?来看看它是怎么样的?

  2.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双色花。今天我们要用这个双色花来玩一个撒花片的游戏。

   二、撒一撒,说一说。(感知5个花片可以分成两份)

  1.学看记录单,按要求取数。

  (这个游戏怎么玩呢,它需要一张记录单,我们来看看记录单,你觉得要取几个花片?)

  2.猜测撒花片结果。

  (如果把这5个花片撒在我的盘子里,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3.教师示范操作,引导幼儿进行表达。

  (5个花片撒出来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4.幼儿尝试取花片、撒花片、分花片、说结果。

  (我们先取一张记录单,看看上面花片的总数,然后取一样多的花片,摇一摇,撒到你的盘子里,再用魔法小棒把两种颜色的花片隔开来。)

  (交流:你的5个花片撒出来的是怎么样的结果?)

   三、撒一撒,试一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并表达结果)

  1.学看记录单,探索记录方法。

  (出示记录单,你觉得撒出来的结果记录在哪比较合适?我给你们准备了红颜色和蓝颜色的笔,我们可以怎么记?)

  2.尝试记录第一次撒花片的结果。

  (请小朋友把你撒的结果记录下来。)

  3.集体交流、验证。

  (如果把中间的小棒拿走,想一想这两种颜色的花合起来会是几个呢?)

  小结:虽然它们变成了几个蓝的几个红,可它们合起来还是5个。

   四、撒一撒,记一记。(边撒边说,正确记录撒花片结果)

  1.幼儿多次撒花片,记录结果。

  (下面还有几次撒花片的游戏?继续撒一次记一次。)

  2.集体交流,记录不同的结果。

  (你撒出来的结果有和我的不一样的吗?教师记录)

  (看看我们记录的两个部分合起来是多少?依次验证)

  小结:原来5分成了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合起来还是5。

   五、延伸活动,激发再次探索的欲望。

  5个花片就能撒出那么多的结果,要是6个、7个花片那又会撒出怎么样的结果呢?

大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旋转现象的兴趣及探究欲望,体验发现的快乐。

  2、探索使物体旋转的方法。

  3、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二、活动准备:

  1、陀螺、风车、溜溜球、地球仪、飞盘、旋转玩具、绳子、珠子、纸、筷子、纸杯、蛋糕盘

  2、课件制作:旋转的轮胎、电扇、水车、洗衣机、飞机的螺旋桨、木马

  3、音乐《表情游戏》《动感智慧树》

  三、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音乐游戏入场,激发幼儿的兴趣。

  2、感知发现

  教师:哇,玩具王国里有这么多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吧!

  幼儿尝试玩各种玩具,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要注意安全。

  3、交流归纳

  教师:现在请我们的小朋友坐在小椅子上。刚才你们在我们的玩具王国里面玩了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幼儿:我找到了陀螺

  教师:请你来玩玩看,小朋友们看,我们的陀螺怎么样啦?

  幼儿:转起来啦!

  教师收回陀螺,小结:对我们的陀螺会旋转......

  4、探索

  教师:老师还准备了一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你们看。

  幼儿:纸杯、纸、筷子、蛋糕盘、绳子、珠子

  教师:那小朋友们想不想试试让他们也旋转起来呢?

  幼儿:想

  幼儿操作材料,教师巡视指导并用DV拍下。

  5、播放DV,请幼儿观看,小朋友想的各种办法。

  6、拓展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哪些东西会旋转呢?

  幼儿:风扇、飞机、轮胎等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哦,对我们的风扇会旋转,那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呢?

  幼儿:夏天的时候会很凉快。

  7、游戏播放音乐《动感智慧树》和幼儿一起舞蹈。

  教师:那我们的身体可以旋转吗?有哪些地方可以旋转?

  幼儿:手指、头等

  教师:我们一起随音乐来旋转我们的身体吧!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幼儿爱美的情感和爱春、赏春、护春的意识。

  2 进一步增强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爱护花草树木。

  3 丰富词汇:荡来荡去、蹿。

  4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 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重难点:

  激发幼儿爱美的情感和爱春护春、惜春的意识,

  增强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学会爱护花草树木。

   活动准备:

  1 物资准备:

  ①自制柳条若干。

  ②动物指偶若干。

  ③木偶剧场。

  ④故事挂图。

  ⑤音乐磁带,《春天》《植树苗》。

  2 知识准备:

  课前学习律动《春天》《植树苗》。

  课程模式:

  音乐导入激发幼儿兴趣-------操作教具,分析故事-------观看木偶剧-----故事表演------结束活动。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和幼儿随音乐《《春天》》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2、提问:刚才的歌曲教什么名字?

  春天到了,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变化。

  二、操作教具,解析故事

  1、 教师手持柳条,引出词语,荡来荡去(用身体表示)

  2、 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一幅画,我们一起看看有什么?

  3、 小柳树多孤单呀,猜猜会有哪些小昆虫来陪它呢?

  4、 这时飞来一只小昆虫,背上红红的,还有七颗星,你们猜是什么?

  提问:①小瓢虫飞到柳枝上会对小柳树说什么?

  ②小柳树会不会答应。

  5、 这时又飞来一只小昆虫,像花一样美丽,谁来了。

  提问:①小蝴蝶会对小柳树说什么?

  ②小柳树会答应吗?

  6、 教师学猫叫,引出大黑猫。

  提问:①大黑猫也想荡一荡,小柳树会不会答应?为什么?

  ②大黑猫会怎么做?

  ③大黑猫会不会被淹死呢?它的心情会怎么样?

  教师小结:

  刚才啊,我们听到的其实是一个好听的故事,名字叫“柳条的倾诉”“倾诉”的意思就是诉说,想要把心里的话说出来的,你们知道吗?“亮宝贝剧场”正在热播这个故事,你们想不想看啊!

  三、观看木偶剧,完整欣赏故事

  1、 故事里都有谁,它们怎么向小柳树打招呼的

  2、 它们停在柳条上都是怎么唱的?

  四、故事表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1、 幼儿分角色扮演故事。

  2、 春天到了,怎么看护花草树木?

  教师小结:春天到了,万物开始醒过来,我们不要摘花、不践踏小草,不攀爬树木,你们能做到吗?一起去植树苗吧!

  五、结合音乐《植树苗》结束活动

   课后反思:

  在本节活动中,先以音乐导入激发幼儿兴趣,以轻松的谈话引导幼儿不知不觉进入主题,再出示各种教具,边讲边提问,师生共同解析故事,木偶剧的作用是为了让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然后表演故事,在玩玩乐乐中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