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听故事,你会每天读给他听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0

如果我家孩子喜欢听故事,我当然会每天读给他听。因为我恰好也是一个喜欢看书读书的妈妈。其实没有那么多原因,他喜欢,我也喜欢,就刚刚好。

一、有输入才有输出

现在的儿童绘本真的很有意思,图案精美、语言有趣,很多绘本你根本猜不到情节的发展,各种绘本也各有自己的绘画风格和语言风格。在孩子小的时候,多给他读读故事,完全可以当成是语言的输入,他听多了,自然就会讲出来。现在父母大都讲究英文磨耳朵,其实中文磨耳朵也同样重要。

我家小宝说自己是“甲龙宝宝”,哥哥是“霸王龙”,妈妈是“甲龙妈妈”,爸爸是“甲龙爸爸”,就是看了宫西达也的恐龙系列《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自然也是也是一种输出,而且很有想象力,不是吗?

二、增加认知

多看绘本、多听故事,可以知道很多生活中不常见的食物,比如恐龙、比如宇舟飞船、直升机等,可以去到平时可能不会去的地方,比如太空、长城、海底世界。听故事可以增加对这个世界的好奇,提升对万事万物的兴趣,引导孩子不断去 探索 、去认知。

此处非常推荐100层的房子系列绘本,一共四套,分别是《海底100层的房子》、《地下100层的房子》、《空中100层的房子》和《100层的房子》。这是一本集绘本、故事、百科、启蒙于一身,涵盖了自然、动物、昆虫、数字主题的绘本;每一本书都讲述了10种动物的生活习性,4本就一共有40种动物了。其中《100层的房子》中有灯光下认识看书的小老鼠、有忙碌不停收集橡果子的小松鼠、有喜欢潮湿的小青蛙、有爱漂亮爱打扮的七星瓢虫、有一起愉快玩耍的蛇,小朋友在看绘本听故事的过程中就认识到了很多的小动物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性。

三、增加亲子时光

我认为给孩子读故事,是很有效的亲子陪伴。你想想,要是题目变成“如果孩子喜欢看动画片,你会每天陪他看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孩子需要你给她读故事的时光也不长,等他自己会认字了,就不需要你了。你需要你给他读故事,也是一种依赖,也是美好的相伴时光。我享受这样短暂的时光。

我家孩子爸爸不喜欢看书,自然也不怎么喜欢给孩子念绘本讲故事,有时候是手机上找一些音频放出来。我觉得方式都可以。如果是孩子喜欢的,可以帮助他维护这样一个好的习惯和爱好。爱看书的孩子,长大后语文水平都不会差哦。

孩子喜欢听故事,我有时间就给孩子讲。我是五零后的人,老了,有时没有精力,我就用点读机给她讲,然后,交她自己怎么用,现在,睡觉前我都会给孩子讲故事,孩子听着故事就睡觉了。我觉得这样做很好,对孩子成长很有帮助。

我的观点是:

1尽量讲给小朋友听,且每天亲子阅读,沟通。

2.理由:

每位儿童都有各自的语言敏感期。对喜欢听故事的小朋友,可能他的语言敏感期已经到来。家长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多给孩子阅读,适当增加阅读量,增加阅读难度,增加阅读形式,不光光是讲故事。

小朋友在听的过程当中,就会沉浸在故事的语境当中,去学习语言学习如何阅读,表达,以及新的词汇。很多字他不需会写,但是他听多了,他自然就会说。

任何一门语言都有一定的沉润期,家长不要着急小朋友的不会说,先听后说再读写。这是遵循所有语言学习规律的。

家长如果没有过多的时间陪孩子阅读,可以借助一些软件,比如说xx讲故事,里面有很多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小朋友的优质内容,特别是,我家小朋友就爱很多数学推理侦探类的,能够激发小朋友思索探究的故事情节,除了语言锻练,同时也对能开发小朋友的数学思维。

同时故事在我们生活当中无处不在,比如说一次上街买菜,一次观察日环食,一次,和小朋友的 游戏 ,都可以作为一个故事的案例和小朋友交流。展现语言和思考的魅力。

这个话题很好,小孩子几乎都爱听故事。女儿小的时候,我每晚给她讲故事。她长大了,我又给外孙女讲故事。每晚睡觉前必讲。我随编随讲,把世界知识、做人的道理、 社会 现象等各种内容都寓意在故事里,用各种小动物的活动情节表述出来。小宝贝爱听,听得入神。有一次她生病发高烧,吃完药对我说:“姥爷,我很难受,现在只有您能救我了!”我很吃惊,急忙问:“怎么了,你快说。”她用期待的眼光望着我说:“您给我讲个故事吧!”哦,我明白了,放心了,马上给她编一个“灰太狼欺骗喜洋洋反被自己伤”的故事。她笑了,我也笑了。

一定会的。喜欢听故事的孩子,一般知识储备量会大于同龄孩子。就像喜欢读书的孩子一样,他们获取的外部信息会远高于不喜欢听故事和读书的孩子。

陪孩子读书,给孩子讲故事是我最喜欢的亲子活动之一。当孩子跟随者故事情节,或喜或悲的表达自己的 情感 时,你会发现,小朋友的天性是多么的善良,对于善恶的有那么明确的分辨能力,他们会抒发自己对故事情节理解的情绪。你还可以跟孩子一起探讨,故事中人物的性格、语言表达方式等很多细节问题,通过这样的互动,更有助于你去了解孩子的想法,走进孩子的心里。也更能发现,孩子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还可以去借助故事,帮孩子改掉一些小毛病。

所以,我非常珍惜跟孩子一起阅读的时间,分享他的 情感 ,这是一件幸福的事。

陪娃写作业的爸爸认为:如果是三岁以前,妈妈会有求必应,我会每天给孩子读故事,和绘本。

我是一个二年级学生的家长,我闺女现在的成绩很好,幼小衔接很顺利,我觉得最大的原因就是小时候妈妈给了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读书增加了他的视野。


那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一,三岁以前,妈妈尽量做到有求必应,为什么呢?

二,读书有哪些好处。

2.学习是终身的事情,最好是能喜欢上学习,这样一辈子都不会痛苦。 我闺女从六个 月开始我给她读书,有时候一本书,天天读,一天还读很多遍,仅仅是为了听一句 小 燕子,小燕子,大人却读得要吐了,只要坚持过来,孩子学习的兴趣有了,大一 些 了,就 不用大人给读了。


3.增强父女感情。 天天孩子和妈妈在一起,爸爸心里也酸,怎么能让孩子也愿意粘着 自己呢,那就得投入行动,多给孩子读书,孩子又喜欢读书,形成良性循环,孩子 天天找我读书的感觉也是非常好的,而且长此以往,父女感情会不停地沉淀,会越 来越好。

总的来说吧,在安全的前提下,三岁以前,应该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尽量多地给孩子读书,哪怕一本书一天读很多遍,也要读,因为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会很长,很多事情都要提前做准备。

题主您好,我是胖爸,很高兴回答您的提问。我现在每天都会给孩子读绘本。

我家两个孩子,老大4岁,老二2岁半。每天老大都会跟我说:“爸爸,我们读一本新书吧。”然后,两个孩子坐在我身边,听我给他们读绘本。老二岁数小些,基本上听一刻钟左右,就告诉我:“我不读了。”她会自己去旁边玩拼图或者其他玩具。老大从最开始读3本书,慢慢到读5本书,现在每天的阅读量大概是每天8本左右。我算了算,从老大上幼儿园开始,到现在的阅读量大概有300到400左右的绘本了。

通过给孩子读绘本,我家孩子比较喜欢表达了。有时候和邻居小朋友在一起玩过家家,孩子们会假装爸爸妈妈和小宝宝,而给小宝宝讲故事的任务,往往是由我家孩子完成的。他会把自己听到、看到的绘本中的内容,经过自己的理解复述出来,有时,还会改编一下故事的内容。

孩子喜欢听故事,我就在小度上录制了爸妈讲故事。可是,孩子还是喜欢听我给他读绘本。其实,仔细想来,这是一段难得的亲子时光。孩子缠着家长讲故事,也就是那么几年的时光,但是却是他们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之一。作为家长,我们何不珍惜这种时光呢?

我家孩子也是很喜欢听故事,有时间就给她讲故事书上的故事,和孩子一起看读。如果没时间,就故事机播放故事让孩子听,多听听,对孩子有帮助的。

建议,有时间还是给孩子讲故事,可以增进亲子感情,讲的过程可以增强孩子的理解能力。

孩子喜欢听故事,我会每天读给他听的。

孩子小时候都喜欢听故事,我家孩子一岁多时我给他读识物的书,他总是拿着那本书说“读、读、读”,孩子听故事也是这样, 反复一个故事反复听,父母都讲烦了,孩子听不够。

有的父母就不想给孩子讲了,千万不要这样。

1. 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言语理解、言语听力、阅读、背诵等方面慢慢增强,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孩子这些方面就有了优势。

我们会发现,你讲上一句孩子能对出来下一句,有的短小的绘本故事孩子已经会背了,这就是潜移默化中起到的作用。

2. 孩子喜欢听故事,每天讲给孩子不但学到很多道理还有助于孩子上学后喜欢上阅读。

我们都知道, 阅读对孩子一生都有益 故事中孩子能学到自信、勇敢、乐于助人、感恩等等,培养亲子感情还让孩子爱上阅读 。但是有的孩子小时候喜欢读书听故事,上小学了反而不喜欢阅读了?

因为孩子慢慢大时有他喜欢的其它东西,比如玩或者手机 游戏 。而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不坚持给孩子读故事或者其他、或者陪孩子读书,孩子对阅读就慢慢失去了兴趣。

孩子上小学了,不喜欢阅读了父母就又着急了。所以孩子喜欢听故事,坚持每天给孩子讲很重要。 我家孩子有一段时间每天晚上睡觉都让讲《拔萝卜》,我有时候给他讲的很快,哪个地方讲错了,孩子都知道,实际上孩子已经会了,但是 还是喜欢反复听,我们就要反复讲,不打消孩子的积极性。

你家孩子会不会让你反复讲一个故事呢?你是怎样应对的?欢迎一起交流。

孩子喜欢听故事,多好啊,我当然会每天读给他听!

得知怀孕后,我第一时间下单了一些书,其中就有早教启蒙故事,每天翻翻看看读读,当做胎教的一种。

孩子出生后两三个月开始给他讲绘本,图片为主的那种,除了平装书,还陆续给孩子买了不少洞洞书、立体书。

“妈妈,讲一讲《马戏团》。”

娃把书递给我,往我身上一靠,等着听故事。
“嗨!你好!马戏团的彩色世界,欢迎你!……”待我声情并茂地讲完,娃说:“妈妈,再讲一遍。”“好。嗨!你好!马戏团的彩色世界,欢迎你!……”“妈妈,再讲一遍。”“妈妈,再讲一遍。”“妈妈,再讲一遍。”……

好不容易不让重复讲了,可是马上又甩过来一本:“妈妈,讲讲《不要随便亲我》,朵朵的故事。”

不讲个两三遍,娃是不肯罢休的。

如若我不讲,娃会带着哭腔,摇着书,扒着我的手臂:“妈妈,讲讲,妈妈讲讲,呜呜呜,妈妈讲讲……”

问其它妈妈,也有类似的情况。咖啡豆妈妈说:“每天睡前让我唱歌,《拔萝卜》、《小兔子乖乖》、《不上你的当》,一遍又一遍,唱的我气绝身亡!”

好吧,我也快口吐白沫了。

然而,爱听故事,对书感兴趣不好吗?我怎么好拒绝一个爱听故事的小娃娃呢?

小土豆妈妈说:“我天天在泥土堆里找娃,想让他老老实实坐一会都不行,更别提听故事了。”

我不过是动动嘴皮子多讲几遍故事而已,相较之下实在是轻松多了。

只是,有时也的确讲的口干舌燥啊。

一本讲几遍十几遍,再来一本,再讲几遍十几遍。

而且,早上一睁眼还没拉窗帘没开灯就摸出故事书让讲,中午她已经困得打哈欠了还让讲,晚上如果不连哄带骗能一直让讲到十点。

给她播放我提前录好的故事,还不买账,就喜欢看着书听故事。虽然她不认字,但是看的很是仔细,有时故意问她,她居然还能接上来!

有时我也困惑,明明故事的内容娃都知道了,比如拿起《不乱吃东西》,她知道主人公是布丁,知道布丁吃了白色的圆圆的东西,还知道里面有一句“我要冰激凌”,可是为什么每次给她讲的时候还听的津津有味,仿佛第一次听呢?

有时带出去玩,进电梯,她的小嘴里会嘟囔:“萌萌鸡高兴地冲进电梯,在里面又蹦又跳,妈妈说别跳,有危险”,过马路的时候又嘟囔:“要过马路了,萌萌鸡甩开妈妈的手,准备冲过马路, 妈妈说车多,有危险”,《有危险》里的原话,一字不差。

这说明故事书没白讲,会运用到实际生活,当妈的很欣慰。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正是我期望的。只是有时,她是说一套做一套,比如,她看我上梯子取东西,也见缝插针往上爬,一边爬一边说:“萌萌鸡,有危险!”好在家用梯子只有四个台阶并不高。

请教早教中心的老师,老师说她家女儿比我娃大几个月,一个故事讲二十来遍是常事。

我的天!哪路神仙的故事那么吸引人啊?后来我查阅了相关资料,两岁左右的孩子的确存在这样的情况:反反复复听同一个故事,看同一本书。

仔细想想,曾经某个时期我好像有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比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魔鬼代言人》、《入殓师》、《放牛班的春天》,我总是一遍又一遍地看,常刷常新,却仍然感觉还没理解透彻。

那么, 孩子不断地重复,是不是对某一个故事还没理解透彻,还有养分可吸取呢?我的理解是——在不断的重复过程中,孩子的语言、智力、思维能力、安全感、对世界的认知、对未知的预期等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比如,娃的那套情商、行为管理亲子绘本,一共30册,是在她16个月大的时候买的。差不多半年时间,她对那套书的理解完全不同:看书皮分清每本书 知道每本书讲的内容 理解故事,准确说出主人公的名字 进一步理解故事,跟着学 见到同样的情景,复述故事,书与实际结合,甚至会举一反三。

我的切身体会是,通过给娃讲故事,娃的自我管理能力大大提高,语言能力进步也很快。 比如,可能我给娃说三遍五遍必须刷牙她都不配合,但是通过讲故事,一喊她刷牙,她嘴巴里自动蹦出来“小猪不刷牙臭死了”,很开心很积极地配合;吃饭也是,自己遵守,也要求我们做到“左手扶住碗,右手拿好勺”;时不时地指着我的鞋子说“圆妈妈的鞋子圆圆的方方的”,指着我的肚子说“妈妈的肚子圆滚滚的”……

孩子爱听故事,喜欢读书,多好的事,父母多讲几遍又何妨?不就是多喝几杯水润润嗓子的事么?带给孩子的好处却是无穷尽的。所以,耐心一点,认真一点,开心一点,尽情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