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1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5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在小学阶段数据处理较繁琐,我们不能把“概率与统计”的教学变得枯燥无味,而应以有趣的方式呈现。教师需要自己善于收集和积累生活中的数据,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加以有效改造,设计成学生感兴趣、喜闻乐见的情境。比如选择合适的素材,我们可以考虑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是以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作为引入的,老师让学生粗略统计出最喜欢看的几部,然后做一个统计图或者统计表。或者调查班级同学身高,体重情况等,这些素材都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

(2)过程性原则。

在收集数据时,应该注重形成概念的全过程,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培养以随机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观念。观念的建立需要人们亲身的经历。要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去: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进行交流、评价与改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中去,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实践性原则。

统计和概率的研究对象是生活常见的东西或事件。如花草、树木、喜欢的水果的种类;比较熟悉的一些动物的奔跑速度;濒临灭绝的物种及出生年月;近视的人数;病人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绝不能仅仅靠课堂教学,而且课堂教学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往往很难完整地展示统计调查全过程,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的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将课内外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投入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测,具体问题具体引导。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从统计角度思考有关问题,当遇到问题时能想到去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

D8�D�g"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