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薄情与多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1906年7月6日(光绪三十二年农历丙午六月初六)鲁迅在日本被母亲骗回老家完婚。完婚后的第三天,他又离家出走,去了日本。这一年,鲁讯二十五岁,朱安二十八岁。

朱安,这位鲁迅明媒正娶的妻子,在41年后孤独地离开了人世。鲁迅从未承认过这位法律意义上的妻子,他说:“她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

那么,鲁迅心里的太太又是谁呢?在他的心里,只有许广平。

许广平,广东番禺人,其祖父曾任浙江巡抚,到父亲时家道中落。她是鲁迅的学生,小鲁迅18岁。

民国十六年(1927年),许广平与鲁迅在广州白云路租房同居,又有说他们直到辗转上海后才开始同居的。从此,许广平成为鲁迅事实上的太太,并照顾他后半生,直到鲁迅生命结束。

据说,他们的爱情因为许广平怀孕才被公之于众,这给当时未领结婚证的许广平带来了很大压力。

不过,相对朱安的守寡到老,许广平显然勇敢地冲破了封建藩篱的束缚。毕竟,许广平是那个时代拥有先进思想的女性。

许广平与鲁迅的深情见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由上海青光书局初版的《两地书》。这是他们在1925年3月至1929年6月间的通信结集,共收录书信一百三十五封(其中鲁迅写给许广告平的信一共有六十七封半)。

较之许广平的《两地书》有多达一百三十五封书信,被誉为北大校花的马珏仅次于她。自1926年元月至1932年12月这六七年中,据统计《鲁迅日记》的记载,马珏写给他的书信有二十八封,而他的回信也有十三封,一共有四十一封。

马珏,1910年出生于东京,父亲马裕藻在日本时曾与鲁迅有同窗之谊,后又在北大同事。

出于鲁讯与马父交往甚笃的朋友关系,马钰对鲁迅并不陌生,甚至印象还特别深刻,十五岁那年她就写下了《初次见鲁迅先生》一文刊登在校刊上。马钰对鲁迅先生的仰慕和渴望由来已久,而鲁迅对马钰的那份关心和爱护之情也溢于言表。

鲁迅曾在写给许广平的信中说:“今天下午我访了未名社一趟,又去看幼渔,他未回,马珏因病进了医院许多日子了。”数天之后,鲁迅又在信中说:“……马珏还在生病,未见,病也不轻,但据说可以没有危险。”这种感情,发乎于心,出自肺腑。

正当马钰和鲁迅的“绯闻”传的沸沸扬扬之时,马钰和杨观保的结婚照突然登上了《北洋画报》。

民国22年(1933年),还没有完成学业的马钰结婚了。然而,面对种大张旗鼓地宣传,人们的非议并没有马上停止,甚至一度谣言四起,有传言说马珏是不堪同学的讥笑、难以忍受众人的目光,因此才匆忙结婚的。

谣言止于智者,消于时间的长河。

若要问鲁迅喜欢马钰吗,这个答案是肯定的。面对一个貌美如花又聪慧过人的女子,有谁不喜欢有谁不爱呢?正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这大文豪也是一样的。可是喜欢归喜欢,爱情归爱情,婚姻归婚姻。鲁迅的人生就跟他的文字一样,是温暖的、是清醒的,也是犀利的、黑白分明的。

鲁迅在马钰之外,看到了许广平。他与许广平之间的关系,慢慢由师生转变为情人,最终成为了生活上的伴侣。面对马钰,可以想见鲁迅考虑过,挣扎过,选择过,他是痛苦的,也是快乐的。得失之间,他拥有的更多。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的春天,不知道是马钰先读过了《两地书》还是鲁讯先收到了马裕藻关于女儿结婚的请柬,但就是在这个春天里,马钰结婚了,《两地书》出版了。马钰有没有在读过鲁迅与许广平的《两地书》之后,坚决地去和杨观保结婚了呢,不得而知。

尽管鲁迅与许广平秘密同居了,到后来他们的关系还是大白天下,可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也没有跟朱安离婚。朱安是孤独的。鲁迅虽然更早地认识了小自己29岁的马钰,他们书信往来,交谈甚欢,但结局却是不言而喻,他选择了许广平。

可鲁迅到底是薄情还是多情呢?

正是“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相似回答