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太后在东北陵墓,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值34亿寿衣为何无人敢碰??

寿衣那么值钱,为何无人盗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风雨辽乾陵,为何近千年来不断被盗墓贼光顾?

通常来说,游牧民族政权崇尚简葬,不喜奢靡,但是由于萧太后对辽朝特殊的历史贡献,以及辽朝不断接受汉化,在其死后,辽圣宗给母亲萧太后进行了风光大葬,陪葬宝贝无数,大概也正是这些宝贝,让萧太后死后不得安宁。

由于契丹发源于现在的辽宁地区,其墓地选在了锦州市北镇市的一个村子里,也就是辽乾陵,在辽国政权衰亡以后,这里就成了盗墓贼经常光临的地方。

辽乾陵第一次遭到大规模破坏是在辽朝末期,在东北崛起的金国,不断侵蚀辽国的势力范围,辽乾陵所在的锦州地区不久沦陷,由于金国比辽国更野蛮,更缺钱,在公元1119年将乾陵盗掘,里面的珍宝被抢掠一空。

此后,金国迁都汴京,辽国故地因为战乱更加荒芜,此时南方一些盗墓贼大规模涌入,将辽国的陵墓进行了洗劫,辽乾陵也在其中。

辽朝被推翻后,晋朝与蒙古大肆征召契丹人参加战争,最终使得契丹民族融入到其他民族当中,契丹文化也逐渐消亡,辽朝墓葬处于安静时期,清军入关后,禁止中原人口到东北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辽朝的大规模墓葬。

一直到清朝被推翻后,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引发一系列的盗墓事件,辽乾陵在这时被当地饥民给挖掘了。

此后,在抗战时期,热衷于中国历史,尤其是热衷辽金元清历史的日本人,再次将目光聚集到辽乾陵上,为其侵略提供理论依据,辽乾陵再次被盗。

由于战争时期的破坏,以及辽文化的冷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并不关心辽乾陵在哪里,到1971年,人们在挖防空洞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座辽代墓葬群,经过专家考察,这就是辽乾陵。

上个世纪90年代时,辽乾陵中的宝贝开始逐渐问世,比如萧太后的皇冠和凤袍在1991年分别现身锦州和丹东。

辽朝萧太后的黄金寿衣价值34亿,为何无人敢盗?

1995年,有消息传萧太后的黄金寿衣存世,引发考古学界的极大震撼。这件黄金寿衣又叫做“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是由一万根细小的金丝织布手工织成,无论是用料还是做工,都彰显了辽朝时期的最高技术水平,对后世学者研究契丹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关资料显示,著名的文物专家裴元博将萧太后的黄金寿衣誉为国宝级别的文物,他估价起码可以卖到34亿,之所以是这个价钱,大概他认为,当时汉朝的金缕玉衣的最高估价为24亿,萧太后的名人效应比汉朝的王爷要大,所以比他们多10个亿应该不是什么问题。

至于,为何萧太后的黄金寿衣为何能够保存下来,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由于寿衣不显眼,所以好几波盗墓贼并不识货,所以错过了;另一种说法是,寿衣不吉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寿衣的价值都不高,所以盗墓贼一般都不会去触碰。

我认为这些说法都是不成立的,首先来说,盗墓贼不识货说,如果一个两个人错过的话,倒是情有可原,但是从古到今经历这么多波盗墓贼还能错过,显然是不现实的事。其次再说盗寿衣不吉利的说法,如果盗墓贼有忌讳的话,估计也不会盗墓了。

我认为最大的可能,就是在某一次大规模盗墓的过程中,将所有萧太后的东西全部盗走,并且保存在一处,所以才会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集体出现,这也再次反证,如果盗墓贼漏掉寿衣,为何寿衣会和凤冠等文物在同一时间问世?

其实,我查了很多资料,关于这件黄金寿衣的资料很多,甚至连工艺都说得很详细,而且还有很多高清图片,但是我有一点不太清楚,所有的资料都显示这件寿衣在1995年出现过,但是现在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博物馆,或者被何人收藏,都没有消息,所谓估值34亿,也只是一句没头没尾的废话。

与大家如此关心这件寿衣相反的是,萧太后的辽乾陵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如果说在21世纪之前,辽乾陵受到破坏,我们无法阻止。

让人震惊的是,在2003年盗墓贼打入地下八米多深,已经破烂不堪的辽乾陵再次遭到盗掘,可怕的是这一消息一直到2006年才被《辽沈晚报》报出,此前,连那个两尺多宽的盗洞都没有人管,甚至有胆大的村民,也可以下去“参观”。

我想历史的悲凉,莫过于此!

第2个回答  2020-09-18

萧太后的墓葬位于锦州北镇的医巫闾百山下,是与他的丈夫耶律贤的合葬墓,名为“乾陵”。因为过去当地盗墓贼猖獗,萧太后的墓葬就被盗过不下五次,所以墓中的金银珠宝多为盗墓者洗劫一空,墓葬已经变成了一个空墓,所以这件价值34亿元的寿衣早就流入了民间,只是在近些年才出现在世人的面前,并且依靠着精美的做工珍贵的价值吸引了很多的关注,所以这么贵的东西盗墓贼是不可能不知道的,并且很早就将其盗走了。

    萧太后是什么人

很多人有个疑问,萧太后的墓葬中为什么会有怎么珍贵的东西,听完小编的介绍你就明白萧太后确实配得上。萧太后是一个拥有着非常强大的手段,所以才能够控制整个辽国数十年之久,并且依靠着自己的铁腕统治让辽国实力越来越强大。萧太后的丈夫,也就是辽国第五个皇帝辽景帝耶律贤在35岁便去世了,那个时候他的儿子12岁便成为了皇帝,显然是没有能力管理好一个国家的,所以萧太后便开始垂帘听政,辽国的实际权力都掌握在她的手中。

萧太后垂帘听政的时间长达27年,也不得不佩服她的能力,在这期间将一个国家都管理的井井有条,而他的儿子基本上都没有什么事情做,都让他的母亲解决了。到了公元1009年,常年的工作让56岁的萧太后坚持不住了,身体也是每况愈下,于是将实际权力归还于儿子辽圣宗耶律隆绪。同年,因为积劳成疾,萧太后因病去世,举国哀悼,悲痛的耶律隆绪将其葬在父亲身边,并且准备了丰厚的陪葬品,这件34亿元的寿衣便在其中。

    为什么值34亿

汉朝皇室墓葬中的金缕玉衣也非常的珍贵,但是估价是24亿元,为什么这件寿衣比金缕玉衣还要昂贵?正是因为其巧夺天工的制作工艺。首先整件寿衣都用金丝编造而成,重达3240克,使用了近万根长约一米、径约0.1毫米的金丝织布状织,并且整件衣服就像是用丝绸织成的一样,金丝之间的孔径都非常小,用巧夺天工来形容也是毫不夸张。

这件寿衣用早已失传的古刺绣手法织造而成,这也弥补了中国织造史的一个空白,让我们可以直观的了解到千年前的织造手法,所以才显得弥足珍贵。而34亿只是专家给出的估计,是考虑其历史价值与文物价值后得出的一个数字,并且如此珍贵的文物也是不允许交易的,这个数字只是为了彰显它的价值。

 所以并不是盗墓者不敢碰,盗墓者当然也不傻,但是这件珍贵的文物历经磨难终于重出于世,这也让我们感到欣慰。

第3个回答  2020-09-18

继乾隆老爷子的裹尸布后,最近又有一件稀世珍宝在网络中颇为吸睛。这就是号称不止34亿的萧太后寿衣。消息一出,不少人都隔着屏幕发出了阵阵感叹:文物是真值钱啊!

不过,面对这样的消息,我不禁想要问大家一句:不要34亿,34万,您买么?

别人不知道,反正我是不会买的。当然,我也买不起。

言归正传,咱们先来聊聊萧太后的寿衣是何方神圣。

这里的萧太后不是别人,正是辽国杰出的女政治家承天太后。萧太后曾执掌辽国政权近二十年,可以说是为叱咤风云的女性,也是中国历史上稍有的名后。

然而,萧太后虽然生前显赫,可死后却命途多舛。大家都知道,辽国被金人所灭时颇为凄惨,就连早已安葬的那些皇亲国戚们,也都未能避免被剖坟掘墓的悲剧。萧太后陵墓,自然也未能逃过一劫。

被金人蹂躏之后,萧太后陵墓所在,已经成了一个谜团,很少有人能讲得清楚,这位了不起的女中豪杰,究竟安葬在了哪里。在以后的数百年里,政权几经更迭,乱世时而上演,盗墓者的足迹自然也遍及大江南北。

据有人统计,称萧太后陵墓至少遭受了四次盗掘。当然,这应该只是保守估计,而在盗宝的过程中,施盗者是否了解墓主身份,则又另当别论了。

近些年来,古玩市场上传来风声,有数次提及萧太后陵墓宝物重见天日,其中就包括这套寿衣——“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

所谓寿衣,也就是敛衣。顾名思义,这种宝物与乾隆的“裹尸布”比较相似,就是下葬时所用的敛葬用品。不同的是,乾隆墓所出“缂丝陀罗尼经被”是用来遮盖尸体的,而萧太后的“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是穿在身上的。

文物的价值绝不仅限于其经济价值,更没有收藏界那么疯狂。

传闻出土于萧太后陵墓的敛衣,虽然颇为奢华,但比起乾隆的那件缂丝陀罗尼经被,还是要逊色许多。有趣的是,还有人声称,它的价值比刘胜墓所出的金缕玉衣还有珍贵。

显然,这样的行文深受收藏界的荼毒。

做个不太恰当的比较,缂丝陀罗尼经被也不过拍出了一亿多,那么这来历不甚明朗的收益,就不止34亿了?

这种浮夸风,还真有种被打了鸡血的感觉。

最后不得不指出的是,收藏界的某些做法,显然已经背离了价值规律,更多的是靠着炒作来达到经济效益,甚至借拍卖知名为某些不为人知的行径做掩饰。所以,即便这件寿衣是萧太后的,即便它耗用了许多金丝,离着34亿的天价还是有着很大距离。

第4个回答  2020-09-19

  在道德与法律缺乏约束的年代,社会上涌现出了许多的盗墓贼,他们通常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贪慕荣华富贵但是却又不愿意为此付出努力。走错了道子想要走捷径,因为盗墓贼的贪财好事,导致很多古代王公贵族的墓遭到了践踏,皇家的墓是盗墓在最愿意光顾的场所。

皇族之人大多生前富贵,但死后却会被众多盗墓人士所惦记,辽国最牛的,能力很强的,强到可以影响一国的朝政,影响“天下”大势的萧太后也未能免俗。不仅未能免俗,在死后至今一千年左右的时间里,萧太后的墓地已经被盗墓者光顾了至少五次。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市场上出现了萧太后的金寿衣,而且从头冠到衣服到靴子,一应俱全。这说明一个问题,此金寿衣出土时间绝对不会太长,否则很难保存这么完整。

那么问题来了,此墓地被盗过至少五次,以前的时候,那些盗墓者为什么没有盗取,为什么没有去碰?

第一点,盗取寿衣不吉祥

盗亦有道,盗墓者有他们自己的讲究,古人贴身的寿衣大多不盗,原因是不详。寿衣本身代表了“寿终正寝”,盗出去会给盗墓者带来灾难,因此古代的盗墓者大多不盗寿衣。

第二点,黄金寿衣属于内衣类,因此被忽视

萧太后的金寿衣,不属于外衣。在尸体身上穿上白色的内衣后,将金寿衣穿在上面,然后外面再穿上衣服,戴上斗篷。所以,如果不将萧太后的外衣扒掉,那是看不见里面金寿衣的,因此被盗墓者大多忽视掉了。

第5个回答  2020-09-17

萧太后的陵墓被洗劫一空,但是她的寿衣始终无人敢动!主要原因有三点——这个寿衣是不吉祥的物品,衣服上有剧毒,衣服没有用途!

不吉祥

其实这点很好理解,那就是萧太后临死之前所穿的这件价值连城的寿衣上面镶嵌着很多的珍珠和金银,而且还有很多的玛瑙和一些夜光的宝石。对于这件衣服如此特别,那么一旦穿上的人,就会把他的运气和所有的东西都沾染上,因此这件衣服已经陪伴了萧太后,在地下沉睡了几百年,因此大家都觉得这件衣服不吉祥,所以不敢拿走这件衣服!


有剧毒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那就是这件衣服上有剧毒,因为萧太后当年为了防止后人盗墓,也为了能够让她的遗体能够保存完整,因此便找来了西域的高僧,把各类的毒品都放到了上面混合而成,而且在表面之中是看不出来这件衣服有剧毒的,因此这件衣服一旦被人拿到手中便会感染,很有可能会使人残疾或者死亡,因此就没有人敢拿这件衣服了!

没有用途

在古代的有一种说法,那就是死人所穿过的衣服或者穿过的鞋子或者带过的帽子都是不能买卖的,因为一旦产生了买卖必然全家身亡,而且这种说法一直延续到了清朝的末年。当然萧太后的时期虽然不是清朝,但是也证明这句话不虚,因为历史上有很多人的墓被盗之后,盗墓者便会离奇的死亡,甚至连累他的家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