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除,得好好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1
除法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而平均分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等分(即分成相同的几份),另一种是包含分(按每份同样多来分,俗称“包含除”)。

等分的数量关系是:总数➗份数=每份数;

包含除的数量关系是:总数➗每份数=份数。

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对平均分掌握得好一些,或许“包含分”有一定逆向思维的意思,所以学生对“包含除”,容易出错。教材例题是这样的:

一、重点厘清”包含除“的概念。基于“总数”“份数”“每份数”的数量关系,是数学最底层也是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它延伸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此外,基于物理量的“速度×时间=路程”数量关系其实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因此,沥清这个数量关系的内涵、概念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所以,基于问题情景的解释,体现的是应用意识和数学说理。这是高阶思维培养的好方法,当然也很困难。学生通常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专家们会讲很多理念,如何将专家们的理念化成行动,特别是变成只有七、八岁孩子的执行力,的确是一件考验人的 事情。我们在学生多次试错之后,总结了基于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方法,具体是:

首先,读懂图,找出已知信息。比如:10朵花和每瓶插2朵,10和2就是已知信息。(强调不能把5拉进来。因为5是等分的结果。)

其次,判断是除法的哪种含义。比如,知道总数和每份数,要求的是总数10朵花里有几个2,是包含除;

最后,写算式,再回头看。

事实上,对于概念理解困难的通常都是部分潜力生,他们需要特别关注,甚至需要发明一些特殊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才能让他们把知识变成能力。比如

学生总结出来的方法是:按序来画(即按被除数、除数的前后顺序画图)。

第一步:遮住5,因为它是平均分或者等分的结果;

第二步:画被除数15,可以是、小棒、等图形;

第三步、画除数(这是关键)。如果是平均分,则要画出明确的三份,可以用3个框表示。每个框里装几个需要计算好。如果是等分(包含除),那么只需要用一个框画一份就行(除数是几就装几个)。

我们用遮挡的办法画图,依次出现被除数、除数,学生学习效果较好。学生能很好的理解总数里包含了几个一份量。这个方法很有效的训练了学生的程序性思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二、在后续学习中,不时唤起知识经验,反复巩固。比如在学习“有余数除法”时。这个方面不多阐述。

总之,“包含除”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数学里,都用的很多。如果不反复理解透彻,就会跟黄河决堤一样,后患无穷。

学习很难,特别是对于后进生来说。大多数反复的练习和讲解都是为了那一部分学生,不想他们掉队。就像那天看到的一个孩子填写的关联词,让人又气又笑。他不是故意的,是因为不懂,所以我们作为教师,要换位思考,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期待,等他们长大就是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