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和他在志愿军总部的五位副手临终遗言极具个性 他们都说了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5

七十多年前的1950年10月,彭德怀奉命挂帅,与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将军一起,率领数十万志愿军指战员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此后不久。又先后有宋时轮、陈赓加盟志愿军总部担任副职。

七十年后,他们这些人又重新聚首志愿军司令部朝鲜大榆洞。

不过,这次是重聚,是在影视作品《跨过鸭绿江》中,当年意气风发的六位将帅,分别由六位演员倾力出演。

生动精彩的影视作品,再次把人们带入那惊天动地的朝鲜前线,带入那烽火连天的抗美援朝岁月。

看到荧屏上的彭老总、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宋时轮、陈赓等将帅当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生动情景,不免再次激起人们对这些革命前辈的深深怀念。

1961年陈赓大将在上海病逝;1974年,彭德怀元帅含冤去世;1980年、1986年、1991年、2006年,邓华、韩先楚、宋时轮、洪学智四位开国上将也陆续走完生命里程。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这六位曾经在朝鲜前线并肩指挥过作战的将帅搭档,都留下了极具他们性格特点的遗言,令人感叹有加。

不妨按他们去世的时间顺序盘点一下。

陈赓在抗美援朝前线指挥作战的时间比较短暂。他1951年8月赴朝,1952年7月被毛主席点将回国,着手在哈尔滨创办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并任院长兼政委。

此后,陈赓又历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央军委委员。1961年3月16日因心肌梗塞在上海早逝。

1961年初的冬天极为寒冷,陈赓遵照中央要求来到上海休养治病。在丁香花园的住处,看着窗外连绵不绝的阴雨,陈赓想着自己因为心脏病而不得不停止工作的身体,心生感慨,提笔在纸上写下了:“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诗句。

这年3月上旬,陈赓的病情加重。临终前,他嘱托夫人傅涯“ 孩子还太小,他们不了解自己的爸爸,等他们长大后你要多向他们讲讲我们过去是怎么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 。”

彭老总生前的光辉业绩,通过传记文学和诸多影视作品传播,早已广为人知。

“庐山会议”六年之后的1965年年9月,毛主席亲自约他谈话,让他出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

彭德怀没计较职位的高低,也不顾已近古稀的年龄,接到任命就赴任了。

不料“文革”风暴很快来临,他又遭“四人帮”严重迫害,含冤病逝于1974年11月29日。

(资料图片)

有关彭老总的临终遗言,虽然一些相关资料说法有些差别,但大同小异。其侄女的回忆和相关传记都明确写道,临终前,彭老总曾说:

我从来不怕死,现在问题没有搞清楚,我要活下去,我要见毛主席···”

“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到家乡,不要和人家说,不要打扰人家。你们把它埋了,上头种一棵苹果树,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报答父老乡亲。”

“我这一生有许多缺点,爱骂人,骂错了不少人,得罪了不少人。但我对革命对同志没有两手,我没有搞阴谋。这方面,我可以挺起胸膛,大喊百声,我问心无愧 。”

他还嘱托侄女替自己去看望志愿军烈士陵墓,“ 向他们说声对不起 !”

邓华不仅在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期间给彭老总当过第一助手,还曾任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从朝鲜战场回国,他先后任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

“庐山会议”后,他被撤销了在军队中的职务,下派到四川省任副省长。

1968年的春天,上级通知邓华“毛主席点名,要你去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的第八届十二中全会”。

来到北京,邓华按照编定的座位在会场对号入座。会议开始,毛主席首先讲话,他专心致志地聆听着。

这时,出现了让在座的人都惊讶的一幕:毛主席突然在讲话中停了片刻。他目光看向会场,然后大声询问:“邓华同志到了吗?”

邓华在台下听到毛主席叫自己名字的时候,内心非常激动,连忙以军人的姿态站起来应答:“我来了!”毛主席朝邓华微笑点头并说:“好久不见,你在四川工作的这几年没有人说你不好,改正了错误就好了嘛!”

此后,邓华将军还分别出席了党的九大、十大,分别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1977年后,邓华将军重新穿上心爱的军装,回到部队工作,担任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然而,这时候的邓华将军,已是一个身体多病的花甲老人。

1980年5月,邓华将军病重,在上海治疗期间,他对家人说:“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情就是能够走上战场,在20多年前我离开了战场,这是我心中的一个遗憾。”

7月初临终前,他断断续续地说:“ 将来打仗,我有我的想法,要和同志们一起研究讨论,流血换来的经验是有用处的···”

当他躺在病床上,得知经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批准为他彻底平反的通知已经下达,并且进行传达时,两眼湿润了。他吃力地讲道:“ 多想为党、为军队建设再做点工作呀···,可惜···可惜···来不及了!”

1980年7月3日,邓华在上海华东医院与世长辞,终年70岁。

1953年4月,韩先楚从朝鲜战场回国后,曾任中南军区参谋长,1957年9月被毛主席点名派到福建前线,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

1973年,毛主席主持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韩先楚被调任兰州军区司令员。1983年6月,他离开部队,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86年10月3日,韩先楚将军在北京病逝。

临终前,这位一生充满传奇故事的“旋风司令,对着身边的人大声喊道:“ 台湾!台湾!

曾参与指挥了抗美援朝第二、第五次战役和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等,著名的“长津湖之战”与他的名字紧密相连。

1950年11月,他率志愿军第九兵团进入朝鲜,时值严寒季节,许多干部战士都没有领到足够的棉衣。严冬中的“长津湖之战”就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爆发的。

战后,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对长津湖之战做出了中肯评价:第九兵团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

1952年秋天,宋时轮从朝鲜回国,出任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1957年11月调任军事科学院第一副院长,又先后兼任计划指导部、外国军事研究部部长等职。1972年10月任军事科学院院长。

粉碎“四人帮”后的1978年,宋时轮转任中央军委教育训练委员会主任,参与恢复军队院校和教育训练工作。后又奉命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和军事卷编辑委员会主任、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委员会主任,中央军委战史、军史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1年9月17日,宋时轮将军在上海病逝,终年84岁。

临终前,宋时轮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 记住 历史 ,因为那是我们的辉煌 。”

洪学智将军在军内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新中国成立后,他从中南军区十五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广东军区副司令员的岗位,被邓华将军极力推荐到东北边防军第十三兵团任职。抗美援朝期间,历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战后归来,出任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

“庐山会议”后被下放到吉林省任农机厅厅长、重工业厅厅长、石油化工局局长。1977年重回部队,历任任国务院国防工办主任、总后勤部部长兼政委、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1955年和1988年,洪学智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有着“六星上将”美誉。

1990年至1993年,他先后当选第七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2006年11月20日,洪学智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这位传奇上将临终前曾留下三条遗言:“ 去世后一不开追悼会,二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三把骨灰送回安徽金寨老家。 ”,另外还特别嘱咐了一句:

我这一生没有什么遗产,唯一能被称为遗产的就是我的那3枚勋章 (即1955年荣获的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把它作为遗产留给我的孙子洪恺吧。让他记住爷爷的过去。”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