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高原期现象与我的教育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0级本科  杨文昊

本次教育实习研究的问题是高中学生高原期现象与成绩的关系和教育实习过程心得。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实习个人行为、教育实习的心得体会、通过采访学生探究高原期现象、我的教育观念。

教育实习、课堂管理、分层教学、高原期、教育观

高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人生经历之一,在漫漫高考路上高中生也会经历无数挫折,心理变化也是多样的。而这些心理活动也是影响高考成败的重要原因,为了探究高中生心态对学习生活的影响,我在春节前在聊城市华育学校进行了为其两个周的教育实习工作,在完成课题调查的同时也提高了个人的教学和管理班级的能力。

在这短暂的两周里,我在高中三年级生物组参与备课、授课、监考等日常教学工作,与此同时我利用个人成长经历在高三的五个班级与高二的两个班级进行了高考经验分析会并对学生进行心理访谈,从而了解高中阶段学生心理活动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教育实习与思考

在教学方面我参加了高中三年级和高中二年级的期末复习教学工作。作为一名师范生——未来的教师。首先我要有积极的工作态度,要与学生完美无缝对接,为此每天早上学生6:00到教室早读,我不晚于6:00到达教室负责监督学生早读和例查学生迟到情况;每晚21时自由自习时间到达教室与学生共同学习,并监督学生无声自习直至22点放学为止做到与学生作息时间无缝对接。在军队中官与民同吃同住能振奋军心获取胜利,这是吴起将军一生的行为准则。管理班级也是同样的道理,想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第一步就要做到与学生同行,也只有这样能彻底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拼劲!

作为一名师范生——未来的教师。其次我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传授给学生真知识,才能使学生信服。那种只靠就题论题不懂得随机应变,乃至误导学生的行为是万万不可取的。为了能让我的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题目背后的知识点,在授课时我带领学生对题目内容进行逐字分析,教授他们揣摩出题人思路的方法,同时翻阅近十年高考类似题目的出题方式和出题内容推测模块高考重难点并进行集中突破、刻意练习。为了能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并深刻记忆知识点,我借用生活常识与知识点进行类比(例如,用层层加码类比激素的分级调节机制),从而让枯燥刻板的知识点更容易使大多数学生理解。为了保障上课时的授课质量,在每一节课之前在备课阶段,我会对每一道题进行深刻剖析并寻找核心知识点,同时标注该知识点在课本中的位置,在便于学生在错题纠错过程中查询知识点的同时,加强了个人对课本的熟识程度从而避免传授错误知识、错误思想给学生的情况。时刻做到为学生负责,时刻警醒自己作为教师所承担的责任。

作为一名师范生——未来的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要同前卫的教育思想与现有的管理方法相结合,根据学生的性格因地制宜地管理班级,使学生信服的管理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切不可搞死板的教条主义管理学生,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既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又会使学生对学习感到厌恶。在聊城市华育学校高三年级四个学习生物的班级的学生层次不同而且学习能力差异很大,因此制定多元的教学方案以应对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才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案对课堂进行管理:

1.对于高三年级程度较好的一班,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授课,即以学生讨论解决和学生互讲为主,教师补充纠正为主的授课方式。在这种授课方式下打破了传统授课方式下老师权威性的地位,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和老师共同学习。这种授课方式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逻辑能力,也能迅速提高教师本身的授课能力。

2.对于高三年级程度一般的二班和三班,采用引导式进行授课,即课堂上教师通过对知识点的铺垫,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从而完成学习目标的授课方式。在这种授课方式下,打破了“就题论题”“以答案为基准”的教条主义僵局,充分提高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并开放学生的思路。答案中的解法是参考解法,并不是适用于每一个学生的解法,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参考解法。正所谓,“黑猫白猫,抓住耗子的就是好猫”,不管是什么方法,能拿到分的就是好解法。这种授课方式有助于一般学习能力的班级和学生提高解题的逻辑性,同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多方面考虑问题而不是以围绕“标准答案”的固化思维思考问题。学生解题逻辑性的提高,极大地缩短了考场学生思考时间和日常练习无用思考实践,提高了日常学习的学习效率。

3.对于高三年级程度极差的艺术四班,采用以“教师精细授课”为主“无差别提问”为辅的授课方式,即课堂上教师将授课内容同高考相结合,分析高考中的重难点并进行集中突破讲解,同时辅助以习题进行分析讲解,在教师讲解之后随机抽取班级任何一名同学,请同学向教师复述题目思路或自己对题目的见解,从而达到学生对知识理解层次的升华,同时避免学生“不懂装懂”“看热闹”的假繁荣。在这种授课方式下,要求就是在授课中做到“精细”二字。精,是精彩也是精炼。对于四班这种程度极差又无学习兴趣的班级,授课切不可枯燥和长篇大论,不仅学生不理解不明白,还会使学生产生畏难和厌学心理。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是,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听课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上学习效率,杜绝“睡堂”“神游”的现象。其次,教师要对课本内容进行精炼,总结得出核心知识点,从而让艺术班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文化课水平得到较大的突破,把握更多的基础分数,从而快速提分。细,是细心。对于艺术四班的学生来说,他们长期没有学习文化课内容,理解和逻辑能力欠佳。因此,授课时教师要做到细致的讲解每一个知识点,在课下要细心地不厌其烦地给每一名学生解答一切他们感到疑惑的问题,即使是“1+1=2”又何妨呢?课后提问的随机性,充分提升了学生上课时的专注程度,从而避免“开小差”的行为这种授课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迅速提升学生基础知识水平。

在授课时,切不可不分层次“填鸭式授课”。如果以尖子班为进度标准授课,则常规班级无法跟进,会造成“夹生饭”的现象,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知识。如果以普通版为标准授课,则艺术班仍无法跟进,与此同时会耽误尖子班的学习进度。由此可见,统一标准教学是不可取的,采取不同授课方式、采用分层授课教学模式,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获取的知识量。

在聊城市华育学校教育实习的两周里,我认识到管理好一个班级。首先,要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其次,要有丰富的课堂经验和雄厚的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课堂。最重要的是,要时刻思考和革新教学方法,做到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只有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好方法,死板的教条主义是不可取的。

高中生高原现象研究

当一名老师仅仅有知识和管理方法是远远不够的,与此同时还要了解班级的一名学生的心理状况,以便对学生因材施教。为此,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利用自由自习时间同部分学生进行交流,以探究高中学生高原期心态对考试的影响。

“高原期”亦称“高原现象”。指在 复杂 技能 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出现的练习成绩的暂时 停滞不前 的现象。它在练习曲线上表现为出现一段接近水平(或平坦)的线段。产生的原因既有外在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内在主观因素的影响。[1]

在两周里我与四个班的13名同学进行交流,其中3名同学已经进入高考前的高原现象期并陷入深度的焦虑,4名同学对无法通过高原期而对高考毫无希望,2名同学已突破高原现象时期且意志坚定,4名同学尚未接触高原期(其中1名同学制定目标过高却无实际行动,3名同学遭受挫折却从不放弃意志坚定)。13名同学面临高原现象时反映出不同心态,这可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通过对13名同学的跟踪调查,以高三年级期末考试同高三阶段其他考试成绩为材料进行分析,发现在高中阶段不同的心态对考试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其中高原期时大多数高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必经的一个时期,该时期也常常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困扰,甚至会改变结果的产生方向。有的人在高原期前默默无名,但凭借毅力通过了高原期,从而得到快速提升,在高考战役中取得最终胜利。相反的是,另一些人在高考前一路顺风学习优异,却没有毅力通过高原期的挑战,从此一蹶不振,最终高考惨败。由此可见,对于高三学生面对高原期的不同反应,直接或间接地影像了高考最终结果。

A同学高三一班的一名俄语生同学。A同学的俄语成绩一直稳居年级前三水平,但是期末考试前的一次月考却下滑到17名,为此A同学加大学习俄语的时间和刷题的数量。但是却丝毫没有一点点起色,原先他做40道单项选择题只会错0-3个,但是现在他却错了14个,为此他十分的苦恼并且十分焦虑。这便是典型的高原现象,即“在 复杂 技能 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出现的练习成绩的暂时 停滞不前 或短暂退步的现象”。在我看来,高原现象不过是学生学习过程遇到的一只“纸老虎”,因为高原现象并非不可战胜,只是时间和意志力的问题。在高原期,作为学生并不需要过度关注高原现象本身,更不必要产生恐慌和焦虑,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像平常一样学习即可,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本身,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就可以了。战胜高原现象的关键是良好的心态,配合以坚定的意志,往往高原期会在3周之内通过。因此高原现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没有足够的正能量、阳光的心态以及坚定的意志。在期末考试周前2周的时间我同A同学进行交流,并嘱咐他按部就班学习无需过度紧张,并在2周之内为其不断进行心理引导,最终在期末考试时俄语全校第二名,成功突破了高原期见到了彩虹。

B同学曾是该学校高一高二年级的第一名,却因为迟迟无法通过高原期而一蹶不振下滑到年级89名,从而对高考彻底失去了希望(在该学校前20名能通过文化课考取大学)。迄今为止已有6名教师对其进行疏导,但仍无明显改观。其主要原因是,连续经过多次失败

无法正视自己的错误,而是沉浸在自责和过去的快乐之中,对于高三学生而言这是万万不可取的!应对挫折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直面挫折应对恐惧,迎难而上,而不是一昧的自责。高原期不可怕,可怕的是自责无法自拔而不敢于面对错误;可怕的是活在过去而不敢面向未来;可怕的是一意孤行不听劝。面对高原期,学生要有勇士一般的意志,勇于面对挫折,面对恐惧,面对未来,永不退缩。在期末周之前的2周内,B同学的焦虑自责现象仍无明显改观,甚至在焦虑自责的同时还出现了明显的厌世现象,不出所料其期末考试成绩也是一败涂地,他已经下滑到年级102名。因为他的错误心态不能使他度过高原期,错一步步步错,最终他将走向滑铁卢失败的深渊。

C同学是本次期末考试的年级第6名,这是一个奇迹。不会有人想过他能考进年级前50,更不会有人想过他能考到第六名。C同学是顺利通过高原期并逆袭的实例,与C同学交流得知:在高中前两年他从未考入前100名,在高二下学期临近期末短暂的黑暗期之后,高三逐渐突进至年级前10名。通过与C同学交流发现,“黑暗时期”就是他所经历的高原期。高原期是一个瓶颈,突破之前成绩欠佳,突破之后便见彩虹。当然突破瓶颈固然是困难的,但是只要有不可磨灭的意志就没有完不成的目标。古人云:“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肯去做,一切都会被突破,都是浮云,高原期又算什么障碍呢?我相信C同学一定有不服输的信念在支撑着他前进,而他也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目标就像一座灯塔在黑暗中为他引领方向。通过C同学的经历我认识到,仅仅有毅力是不够的,还要有目标并且化目标为信仰,保持初心坚守自我,在高原期勇敢面对拦路虎并与之战斗,才能顺利突破高原期。我想他一定会得到自己满意的成果!

高原期是每一个高考生都会经历的一个学习阶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当学生遇到高原期时,首先应当设立一个可行的目标,并为之奋斗,目标将在高原期引领学生前行,要注意的是切不可设立不可完成的目标,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其次,要有必胜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才能迎难而上,勇于面对并反思错误才能取得进步提升自己。最重要的是,要有健康而乐观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像往常一样学习。如果学生心怀梦想,具有坚强的意志力、永不服输的精神和乐观积极的工作态度,学生往往能突破高原期像A同学和C同学一样获得提升。相反倘若畏惧高原期,陷入自责,负能量满满而丧失意志力,那么只会像B同学一样迷失自我,逐渐落入黑暗的深渊。因此高中生在高考前面对高原期的心态和应对方法,或将影响学习效率、学生的发展方向乃至高考的结果。

我的教育观

作为一名师范生——未来的老师,老师的工作就是教育学生。那么,何为教育?教育由“教”和“育”两个字组成。老师从来不是教书匠,生硬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却不医治学生的内心。教,不仅仅是教学生知识,更是教学生如何处事,教学生如何调节自己。育,是育人,是医治学生迷失的灵魂。

在聊城市华育学校实习的两个周里,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育人”的重要性。如果一个学生厌倦了学习,整日依靠尼古丁和手机度日,那么他不再是一个正常的人,他不过是失去了灵魂的行尸走肉。那么他也会丧失学习的动力不愿迎难而上,而是随波逐流自甘堕落。对于这种迷恋网络世界而缺少灵魂的孩子,老师不应将其放弃不管,而是积极与其沟通挽救他的灵魂。当灵魂回到他身体的那一天,也是他觉醒的那一天,同样是狮子苏醒的那一天。我认为从没有厌学的人,只有未苏醒的灵魂和不合格的老师。

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学,更是育人。在教育的道路上,最重要的就是育人,只有挽救了学生的灵魂,学生自发地去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育人。只会枯燥传授知识的老师,不应被称之为老师,而是教书匠。既能与学生交心做朋友,又能风趣讲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与学生亦师亦友却又不失威严的师生关系,才是最佳师生关系,才能最大限度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职业水平的发展。相反,过于严厉苛刻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紧张的关系,反而会大幅增加学生的厌学心理,营造紧张的气氛,却不会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率。因此我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当是“有松有严”的。松,体现在课下。在学生的心理产生极大波动时,教师应与其平等交流,而不是置之不理;在学生疲倦时,教师应为其排忧,而不是一昧的催促;在课下放松时间,教师应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分享喜悦,而不是一昧的斥责。严,体现在学习生活中。在学业方面,教师对与学生的学习丝毫不放松,严格要求每一名学生。当教师可以做到“有松有严”,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大幅增长,同时教师的“教育”水平也会随之增强。

在教学方面,我认为未来的教学方式应该因地制宜,建立一生一方案,根据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案进行教学,即分层教学。学生的层次是不尽相同的,学习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进程。将千里马与劣马按照统一标准饲养是荒谬的,以考核千里马的标准考核劣马同样是荒谬的,因此需要以不同的标准去考核不同的马匹。这在教育学生是方面也是同样适用的。传统教学方法设立统一的教学标准,往往不能兼顾好学生和弱生,照顾了弱生耽误优等生,照顾了优等生放弃了弱生,这样的教育标准下从来不是完胜!在分层教学下,开辟不同赛道,使不同学生在适合自己的赛道上奔跑,兼顾了优生和弱生的不同需求,从而达到真正的胜利。

在教学方面,我更相信从“最近发展区”奋斗,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对于弱生而言,使他们追上优生的步伐显然不现实,应该让他们从自己优势的方面慢慢发展,而不是“大跃进”。比如说,D同学的数学水平是高一水平,那么就应该让他从基础开始准备高考,从最适合自己的方面开始发展,而不是盲目听从所谓的专家的意见“从高难度向低难度渗透”。学习向来是由易到难,而由难到易,毫无基础支撑的学习方式是严重错误的,是空中楼阁。因此想要长久稳定发展,就应该脚踏实地,从最近发展区以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稳步前进,夯实基础。

在聊城市华育学校实习的两周里,我感悟颇深。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意义。我明白了只有育人才能真正挽救一个学生的深刻道理。以上即为本人实习两周的心得体会,本人大一学生教育观念尚不成熟,如有错误请各界大佬积极指正,不胜感激。

参考资料: 1.主编:杨治良.简明心理学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08

作者简介:冠县实验高中2020届毕业生,现在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文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